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生產銷售“毒豆芽”兩商販被判刑
粗細均勻、無根須、外表美觀……這樣的豆芽,在城里各類市場已經慢慢走下“神壇”,很多有經驗的消費者都知道:它們都是用藥水泡出來的。但在資訊相對滯后的農村,賣相好的“毒豆芽”卻仍有市場。9月22日、23日,南寧市良慶區人民法院接連審理了兩起生產銷售有害食品案件,兩名在農村生產銷售“毒豆芽”的攤販,一審均被判刑。
案件 城里“取經”返鄉“創業”
前些年,在南寧市市區務工的陳某,經人介紹,發現了一種發豆芽的奧秘,生產周期短,產量高,成本幾分錢,菜能賣到一元左右。最關鍵的是,這種豆芽還比普通豆芽好看,賣相十足。看準這一“商機”的陳某,很快返回了老家良慶區那陳鎮“創業”,從2013年開始,在那陳鎮圩街,陳某的豆芽攤越來越受到附近村民青睞。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良慶區大塘鎮,豆芽攤販農某,在從南寧市區購買大豆原料時,也取到了制作“毒豆芽”的“真經”。他在糧油批發市場購買了防腐劑和無根黃豆芽素等藥劑后,按照他人傳授的方法制作,豆芽幾天就長成了。
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2013年11月底,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陳某和農某二人分別被轄區警方抓獲,當場繳獲了生產原料和“毒豆芽”一批。
釋疑 緩刑判決因犯罪情節較輕
22日、23日,良慶區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了上述兩起案件,被告人農某、陳某因生產銷售“毒豆芽”均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緩刑一年,并各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生產“毒豆芽”,侵害的對象為不特定的消費者健康權甚至生命權。此類案件造成的社會影響重大,易使民眾對社會監管體系產生恐慌。為何農某、陳某二人僅獲緩刑加罰金處理呢?
對此,良慶區人民法院法院解釋稱,考慮到二人的認罪表現和罰金繳納情況較好,可以從輕處罰;二人犯罪情節較輕,沒有再犯罪的危險,有悔罪表現,適用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以宣告緩刑。
新聞延伸
“毒豆芽”向農村蔓延
南國早報記者從國內關于“毒豆芽”的各種媒體報道中了解到,十幾年前就開始有人制作“毒豆芽”。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城市管理者加大了對這種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而毒豆芽的真相,也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所獲知,賣相好的“毒豆芽”已經慢慢不再走俏。
9月24日,記者走訪了南寧市古城路的飛鳳菜市和五一路的淡村菜市,均未發現無根豆芽。淡村市場一名攤販說:“大家都知道那種豆芽不好,別人都不買,誰還會去做。”
良慶區人民法院一法官表示,“毒豆芽”以往主要在城市銷售,但近日該院審理的兩起“毒豆芽”案件表明,“毒豆芽”已向農村地區蔓延。由于多方面原因,農村成為食品安全執法的薄弱地區;同時,因農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不如城市市民高,有不法分子趁機由城市轉移至農村。打擊這類非法行為,有關部門除了要加強源頭管理外,還加強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