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登革熱需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昨日,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我市統一開展以防蚊滅蚊為重點的愛國衛生行動,機關干部職工、消殺隊員、志愿者以及自發參與的居民,使用噴霧器、掃把等各類工具,翻盆倒罐、填平洼地、疏通溝渠,開展清積水、滅蚊子行動。
登革熱疫情在全省正處于高發態勢,打贏這場至關重要的防控戰,既是對職能部門疫情防控應急能力的實戰考試,也是對民眾公共衛生水平的一次檢驗,關鍵要以科學的態度、完善的機制來構筑抵御病毒的銅墻鐵壁。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防止蚊蟲叮咬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因此,防范疫情擴散,最有效的手段是切斷蚊蟲傳播途徑。換句話講,就是要廣泛深入地開展“除四害”工作。
防蚊滅蚊,光靠衛生部門、社區居委會“單干”不行,還需打一場防蚊滅蚊的人民戰爭,這本就是愛國衛生運動的應有之義。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既要消除“蚊叮蟲咬是小事”的無所謂心態,也應抱著科學務實的態度,將人人動手、戶戶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在掌握正確驅蚊滅蚊方法的基礎上,自覺投入到翻盤倒罐清理積水、緊盯衛生“死角”清除垃圾活動中。
防控登革熱,短期的“除四害”行動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登革熱作為廣東地區常見傳染病之一,如何更加有效地切斷傳播源,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更為重要。不必諱言,蚊蟲肆虐,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不講究衛生、不注意環境衛生造成的。亂拋雜物、亂倒垃圾等陋習不改,環境“亂點”死灰復燃、垃圾“死角”一度反彈,就會給病毒的快速傳播提供溫床,從而增加疫情發生的風險。
防控登革熱,必須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盡管登革熱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但改變我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及習慣,可以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好。一方面要廣泛普及公共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因自己的“隨意之舉”而引蚊進門入室;另一方面要將健康理念轉化為科學、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向我看齊、自我監督,從而通過提高文明衛生素養不斷提高防病抗疫能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