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力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民
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等場地設施;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經濟日報北京10月21日訊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營造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強調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力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民。
具體來說,在發展體育設施方面,《意見》提出,各級政府要結合城鎮化發展統籌規劃體育設施建設,合理布點布局,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盤活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于體育健身;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活動場館和健身設施,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推進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在鄉鎮、行政村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100%全覆蓋。
在發展健身休閑項目方面,《意見》提出,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射擊射箭、馬術、航空、極限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鼓勵地方根據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發展特色體育產業,大力推廣武術、龍舟、舞龍舞獅等傳統體育項目,扶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鼓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休閑運動項目。
在鼓勵日常健身活動方面,《意見》提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學校等都應實行工間、課間健身制度等,倡導每天健身1小時;切實保障中小學體育課課時,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此外,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