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擁有自信其實很簡單,玩游戲就可以!
你是否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明明學習過很多的育兒理論和方法,但卻應對不了實際生活中出現的育兒問題;明明自己理解的許多道理,但就是向孩子說不清楚、道不明白;明明陪孩子玩了很多游戲,可孩子還是沒有想象中那么樂觀、大方、自信......
孩子與成人不一樣,尤其對于低年齡的孩子來說,游戲和生活是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但游戲并不是打打鬧鬧,也不是跟孩子耍把戲,這些只能叫“玩耍”,而不是“游戲”。
真正的、有意義的游戲是需要能力的,這種能力我們稱之為“游戲力”。
理解“游戲力”之前必須先理解游戲。游戲是什么呢?
游戲有這樣的三個特點:開放、有趣、聯動。
什么是開放呢?即材料的使用方式一定要靈活,不要死板。
有的家長拿著一樣玩法單一的玩具,扔給孩子,就不予理會,而孩子玩一會兒之后就覺得索然無味,于是失去興趣的同時開始鬧脾氣,不理解的家長也開始變得煩躁:“不是給了玩具嗎,怎么還是鬧!”
其實,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提供一些自然的或者低結構的材料,這些材料豐富多變,玩法也十分多樣。到哪里去尋找到這樣的材料呢?其實不用花錢購買,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低結構材料儲藏地,多帶著孩子出去走一走,找一找吧,那些在你看來毫不起眼的一顆石頭、幾片樹葉都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有趣的材料才能夠吸引孩子持續玩耍的興趣。
什么樣的材料叫做有趣的材料呢?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就會給出答案,有趣的材料一定能夠讓孩子反復擺弄和玩耍。
聯動講求互動和交流,游戲一定是要有交流的。
首先,父母不能只是放任孩子自己玩,美其名曰“給予孩子自由”,這樣長期下去,對孩子反而有害無益。其次,父母要善于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知道孩子有時口不對心的行為背后的真正想法,進一步采取行動。最后,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游戲一定事半功倍。
游戲對于孩子情緒情感方面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好的游戲能讓孩子不受到現實生活中負面情緒的打擾,給孩子開心、滿足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孩子的成長。
在好的游戲中,孩子不僅能通過制定目標,做計劃,感受游戲的過程與結果;也能夠挑戰自我,用挑戰提升游戲難度;還能夠用全身心地去發現、去探索、去反思、去總結,進行深度的學習。
游戲不只是一種行為表現的活動,也是一種精神表達。作為一種精神,游戲在孩子的整個童年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
游戲精神包含孩子在游戲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狀態,但又不僅僅包括這些。
孩子的幻想、自由與愉悅、活潑好動、對大自然的親近、對童話的向往,這些都是孩子游戲精神的表現,游戲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
1.游戲精神讓孩子的游戲充滿力量。擁有游戲精神的孩子,他們的游戲不會枯燥,他們能夠在游戲中體驗生命和自我,能夠感受到自我的力量。
2.游戲精神讓孩子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擁有游戲精神的孩子,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情緒,游戲為他們注入更多的正面情緒,從而減少了那些負面的情緒。
3.游戲精神讓孩子更加的具有安全感、掌控感和適應力。擁有游戲精神的孩子,他們能夠遠離孤獨感和無力感,他們更加能夠掌控和適應新的環境和人群。
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游戲,發展他們的游戲精神呢?
1.基于孩子。實際上這是一個從傾聽到觀察,從觀察到理解,從理解到思考,從思考再到傾聽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家長需要思考——你到底是要孩子掌握技能、知識點還是能力?發展孩子的游戲精神一定要基于對孩子情緒的理解。
2.支持孩子。家長要為孩子營造適合游戲的環境、提供適合的游戲材料,帶著孩子去獲得更多的情緒情感體驗。在支持的環境下,孩子更能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
3.尊重孩子。尊重他和其他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要用一種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可以作為參考,但一定不能作為定性定量的標準。得到尊重的孩子能夠有一定的自主權,他會更加的有掌控感,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更加充滿信心。
自信力的培養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一個自信的孩子具有更多的冒險和嘗試的游戲精神,能夠堅持完成任務,快樂的游戲。
孩子的第一波自信力來自于剛出生的時候。當他們獲取到基本生存需要的物品和關愛時,他們對周圍的世界開始充滿信任。
孩子的第二波自信力來自于蹣跚學步的時候。當他們發現自己可以對別人說“不”,并且堅持自己的意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就會具有比較高的自我認同感。
孩子的第三波自信力貫穿于在這個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同齡人的世界中。也就是從四五歲一直到青春期,孩子在生命的活動過程中不斷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不斷地與自信做著斗爭。
第三波自信力的時期尤為關鍵,父母可以運用角色游戲,幫助孩子找回自信。比如讓孩子扮演老師,給家長布置作業;讓孩子扮演醫生,體驗打針治病救人;讓孩子假扮超級英雄,拯救小動物等等,這樣的一些假想性的角色游戲能夠彌補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遺憾,讓孩子體驗到主動權,建立起對自我的認知。
當然,孩子的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在具體的游戲實施過程中,家長們也要學會因地制宜地開展游戲,同時也要多觀察,及時調整變化讓游戲持續吸引孩子。家長們要學會“跳出盒子來思考”,不要總是一成不變,反反復復,否則再好玩的游戲都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
運用游戲,為孩子搭建成長的階梯,讓孩子在游戲精神中變得更加自信吧!
,擺攤賣什么,那個畫家最擅長畫馬,鱷魚夾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9666.html- 標簽:,五白散,慶余年神廟,浙視互聯綜藝二區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讓孩子擁有自信其實很簡單,玩游戲就可以!
你是否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明明學習過很多的育兒理論和方法,但卻應對不了實際生活中出現的育兒問題;明明自己理解的許多道理,但就是向…
-
55歲是養壽的“黃金時期”?想保持健康,勸你做好“2堅持3不要”
為何55~65歲說是“養壽”的關鍵期? 主要因這一時期,由于人體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開始逐漸衰退,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響而出現各種…
- 全球高血壓患者突破12億?比起煙酒,這類食物更是“禍根”!
- 高雅?帥氣?有風度?蹺二郎腿,在醫生的眼中:好處只有一個
- 這6種食物是“心臟衛士”,隔三岔五吃一些,有益心腦血管健康
- 年紀輕輕就卵巢早衰?女人聽好了,這4個誘因,能避開盡量避開
- 家長提問:智齒發炎,牙齦腫痛,什么方法能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