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的他們,為何猝死率最高?背后3個真相,每一個都很現實
以往,猝死的新聞也只是偶爾可見。
但近些年,關于猝死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而猝死背后的最大因素則是心腦血管病。
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9年僅僅這一年我國因心血管病死亡的患者約為458萬人,這占據了全部死亡人數的43%,甚至有數據直接表明,我國每年約會發生54.4萬例心臟性猝死。
猝死,為何一線工作者更加頻發?
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在全國抵抗新冠疫情的同時,不少一線工作人員、醫療工作者因此失去了寶貴的性命。
若按照數據調查分析,,你每度過一分鐘,就意味著全國某一處有一人因猝死而與世長辭。而在這些關于猝死的報道中,大家不難看出很多患者都是奮斗在一線的工作者,比如醫護人員、警察等。
我們不禁在思考,為何醫生、警察這些一線工作者猝死率如此之高呢?
以下三大原因,或許就是背后殘忍的真相:
1、資源緊張
中國的確是全球人口基數最大的國家,但是對于奮斗在一線的工作崗位來說,仍然處于人手不充足的狀態。
就拿一線崗位的醫生來說,培養一個優秀的醫生需要數年時間,我國醫療人員嚴重缺少,很多三甲醫院的醫生只要踏入工作崗位,就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而另外我國警察總數量占據全球第一,但在警力萬人配比方面,我國卻又是世界上最少的國家之一。
尤其是近幾年犯罪形式多樣化,犯案案件壓力之大也直接導致我國警力配置嚴重不足。
2、巨大的壓力
還拿醫生作為例子,如果從醫生的職責角度出發,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救死扶傷”。患者將自己的生命和未來交付給醫生,而醫生無論是從個人還是職責來說,壓力都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醫生不單單是救死扶傷,他們還在賺錢、維持自己的小家庭。來自工作和家庭的雙方壓力,讓人喘不過氣。
而巨大的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帶來的后果就是四個字:過度疲勞。
3、過度疲勞
相關的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有近80%的一線工作者都處于過度疲勞的狀態。
而慢性疲勞應激,恰恰就是青中年人群早發冠心病的病因,它也是中青年人群突發心臟性猝死的重要因素。
因過勞導致心臟性猝死發作的患者占據了全部病例的近65~80%!
比起歌頌,倒不如改善環境待遇來得更實在
然而,每當發生一起一線工作人員猝死的案例,似乎社會并沒有重視逝者猝死的原因,而是加大了對逝者工作敬業的鼓吹。
這些雖然感人,但卻毫無意義,任何“偉大”往往都是受益者對不合理的讓利方(讓出本屬于自己利益)的一種安撫。
他們也是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妻子或丈夫、別人的父親或母親。這種盲目的精神鼓吹背后,又有什么改變呢?
事實上,與其一味去歌頌一線工作人員的偉大,倒不如需要對他們進行尊重,這才是形成社會共識,而不是口號式的引導。
這種社會的共識,更多需要我們對體制上的保障,以及工作環境的待遇,唯有在公平公正的體制下,這些一線人員的工作精神和救死扶傷的責任,才能足以贏得社會最廣大群眾的尊重。
尋常人的共情,無法投射在天使身上。
我們的同理心,只會在同類身上發生。
希望這句話,每個人都能有所知道。
,人民防線,廣州恒大集團地址,邊鋒網絡游戲世界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225.html- 標簽:,艾爾之光雷文轉職,vivo+e3,免費下載荔枝app污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救死扶傷的他們,為何猝死率最高?背后3個真相,每一個都很現實
以往,猝死的新聞也只是偶爾可見。 但近些年,關于猝死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而猝死背后的最大因素則是心腦血管病。 據2019年的數據顯…
-
馬伊利陪13歲大女兒拉丁舞比賽,個子高氣質好,遺憾只得倒數第二
如今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才藝的培養,但事實上有些才藝培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就比如拉丁舞,培養這個才藝的時候一定謹慎。 前不久,有…
- 男孩和女孩兩個不同的長高黃金期,你知道嗎?把握好,不愁長不高
- 肥胖蛀牙挑食,孩子如何吃飯才健康?這幾點父母注意,非常重要!
- 晨起出現這2個現象,暗示心臟可能不好!要想保護心臟,少吃這3樣
- 為何國人心血管疾病多?嘆息:比起煙酒,這個習慣也太害人了
- 坐月子,到底應不應該坐?4個常見誤區,醫生避免你再次“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