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成倍增長 零售藥店遇冷
導讀:由于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內部對開放網售處方藥仍有爭論,未必如預期能在1月推出,但顯然,各大企業都已在醫藥電商領域磨刀霍霍。
醫藥電商成倍增長 零售藥店遇冷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發放306張《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其中第二方批發交易類B2B證書72家,開展業務不超過20家,第三方批發交易類B2B證書12家,網上銷售類B2C證書222家。
但這個領域開展業務的不超過80家,但銷售規模已經超過百億元。相比中國,美國醫藥電商占美國藥品零售額的30%,2013年銷售額高達743億美元左右。相對醫藥電商成倍增長,零售藥店則出現遇冷。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連鎖藥店分會會長徐郁平也在會上則透露,預計今年藥品零售市場增長約9%,其中,線下的銷售同比增長7%~8%,“是10年以來增長速度最慢的。有企業老總看到數字說,冬天要來了。如果開放處方藥,對傳統領域的沖擊將會很大。”他認為,連鎖藥店要學會如何對接。
王樂天認為,連鎖藥店已經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實體店數量接近飽和,單店人口數量已達到下限,銷售額增幅放緩;其次是包括人工、水電等成本上升;再次是國家對銷售化妝品、日用品等雜貨的政策收緊,“因此未來不排除會有兼并、重組的熱潮。”
“但是,醫藥電商對傳統并不是顛覆。”王樂天認為,目前網售處方藥配送的GSP規范如果不放開,這意味著目前的社會化物流配送并不能滿足這個行業。事實上,這也是一盤“跑馬圈地”的生意,邵清透露,順豐開始籌建醫藥事業部,菜鳥、郵政物流等都已經開始籌備業務,供應鏈整合的時代正在到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