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揭穿肥胖“真兇”:你的胖不是又懶又饞,而是一個商業陰謀
要說減肥這個話題,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激起千層浪。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1992年到2015年為止,我國國民體重超重率從原先的13%上升到30%,肥胖率也從3%上升到12%,不僅是成年人,兒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也都在快速增長。
一說到肥胖,很多人總認為自己的胖就是自己的錯,但事實上肥胖真的是因為自己又懶又饞嗎?
或許,這部紀錄片告訴你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你的肥胖,或許是這些食品生產商的“陰謀”
英國媒體BBC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一部紀錄片----《致肥元兇》(The Men Who Made Us Fat),這部紀錄片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述肥胖的來源。
每當說到減肥,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嘴饞”、“食量大”,又或者自己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但這一切源頭,卻被我們忽視的重要元素說起。
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健康”食品就是高脂肪、高熱量,但我們忽視了另外一個肥胖萬惡之源---糖。
比起脂肪,糖的殺傷力更大,而且它幾乎無所不在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各個角落。
從油、面包、調料、零食、飲料甚至主食,都離不開糖的存在。
糖何時大規模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呢?
這要追溯于1971年,當時美國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也造成玉米產量大幅度提高,這些玉米吃不完,就將大量玉米制作一種工業甜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
由于成本低廉,不少食品生產商大規模利用這種廉價的甜味劑,其中軟飲料便是主要之一。
制作成本降低了,商人們卻在汽水中投入更多玉米糖漿,從而刺激消費者的多巴胺,增大消費量。
這些高糖食品吃多了,肥胖率也就慢慢地上升。
吃糖多了,自然也就跟著上癮
不僅軟飲料,食品加工商還將玉米糖漿利用在幾乎所有加工食品上,包括披薩餡料、沙拉醬料甚至是各種食品罐頭。
但要知道,果糖能夠抑制人體荷爾蒙的活性----凝集素,這種原本控制進食欲望的荷爾蒙被抑制,導致人不斷吃,大腦還認為你還很餓,陷入了一個“進食—患病—上癮”的惡性循環中。
而吃得多,過量的熱量就會儲存為脂肪,導致人也會逐漸肥胖起來。
而人一旦肥胖起來,自然就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據最新的健康數據調查顯示,通常情況下,患有肥胖癥的人群壽命平均要比健康的正常人少四年左右。而且肥胖癥在中年人群當中的發病率極高,致死率也是居高不下。
除此之外,肥胖癥還會誘發人們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它給人們身體健康的風險增加20%左右,更可怕的是還會引起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出現。
吃得多,還可能是商家的陰謀
在很多人印象中,脂肪是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正因此,精明的商家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推出了各種“低脂”食品,號稱沒有脂肪更健康。
但沒有脂肪的食物,為了讓味道留住,迎合消費者的口味,他們就想到了脂肪的一個替代品---糖,他們甚至還提出了“多吃糖能呵護心臟病”、“多吃糖能改善心情”等概念。
當時曾有一個叫約翰尤德金的學者就對這種所謂的“高糖低脂”飲食模式提出質疑,但當時他的觀念不僅不被接納,而且各種協會都不斷打壓他。
除了添加糖改善口感,這些商家還試圖改變你的食量
當時一家美國電影院經理----戴維·沃勒斯坦發現很多美國人寧愿將吃完的食物舔的干干凈凈,也不愿意起身多買一份,害怕別人會覺得他們犯了貪食之罪。
而為了滿足他們內心對于食物的渴望,沃勒斯坦轉變了商業策略,推出了大份量食物組合,給爆米花和汽水增加雙倍分量,但價格就比原先要貴那么一點點。
而這種營銷策略,大大滿足很多消費者“實惠”心理---花最少的錢,吃到最大、最多的食物。
之后很多餐飲老板也開始采用“實惠”促銷手段,推出了“柜臺服務”,不僅提高了周轉率,消費者也能最快速度拿到食物,極大滿足了他們迫切進食的需求。
同時他們還利用“捆綁銷售”的打折方式,推出了超值套餐,又或者他們采用大包裝方式,向顧客灌輸著“更大的分量就更超值”的理念。
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越來越多人發現超大份餐點,算下來往往越便宜、越超值,但同時飯量也無意中不斷撐大----“即使我可能不需要吃那么多,但這是我花錢買的,我會把它們吃完。”
但這種自以為“賺到”的模式,也無疑讓我們掉進了一個新的無底洞,我們的食量和脂肪也逐漸被這些高熱量食品撐大。
當然,這些商家的招數還有很多,但我們是否在思考-----
面對這些食物,是否真的是人體所需?我們又是否能吃完呢?
,dy2018電影天堂,天外來菌2,誰是爸爸全集在線觀看 http://www.cityruyi.com/lm-1/lm-4/3122.html- 標簽:,熱血無賴 3dm,妖精的尾巴367,miniqqdl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BBC揭穿肥胖“真兇”:你的胖不是又懶又饞,而是一個商業陰謀
要說減肥這個話題,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激起千層浪。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1992年到2015年為止,我國國民體重超重率從原先的13%上升到30%,肥…
-
風暴眼的揚州棋牌室:疫情防控下,為何老年人成了“高危群體”?
南京疫情還尚未“壓制”住,揚州那邊又爆發了新增本土感染病例。 7月28日揚州發現本輪第一輪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截止8月3日,揚州本輪…
- 年輕人的“朋克養生”?這3種新型保健品,醫生勸你可千萬別上當
- 長壽“關鍵期”,無論男女,改掉5個“壞”習慣,長壽不請自來
- 神秘“龜息功” 助睡不替睡
- 亂吃保健品的危害,為什么不能亂吃保健品
- 站樁對身體好處這么多,那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