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不乏40歲左右的高齡產婦
隨著“單獨二孩”政策的落地,市一院、市婦幼保健院、江大附院等多家醫院的產科里,“二孩”媽媽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中不乏40歲左右的高齡產婦。對此,產科醫生建議,符合政策的“單獨夫妻”們也要量力而行,生“二孩”前要考慮好各方面因素,不要盲目跟風。
新生兒中
“二孩”占比不少
上周四上午,市婦幼保健院11樓的產科病房內,一位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安靜地躺在嬰兒床上,兩位老人圍在旁邊,微笑著輕聲交談。
去年年底,33歲的李悅(化名)意外懷孕,后來聽說國家即將放開“單獨二孩”政策的消息,就有生下這個孩子、給10歲女兒添個伴的想法。“作為獨生子女,成長時的孤獨感我是深有體會,每當看到女兒一個人玩耍時,總覺得很難受,如果再生一個寶寶,能和她互相陪伴,那再好不過了。”
后來,李悅得知“只要是在條例修訂條款實施之后生育的,都是合法生育,生育證也可以補辦”的確切消息時,十分開心,在獲得女兒和其他家庭成員的一致支持后,便開始耐心等待“小二子”的降生。
“二孩”即將出生,雖然開心,但是因為身體原因,李悅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糖等并發癥,孕后期甚至開始注射胰島素,不得已,在胎兒38周時,她剖宮產下兒子。躺在病床上,李悅面色仍有些蒼白。對于將來可能面臨的養育負擔,李悅和老公都說,“‘二孩’出生,經濟壓力肯定會增加不少,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付出,即使是負擔,也是甜蜜的。”
我省“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近半年,我市各大醫院“二孩”出生率有所增加。市一院產科護士長蔣志云告訴記者,“‘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截至9月4日,市一院共有681名新生兒出生,其中157名‘二孩’,占比明顯增加。”
之所以出現這么明顯的增長,蔣志云認為,一方面與不少家長趕生“小馬駒”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生“二孩”的家庭多了。
想生“二孩”
最好在35周歲前
從去年國家即將放開“單獨二孩”政策消息傳出,到今年3月28日新政正式在我市落地,原先持觀望態度的父母們也開始準備添“小二子”。雖然醫學專家從專業角度給這部分群體提出不少建議,不過,仍然存在高齡產婦“拼生”現象。
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陳廷美說,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5-35周歲,且兩次懷孕最好間隔3到4年。如今,根據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也有人在35周歲之后懷孕,但是陳廷美建議,“40周歲以上,最好避免懷孕。”
陳廷美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大,女性卵子質量逐漸下降,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幾率也比年輕產婦高,高齡產婦甚至會出現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現象,所以高齡產婦在懷孕以前要做一個全身健康檢查,防止意外。”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近半數產婦選擇了剖宮產,剖宮產率居全球第一,已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對剖宮產率設置的警戒線15%。”陳廷美說,近年來,由于產婦怕痛、想為寶寶選擇“良辰吉日”出生等因素影響,選擇剖宮生產的大幅上升,這對于有生“二孩”意愿的人來說,可能會埋下隱患。“剖宮產畢竟屬于人為創傷,手術后會形成瘢痕子宮,再次懷孕時,容易存在破裂危險,而且,選擇剖宮產的產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發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的幾率要遠高于自然分娩的產婦。”
生“二孩”,你準備
怎么坐月子?
“二孩”出生后,忙著照料孩子,伺候好產婦坐月子,算得上是家中的大事,有人說,第二次坐月子不能像第一次一樣,走進那么多誤區了。那么,怎樣科學地坐月子才能在產后更好地恢復呢?
“實際上,傳統的‘月子里要悶’、‘月子里吃40只雞’等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陳廷美認為,產婦要避免受涼,但不意味著室內需要密不透風,“只要室內溫度適中,產婦不要對著涼風吹即可,另外用軟毛牙刷刷牙,用熱水洗頭,在月子里也是可以的。此外,老人常說,飯菜里放鹽會影響產婦下奶,其實不然,因為產婦產后會大量出汗,一部分鹽分就會隨汗液排出,食物只需避免辛辣、油膩即可,如果口味太淡,反而容易造成產婦電解質紊亂。”
而對于產后立即大補,陳廷美則認為不必操之過急,她說:“剖宮產的產婦出奶會慢一些,如果過早食用下奶湯,可能會造成后期乳汁淤積,導致乳腺炎等癥狀,起到反作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