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東京奧運會:好端端的體育賽事,為何要派發避孕套?
還有3天,這屆奧運會也即將告別帷幕。
這場多災多難的奧運會,似乎有說不清的槽點。
前段時間,就有新聞報道東京奧組委向運動員提供了16萬只避孕套。
雖說免費發避孕套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畢竟歷年來每屆奧運會都會派發避孕套傳統。
但問題是,早在開幕式之前,東京奧組委日前就公布防疫規則,各國運動員禁止握手擁抱,觀看比賽也不準吶喊助威,只能鼓掌。
然而禁止握手,卻派發16萬只避孕套,的確是讓人匪夷所思。
再想想之前東京奧運村還推出了“紙板床”,作為運動員休息的工具,目的是為了反對性行為。
一邊極力避免運動員發生不必要的接觸,一邊又發放避孕套,這目的又是為何呢?
(官方標語是“anti-bonk beds”大家可以理解為裝了避震、防撞擊裝置)
避孕套,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就首次向運動員發放避孕套。
雖說每一屆奧運會都催生不少風流欲事,但更多是避孕套發放是為了提高人們對艾滋病預防的意識,從而體現了“奧運精神”以及“人道主義”。
要知道,避孕套最重要價值,不僅僅只是避孕,更多是它是唯一能顯著降低幾乎所有性傳播疾病風險的避孕措施,尤其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性意識不再保守, HIV病毒更容易侵入體內。
而避孕套既能隔絕體液中的病毒,同時還能防止蹭破,只要正確使用,它能防止HIV 感染的成功率更能達到 98%~99% 。
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又恰好處于艾滋病肆虐之際,因此東道主的韓國也正因借此機會,開創了免費派發避孕套,目的是為了能夠預防艾滋病。
(拿過四枚奧運金牌的美國跳水運動員洛加尼斯,在漢城奧運會時就已經感染了 HIV)
即便至今,大家對艾滋病的認識還是局限
大家對于艾滋病的了解卻比較少,例如有些人認為的帶安全套無法防住HIV,其實這一想法并沒有任何的根據。
反之,有關診斷報告顯示,在所有的感染者中,95%以上都是性途徑感染,因此戴安全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除此之外,大家還要了解有關于艾滋病的7個誤區,才能防患于未然。
1.艾滋病感染后會有癥狀
從臨床的角度來說,部分人群感染HIV病毒后,的確會有持續低熱,淋巴結腫大以及全身乏力等癥狀,但也并不代表著所有的人感染HIV后都會有癥狀。
研究發現,HIV病毒感染潛伏期較長,有的幾個月有的甚至幾十年,無癥狀并不代表著沒有感染HIV。
2.得了艾滋病就會死
盡管目前為止,臨床上并沒有辦法完全的治愈艾滋病,但要是謹遵醫囑按時吃藥,確實可以控制HIV病毒。
因此當感染艾滋病后,一定要接受科學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或許能延長生命期。
3.感染后就是艾滋病病人
大部分人覺得只要感染了HIV就是艾滋病病人,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
數據顯示:感染病毒2~10年后,人的免疫系統才會受到破壞,這時才進入到了艾滋病期,從而引起感染和腫瘤問題。
4.日常接觸會感染HIV病毒
對于不太了解HIV病毒傳播方式的人群來說,簡單地認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接觸就會感染艾滋病毒,但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只有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三個,而且有實驗數據表明,HIV病毒不會通過眼淚、汗液或唾液傳播。
5.同性戀100%會感染艾滋病
生活中很多宣傳語都在說同性戀群體是艾滋病的高危群體,因此有些人就容易將同性戀和艾滋病相提并論。
但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雖然男性間的性行為更易導致黏膜破損,但同性戀本身和艾滋病的傳播沒有太大的聯系。
6.母親是艾滋病毒攜帶者,一定會傳染給孩子
因為艾滋病毒傳播的方式包括母嬰,有些人就會先入為主地覺得如果母親是HIV陽性,孩子就是病毒攜帶者。
其實并不是這樣,臨床調查顯示,如果母親是HIV陽性的話,傳給孩子的概率大約是25%。
7.蚊蟲叮咬會感染HIV
盡管HIV病毒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但是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并不會在蚊子體內繁殖,而且蚊子吸血時也不會將已吸進體內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
當然,奧運會與避孕套之間,還有一件有趣的事。
在這屆奧運會,7月9日女子劃艇比賽中,澳大利亞選手杰西卡·福克斯 (Jessica Fox)發現自己皮艇意外破損。
無奈之際,她想到了避孕套能夠防水,而且結實,于是她將避孕套套在皮艇皮損處,也成功獲得此次比賽中的金牌。
看來,這也算是避孕套對奧運會有著奇特的貢獻吧!
,千度快手點擊,同心圓軟件,一站到底在線游戲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0011.html- 標簽:SQL Error: select * from ck.***_ecms_news where classid=5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3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疫情下的東京奧運會:好端端的體育賽事,為何要派發避孕套?
還有3天,這屆奧運會也即將告別帷幕。 這場多災多難的奧運會,似乎有說不清的槽點。 前段時間,就有新聞報道東京奧組委向運動員提供了1…
-
體內有癌,皮膚先知?皮膚出現3種狀況,乙肝患者盡快排查肝癌
“癌癥”看似簡單的兩個漢字背后,是無數癌癥家庭的血淚史! 近些年,我國癌癥的病發和死亡率持續升高,已經占據了全球第一位。而在我國…
- 一人腦梗,全家遭殃?醫生提醒:要想遠離腦梗,少吃3物,少做2事
- 血栓的“克星”終于找到了,沒事敞開吃,清血管降血脂,趕跑血栓
- 6個方法,專治產后便秘,超實用!
- 寶寶處于幼兒園階段,聰明的父母做這些事情……
- 父母對自我的精益求精,就是孩子最好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