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將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 不再發就診卡
昨天,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從即日起各地區、各單位不得以各種名義和形式再發放農合卡、就診卡和銀醫卡等各種卡。前期已發卡的單位,不得擴大規模及發卡量,更不許新增各種用卡機具,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造成各項不必要的負擔。
全省實現居民健康卡“一卡通”
此前,省衛計委召開了陜西省社會公共服務卡(居民健康卡,以下簡稱“居民健康卡”)項目試點建設啟動會,標志著我省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工作正式展開,并計劃11月20日進行首發。
居民健康卡是我省乃至國家“十二五”衛生信息化規劃的重要內容,是我省“數字陜西·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推進深化醫改、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環境、實現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協同,方便群眾就醫的重大民生工程。居民健康卡具有信息存儲、個人身份識別、新農合結算和金融支付等功能的智能 CPU 卡。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進行居民健康卡的發放與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大量經驗。
我省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確定的第二批試點省份,前期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方案制定、標準出臺、協議簽訂、工作部署等的基礎工作,目前已進入到發卡與應用階段。居民健康卡的發放與應用,將實現全省統一規范標準、統一密鑰體系、統一安排部署,為下一步達到“百姓一張卡、政府一張屏”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試點完成后各市區各單位要統一組織實施,在全省實現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居民健康卡發放有三種形式
居民健康卡采取區域集中發卡、大型醫療機構現場發卡和銀行營業網點發卡三種方式,發卡和用卡同步推進的工作模式。本期在銅川市人民醫院、咸陽市中心醫院、漢中市中心醫院、延安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鳳翔縣進行試點,預計發放15萬張居民健康卡。當前,對有積極性、具備信息系統支持應用的地區和單位,主要采用集中發卡和醫療機構現場發卡兩種方式,全面快速推進我省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下一步,我省將在國家通過技術測試的基礎上,實現統一標準、統一發放、統一應用的目的。
已發就診卡的醫院不得擴大發卡量
為保證居民健康卡的標準性、通用性和多用性,從即日起各地區、各單位不得以各種名義和形式再發放農合卡、就診卡和銀醫卡等各種卡,隨著居民健康卡的發放,上述形式的卡將被隨之取代,逐步退出。前期已發卡的醫院等單位,在滿足當前業務應用情況下,不得擴大規模及發卡量,更不許新增各種用卡機具,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資源,造成各項不必要的負擔。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