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類人或是腸癌的高危者,若你符合,需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去過肛腸科檢查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一種檢查方式:腸鏡!
所謂腸鏡,顧名思義,它就是直接針對腸道的檢查手段。
要知道,腸道本身屬于空腔器官,在腸道的表面有黏膜覆蓋,很多腸道疾病的起源就是黏膜,特別是腸道發生癌變之后,都是從上皮組織開始的。
而普通的檢查項目,無法精確發現腸道黏膜的病變。
但是,腸鏡檢查則不相同,它是通過帶有攝像頭的纖維軟管,直接從患者的肛門進入大腸進行直觀、精密的檢查,它能發現所有腸道內的病變,這包括了潰瘍性腸炎、息肉、癌變等等。
在臨床看來,如果自己本身屬于大腸癌高危人群,就應當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哪幾類人群才屬于腸癌高危者呢?
1、有家族史: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顯示,只要直系親屬中有人被診斷為了大腸癌,即便自己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癥狀,也應當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腸癌在臨床表現出了明顯的家族聚集和遺傳傾向。
因遺傳易感基因、遺傳性腺瘤息肉病發展為腸癌的患者,占據了全部患者的15%左右。因此,只要有家族史,自己就屬于高危人群;
2、40歲以上:雖說近些年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腸癌病發率越來越高、也逐漸出現了年輕化發展的態勢。
但是,我國臨床大腸癌患者依舊以中老年人為主,45-55歲為腸癌的高發年齡段。
越是年齡逐漸增長,未來腸道癌變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因此,無論是否有家族史,只要年齡超過了40歲以上,都應當進行腸鏡篩查;
3、有腸道疾病:腸癌的病發和發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之后的結果。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年齡和遺傳史之外,我國有絕大部分大腸癌患者病發,都和長期存在的腸道慢性疾病有關。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顯示,潰瘍性結腸炎、腺瘤性息肉病、克羅恩病等,都具有惡變的可能性。因此,就算是經過科學治療,患者也應當定期復查;
4、做過腸道手術:這里要重點提到的就是息肉以及早期腸癌的手術治療過后,要知道無論是腺瘤性息肉和癌腫,都不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它們都具有復發的可能性。
所以,在手術過后,患者也需要定期進行相關的復查、腸鏡篩查;
5、有癥狀人群:所謂的有癥狀人群,指的就是身體出現了典型的腸道疾病表現,比如近期經常莫名便血、有反復出現的腹痛、腹脹和消化不良、大便形狀和規律發生變化等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的信號。
特別是近期反復出現了血便,無論是否和腸癌有關,都應當及時就醫進行相關篩查。
腸鏡檢查分為普通和無痛兩大類,普通的腸鏡篩查,具有省時、省錢等優勢,但在檢查過程中隨著腸鏡的進入,患者可能會產生不適癥狀。
如果自己在平時就對疼痛不耐受、對腸鏡有極大的恐懼心理,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無痛腸鏡的檢查手段,隨著麻藥的推進,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一次檢查。
,快樂大本營+唐嫣,新聞聯播首位80后主播亮相,危情杜鵑2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1447.html- 標簽:,鷂子翻身,關于戰爭,奶茶超人照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這5類人或是腸癌的高危者,若你符合,需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去過肛腸科檢查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一種檢查方式:腸鏡! 所謂腸鏡,顧名思義,它就是直接針對腸道的檢查手段。 要知道,腸道本身屬于空腔器官…
-
患上心血管疾病后,要牢記這6點,或能避免病情反復發作
心血管疾病的類型有很多,例如比較常見的心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當疾病發生之后,在身體上往往會有多個癥狀,心慌氣短,全身乏力,…
- 這5個行為,或增加肝硬化的風險,如果你也有,要及時糾正了!
- 身體有4個癥狀,體內濕氣或已過重,掌握3個方法,或能排除濕氣
- 掌握誘發腎炎的4大因素,只有針對性的避開,才能防止腎功能受損
- 癌前病變,離癌癥或一步之遙?遇到這5種,勸你及時治療能保命
- 到底什么是皮膚過敏?做到這3點,或能擺脫皮膚過敏,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