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他卻越來越自私!
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但是不恰當的引導方法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01
主動分享的案例
最近,認識一個叫冉冉的四歲小女孩,她媽媽在得知我的職業后向我訴苦:“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現在變得特別自我,任何東西都要霸占著,不給任何人分享,連我都不行。小時候可不這樣,小時候可愿意和別人分享呢。”
我聽了冉冉媽媽的描述后,更詳細的詢問了冉冉的一些情況:
冉冉從小家教比較好,父母無論帶她到哪里玩,都會讓她把好吃的、好玩的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來玩。
但是每次父母沒有提醒她的時候,她也沒有特別主動的愿意這么做。
還有幾次,冉冉不想把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的時候,媽媽順勢把她手里的玩具換出來給了旁邊的孩子,讓冉冉玩另一個。還對冉冉說:“小朋友要一起分享一起玩。”
最近,冉冉卻發生了變化,任何東西都會霸占著,不讓任何人碰,怎么說都不行,說急了冉冉會大吼大叫,甚至哭起來。
爸爸媽媽對孩子突然的變化顯得非常迷茫,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甚至覺得孩子是不是到了叛逆期?
實際上,冉冉這種變化與父母的引導方式有非常大的關系。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逐漸發現父母教他們的東西與他們在實際中得到的結果不一致時,孩子就會開始使用自己的策略來應對問題。
所以,孩子變得“自私”與單純強制分享有非常大的關系。那么,到底該怎么做,才能夠讓孩子在社交中的情商力?
02
錯誤分享:只允許給出,不允許拿回
我在很多育兒中心觀察過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也詢問過許多家長“讓孩子與小伙伴分享”這件事情。
大多數家長給我的答案是:父母擔心孩子不合群,而且都認為分享是一種好的行為表現。所以很重視“教”會孩子分享。
當我反過來問家長,當面對孩子想要的東西時,他們會怎么做?多數家長的做法是安撫自己的孩子,不要要別人的東西,或者是“回頭媽媽給你買。”
分享的理念不是互惠互利的嗎?為什么只教孩子給出,卻從不教孩子拿回?
中國式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卻往往難以區分謙讓的尺度。在孩子難以區分的幼小年紀中,雖然不情愿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但是還是會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做。
當孩子三歲獨立上幼兒園之后,需要獨自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孩子會發現父母教導的方式不能讓自己舒適,所以孩子會開始發展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方法。
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分享過程中,不僅要在引導孩子去分享之前,有意識詢問孩子可不可以分享給其他孩子;如果孩子不愿意,是什么原因不愿意這么做。
當孩子想要被分享的時候,更需要父母引導孩子拿著自己的東西主動和其他孩子去交換,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在不斷給出和拿回的過程中會逐漸把握到人際交往的分寸和尺度。這對于孩子社交力可以有最基本的習慣建立。
03
錯誤引導:隨時隨地都必須要分享
有的時候家長在引導孩子分享行為的時候,會特別的刻板,為了分享而分享。過分追求分享的結果,而忽略了分享過程中孩子的感受。
其實,引導孩子分享,不必隨時隨地都要分享。
我們有次帶著2歲的孩子逛商場,孩子爸爸在試衣間試衣服,營業員過來和孩子聊天,看到孩子手里拿著小零食,就問孩子:“小朋友,可不可以把你的好吃的給阿姨吃一點?”孩子看了她一眼,輕微的搖搖頭。
營業員不甘心,再次追問:“給阿姨吃一點吧,阿姨一會兒帶你去買好吃的,好不好?”孩子這次堅定的搖搖頭。然后,使勁兒拽著我出了門店。
我看著營業員略顯尷尬,趕忙和孩子說:“阿姨不吃你的好吃的了,你進來吧。”孩子堅決不再進店里,還轉過身要求抱抱。
我抱起孩子問:“你不想把你的好吃的給那個阿姨吃嗎?”孩子點點頭,我有問:“問什么呢?”孩子說:“我不認識她,不想給她。”我又問:“她不是答應給你買好吃的了嗎?”孩子回答:“爸爸媽媽會給我買的。”
我堅定的認可孩子的做法:“媽媽支持你,你做的對,不認識的人不要他的東西。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把我的東西隨便給我不認識的人。”
作為家長,不只是要引導孩子分享的行為,更需要有意識給孩子解釋分享行為的一些標準。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分享的時候,自己把這個過程替孩子完成,而這其實才是分享行為背后真正需要孩子掌握的社交技巧。
04
寫在最后:如何引導孩子分享
主動分享是毋庸置疑的好品質,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必要培養這一品質。家長培養孩子的主動分享需要把握三個重點:
第一,鼓勵孩子自己社交
當孩子想要融入一個小集體中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帶著自己的玩具去和孩子們一起玩,而不是父母作為外交官去創造好一切條件。當有的孩子很膽怯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句一句表達自己的意愿去融入集體。
第二,保持集體中的舒適感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多詢問孩子在集體中的參與感受。很多社交能力不足的孩子會在獨立群體社交中處于劣勢,有很強烈的不良社交體驗,家長需要多多詢問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獨立社交階段。
和孩子明確群體社交的標準中,孩子自己的舒適感更重要,而不是單純的融入集體。
第三,有意識的示范積極社交
在孩子嘗試獨立社交的階段,能夠有更多機會向孩子展示積極社交是如何做的,能夠更有利于幫助孩子解決社交中的很多困擾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十分用心,創造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來讓孩子體驗和練習積極社交的方法。
分享意識是積極社交的重要品質,但是強制分享就有本末倒置的風險。在鼓勵孩子分享的過程中,更重視孩子的分享的感受,而不是分享結果。所有的孩子都是樂于分享的社交小能手。
,輕音樂,國華大廈,股票600269 http://www.cityruyi.com/lm-1/lm-2/2695.html- 標簽:,中國銀行全球門戶網站,二手專業功放,液壓分裂機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為什么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他卻越來越自私!
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但是不恰當的引導方法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01 主動分享的案例 最近,認…
-
寶寶2歲很關鍵!是促進大腦和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建議收藏)
很多父母總是感嘆,時間真快,寶寶轉眼間就長大了。剛出生時還只能躺在小窩里,看著非常安靜可愛,而轉眼間就步入到了“恐怖的2歲”,在這…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多人理解錯了!
- 為什么你的孩子這么小,但會說謊?
- 天然的“健胃片”,沒事敞開肚子吃,健胃消炎助消化,趕跑老胃病
- 首次上春晚緊張到忘詞,他隨口瞎編一句,卻成了經典流行至今
- 抓拍比自拍還要美的明星,卻依舊像18歲的模樣,仙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