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保護陰道健康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有一個自我調節的功能的,正是因為這樣的能力,才可以幫助我們抵御更多的疾病,而女性的而引導一樣,陰道也有自我調節功能,不過我們也不能夠忽略它的保健,那么女性如何保護陰道健康呢?
陰道經上端與子宮、輸卵管相連直通腹腔,下端則與外界直接相通;它的開口處前方是尿道口,后方是肛門,很容易遭受污染。其中,既有常駐的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又可因性接觸,而臨時帶入多種病原體。
過去,有人對280名孕婦進行研究,從陰道內共查出19種(屬)微生物,如棒狀桿菌、乳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常駐菌,甚至還有被認為是致病性強的大腸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由于檢驗技術的進步,現今發現的更多)。但是,為什么有些不太講究個人衛生的婦女不發病,而那些十分講究個人衛生的婦女,有時卻會發生嚴重的外陰、陰道或盆腔炎癥,而且還久治不愈呢?這就和生態平衡與否有關了。
原來,婦女的生殖器官,在解刮和生理上都有其獨特的防御結構和功能。婦女外陰兩側的小陰唇經常合攏關閉,陰道前后壁又緊貼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的防御屏障,更重要的是陰道上皮細胞,在雌激素影響下,能夠發生周期性變化并脫落,由于含有不同程度的糖原,在陰道桿菌的作用下,將糖原轉化成乳酸,使陰道酸堿度保持在PH4~4.5之間,這樣,適應在堿性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便不能在此生長繁殖。這種自然產生的防御功能,也叫做"自凈作用"。
生態平衡時,陰道內的菌群是有一定組合結構的。例如:有多少種(屬)的微生物,它們的比例各占多少,生存在陰道的哪一部位等,都受著生態因素的嚴密控制。通過這種控制,不僅常駐的正常菌群不外流,而且也使外來的微生物難于定居下去。
當婦女患有貧血、營養不良、高熱、過度虛弱或疲勞時,由于抵抗力降低,微生物之間的正常生理組合便會發生變化,以致細菌比例失調而產生致病性。通常情況下,在一些健康帶菌者中,雖然可以檢出攜帶真正的致病菌,如傷寒桿菌或痢疾桿菌等,但并不發玻可是,如生態平衡失調,則會導致菌群失調,進而發玻
只有不去破壞陰道的生態平衡,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自我調節功效,從而對抗一些疾病的入侵。女性在生活中為了想要保持陰道的干凈,所以可能會頻繁的清洗,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并不利于兩性生殖的健康。
推薦閱讀:女性上環可能帶來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