精神科門診患者日均20人 抑郁癥患者占1/5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預防自殺協會的統計,每40秒鐘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世界預防自殺日”前夕,衛生專家表示,如果個人精神狀態嚴重抑郁,即使他的物質生活富有并且社會地位尊貴,身心也未必是健康的。
8月1日,韓國女演員南尹靜被發現在自己家中自殺;7月8日,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衛生局局長張柏成跳樓自殺,遺書中稱:“我有嚴重抑郁癥,不能吃睡,生不如死。”;6月1日,臺灣“歡歡派對”成員于佳卉在臺中燒炭輕生,年僅43歲。家屬表示她患有抑郁癥,已經服藥3個月……
“事實上,不僅演藝界患抑郁癥的人數增多,抑郁癥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胡建表示,65%的抑郁癥患者病因源于后天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發病。盡管我國對于抑郁癥患者的數量沒有明確的統計,但從臨床診療來看,精神科門診患者日均數量約為20人,其中抑郁癥患者數量約占五分之一。
“長期不間斷的精神刺激與壓力傳導是當事人患抑郁癥的重要原因。”一位長期從事臨床抑郁癥診療工作的病房主任告訴記者,例如演藝界明星面臨著多重壓力,經常接受方方面面的“刺激”;一些政府官員時常要為公共事件做決定,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很大社會影響,以至于精神壓力過大。
“抑郁癥患者中不乏社會精英,他們求全責備、自我加壓,是罹患此癥的一個原因。”一位官員患者告訴記者,保持各項指標增長速度是一項任務,一旦無法完成或者完成得不盡如人意,就難以得到上級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失落和悲觀的情緒難免出現、持續,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心病。
醫學專家指出,抑郁癥患者應該積極進行自我調節,比如及時肯定自己,經常和朋友交往,走出家門與大自然接觸以及平時多聽音樂等。胡建表示,普通人也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進行自我放松。一旦出現長期焦慮狀態、睡眠質量持續不高、情緒低落難以緩解等跡象,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