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排便不暢誘發(fā)大腸癌 運動半小時助排泄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吃的越來越好,同時也成為腸癌發(fā)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河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席作武教授表示,人們對精細食品、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量的增多,加上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食時間縮短,令有毒物質長時間積聚在大腸內,滋生贅肉并轉化為癌細胞,導致腸癌的發(fā)病持續(xù)上升。
另外,在臨床上很多患者都忽略了結、直腸癌早期信號而未及時就醫(yī),數據顯示,腸癌于早期前5年發(fā)現生存率可達90%以上,所以早期發(fā)現腸癌至關重要。
長期排便不暢易誘發(fā)大腸癌
大腸癌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但經臨床發(fā)現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食用了致癌物質;結、直腸癌的慢性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遺傳因素,抑癌基因突變和遺傳不穩(wěn)定性導致成為結、直腸癌易感人群;癌前病變,如直腸腺瘤,尤其是絨毛狀腺瘤。
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是致癌一大因素。河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席作武教授表示,日夜顛倒的作息習慣,會打亂人體正常排毒秩序,大便中毒素在體內積累時間過長,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長此以往,易致便秘、肛裂、痔瘡等病,可能誘發(fā)大腸癌。
哪類人群易患大腸癌
河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席作武教授介紹說,一般高危人群包括大腸癌高發(fā)區(qū)40歲以上有癥狀人群、患過大腸癌手術后人群、患過大腸息肉經腸鏡下電灼術后人群、有大腸癌家族史直系親屬、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直系親屬、潰瘍型結腸炎患者、有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的患者、膽囊切除術后的人群。
“這些人即使無癥狀也必須定期去醫(y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另外提醒,建議這類人群每1至2年做腸鏡檢查,有助早期發(fā)現癌前期病變——大腸腺瘤和早期癌。
另外,有調查顯示,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纖維類食品的人群,患腸癌的概率要明顯高于食用這些食品較少的人群。
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改善飲食、規(guī)律生活、易感人群進行早期普查是關鍵。“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過分饑餓、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于腸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無節(jié)制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河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席作武教授稱,預防大腸癌要少吃高脂肪飲食,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食物中的纖維成分可促進腸蠕動,協助通便,縮短糞中有害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時間,從而有利于預防直腸癌,這是預防大腸癌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保持每日大約20分鐘中度日常運動,有助排泄物通過腸道,協調排泄。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將患大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
對中年以上尤其是易患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進行普查,包括應用大便潛血檢查、直腸指檢、內窺鏡檢查等措施,對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