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診療利潤低后繼無人 中醫陷入“三大困局”

  • 來源:互聯網
  • |
  • 2015-04-0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醫,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數千年積累的巨大財富。日前,首屆中醫科學大會在京舉行,聚焦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記者獲悉,通過一系列扶持和推動中醫發展的政策措施,我國中醫事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在關注成績的同時,也有很多專家學者和中醫從業人員向記者反映,雖然中醫在政策層面獲得了支持,國內外民眾對中醫的熱情也持續高漲,但我國中醫發展仍遭遇諸多困局。

  如今,到底有哪些困局制約我國中醫的傳承與創新?記者就此采訪了中醫專家學者和中醫從業者,共同探討我國中醫復興之道。

  困局1:中醫診療因利潤低被摒棄

  有不少去中醫院就診的患者反映,如今看中醫不再是傳統的“望聞問切”,中醫看病也得讓患者先做各種檢查,開的藥也夾雜很多西藥。這種“中醫西化”的現象受到社會各界詬病。

  很多中醫院負責人坦言,“以西養中”源自中醫院的“求生本能”。河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原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孫萬珍指出,目前中醫很多診療項目利潤低,中醫院的純中醫科室生存相當艱難。在既得不到支持又必須自負盈虧的情況下,一些中醫院不得不取消某些收費價格低的中醫診療項目,比如針灸、刮痧、拔罐等。同時引進大量西醫人才和設備,開設西醫診療項目,以增加醫院的效益。

  導致中醫診療方法和中醫藥被摒棄的關鍵因素竟然是“不賺錢”。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曹東義舉例說,中醫有一種傳統治愈骨折的方法,俗稱小夾板,收費只需幾十元,效果非常好。但西醫對此必須進行手術治療,需要打鋼板和鋼釘,費用至少得四五千。迫于生存,現在中醫院基本不用小夾板治骨折了,也引進了手術治療。

  就算是鄉下的中醫,也不愿意用中醫的診療方法治病。“我給鄉親們拔個火罐,他們通常不付錢,雖然減輕了他們的病痛,甚至比吃西藥療效更好更快,但他們覺得我的火罐可以重復用,憑什么收錢。如果給他們開西藥,就都會給錢。”湖南某縣的一位鄉村醫生現在已經由中醫完全轉變成西醫了。

  被摒棄的不僅僅是中醫診療方法,還有中醫藥。“我國目前中成藥和西藥采用的是同一定價體系,政府主要以成本加成作為中成藥的定價方法,但這種定價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這就導致在市場上成本100元錢的藥比1元錢的藥好賣,哪怕療效和品質都一樣,因為藥價越高越賺錢。”在曹東義看來,現在很多成本低、療效好的中成藥不被生產正是因為利潤太低。

  “中醫汲取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具有明顯、確切的療效,具有安全、低廉、環保等優勢,老百姓對中醫也有著深厚的感情。”中醫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不孕癥治療中心主任孫光周認為,中醫院引進現代化診療手法無可厚非,就算扁鵲轉世,也會借助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但中醫必須秉承辨證論治、固本治標的診療理念,遵從中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不能因為短期的經濟效益而“自斷經脈”,這終將導致中醫消亡。

  困局2:中醫人才后繼乏人

  河北滄州的老百姓都知道孫光周治感冒最拿手,人稱“孫兩服”。意思是說,但凡得了感冒,吃上他的兩服藥準好。孫光周還擅長治療各種不孕不育癥,幾十年來給上萬家庭送去了福音,也因此常被稱為“送子觀音”,雖已年近80,現在他還經常接診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

  好中醫一直都受老百姓推崇,現在“重西輕中”現象嚴重,根源在于看中醫難獲得預期療效。曹東義坦言,我國中醫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首先體現為中醫人才缺乏。他說,中醫發源于民間,可現在農村所存的中醫已寥寥無幾,老百姓想看中醫得進城,而中醫院“中醫西化”又很嚴重,老百姓再難遇到德高技精的好中醫。

  孫光周的長女孫立媛從河北醫科大學畢業后,跟隨父親18年,覽群書,勤鉆研,直到現在,她還謙虛地說,不能算個名中醫。中醫成才難,是人才缺乏的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甘于清貧、耐得住寂寞,自愿傳承祖業的人越來越少。

  曹東義到基層義診時發現,鄉下的老中醫基本是“去世一個絕一戶”,傳承下來的醫書很多也被毀棄了。“現在中醫的子女不愿學中醫,很多特色流派后繼無人。一是因為中醫的地位低,農村醫保與中醫也毫無關系;二是因為收入低,賺不到錢。”

  而中醫院的很多中醫被曹東義稱作“類中醫”,雖然擁有中醫職稱,但他們既不能用中醫的方法發現疾病,也無法評價其治療效果。

  “看到黃連,想到的不是為什么入心經、清心火,而是黃連中的什么成分對痢疾桿菌、肺炎桿菌等有抑制作用。B超中發現囊腫,首先想到是炎癥,需要清熱解毒,結果用了幾個月中藥也沒治好。”微信公眾號“愛上純中醫”發帖道,這從根本上說,中醫院的一些中醫已經舍棄了中醫思維,變得不中不西。

  孫萬珍指出,舍棄中醫思維的,不僅是中醫院的一些中醫,還包括中醫教育。

  “跟師學徒是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方式,中醫的很多精髓只能心授,不可言傳。一些名中醫,往往與中醫世家的家庭背景和長輩長期的言傳身教分不開。而在現在西式管理的中醫院,中醫已無真正的臨床基地。”

  孫萬珍進一步說,把理論和實踐體系完全不同、臨床方法和評判標準迥異的中醫和西醫結合辦學,或用培養西醫的模式和標準培養中醫,容易從源頭上就將中醫西化了。另外,把《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等中醫經典當作選學是萬萬不行的,中醫經典好比數學的方程式,是中醫療效的基礎,不得不學。

  困局3:中藥制劑審批難制約中醫創新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中藥制劑審批難,并且只能院內使用,是目前制約中醫院創新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

  “中醫自古是前店后場的模式,前面開店,后院自己制劑。自新的《藥品管理法》出臺后,這一局面從此改變。尤其是國家實施GMP標準以來,很多醫療機構的制劑室就關閉了,因為要達到GMP標準很難,需要的投入很大。”孫光周說,現在河北滄州30多家中醫醫療機構中有制劑室的不到10家。

  2005年,孫光周建立制劑室花了200多萬元,他用祖傳秘方研制了13種合乎國家GMP標準、包裝精致的顆粒膠囊和水劑藥品,全部投入臨床應用,效果極佳。他當時的目標是藥品準字號的新藥問世。

  然而,現在認清現實的他已經不再提“準字號”了。“中藥制劑要想獲批藥品準字號,生產可以上市的藥品,簡直比登天還難,尤其是對我們這樣的制劑室而言,至少得投入上千萬。”

  “根據我國中成藥以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生產制劑只有5%的利潤,不允許賣高價,根本沒有考慮中藥的知識價值和內在質量。這導致中醫院院內制劑進一步萎縮。”曹東義建議,基于知識產權相關理論,對中成藥在品牌價值、知識價值和傳承價值等方面設置加成標準。

  “中藥制劑的萎縮勢必影響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一些老中醫寧可把珍貴藥方帶到棺材里,也不愿給別人。因為方子的價值得不到充分尊重。”孫光周還指出,現在中藥制劑不管臨床療效有多好,都只能院內使用,不能向外推廣使用。制劑室的經濟社會效益發揮不出來,這也影響了中醫藥的科研創新。

  “目前,我國90%以上的中藥都沒有申請專利,因為缺乏足夠的臨床試驗數據,或者作為秘方存在,很難用科學的方法評價其療效。”孫萬珍提到,現在一些外資企業正是利用我國中醫藥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缺陷,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并禁止中國企業生產銷售,大量“洋中藥”返銷中國賺大錢。

  曹東義認為,要想真正發展中醫,首先要讓中醫體系自立,即在政策法規上真正有利于中醫發展。比如在中醫人才培養、中成藥定價、中藥制劑審批、知識產權保護等具體政策法規的制定上,充分體現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戰略思想,遵循中醫藥發展的獨特規律。

 

  “現在我們對中醫的關注和投入遠遠不夠。中醫復興之路漫漫,吾等將盡全力上下求索。”孫光周目光堅定。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