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胰腺癌日:奪走喬布斯的“癌王”,早期5個癥狀真難以被發現
每年的11月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
作為惡性程度最高的人類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一直都素有“癌王”之稱,它起病較隱匿,發展迅速,惡性程度極高,生存時間較短。
該病主要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而我們熟知的蘋果之父---喬布斯,也是因胰腺內分泌瘤而辭世。
為何胰腺癌如此“難治”?
之所以難治,除了本身胰腺癌惡性程度高,主要是目前依然缺乏早期胰腺癌篩查和診斷手段、以及高質量的根治性手術。
胰腺是深藏在人體左上腹最深處的重要器官,跟肝、膽、腸、胃等器官緊密相鄰,后方又是錯綜復雜的血管以及神經組織。
因此,胰腺一旦發生癌變,普通B超對胰腺小腫瘤的檢出率低,導致常規的體檢難以發現。
再加上早期胰腺癌又不會引起明顯疼痛,唯有到了晚期,長大的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引發癌痛,最終才得到了注意。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疾病治愈起來比較困難,發病率跟死亡率都比較高。
面對癌癥之王,真的就沒有明顯的癥狀嗎?
雖說胰腺癌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但并不代表就沒有任何的蛛絲馬跡,因此早診斷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
目前,臨床上可以通過上腹部增強CT幫助診斷胰腺癌,所以一旦出現這些現象,建議及時去做下檢查,做好診斷。
第一,腹痛
腹痛是該病常見的首發癥狀,大多數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者是脹痛、隱痛、鈍痛。
隨著病情發展,可逐步發展成持續性的進行性加重的中上腹疼痛或者是持續腰背劇痛,這些疼痛在夜間尤為明顯,仰臥的時候腹痛會有所加重,而蹲位、彎腰、仰臥位、卷曲側臥等姿勢則可能會稍微減輕疼痛。
到中晚期的時候,腫瘤會侵及腹腔中的神經叢,然后出現持續性的劇烈腹痛。
第二,黃疸
該病會使得身體出現黃疸癥狀,然后使得尿液、皮膚發黃,有的時候還伴有皮膚瘙癢,瘙癢呈進行性加重,這些癥狀是膽總管下端被擠壓后的表現。
另外,若是該病沒有得到控制,持續發展,那么黃疸癥狀就會加重。到晚期的時候,甚至會出現肝轉移的情況。
第三,消化道癥狀
患該病的人會出現腹脹、便秘、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不良癥狀。
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若是腫瘤壓迫十二指腸,那么還會有消化道梗阻或者是出血出現。
第四,消瘦、乏力
在該病發病的初期,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消瘦、體重下降的癥狀。到晚期的時候,還會出現惡病質,患者會極度地消瘦,身形如同骷髏一樣。
另外,患者還會有貧血、無力癥狀,嚴重時生活都難以自理。
第五,膽道疾病
該病會導致膽道梗阻,并且出現合并感染,然后使得膽道出現結石類的疾病癥狀,如右上腹疼痛、寒顫、高熱等。
胰腺癌,還具有一定遺傳家族史
據臨床數據顯示,在胰腺癌家系中,隨著一級親屬中胰腺癌患者人數逐漸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風險也就明顯增加。
有1名一級親屬患胰腺癌,那么胰腺癌的患病風險是一般人的4.6倍;
有2名一級親屬患胰腺癌,胰腺癌的患病風險將達到一般人的6.4倍;
有3名及以上的一級親屬患胰腺癌,其發病風險將達到32倍。
針對這種情況,醫生普遍建議40歲后就得需要進行每年經常一次癌癥篩查,或比家族中最早出現胰腺癌的患者年齡提前10年。
如果發現不確定的實性病變或非特異性的胰管狹窄,建議篩檢時間應縮短為3~12個月,甚至縮短至3個月內,并對胰腺外腫瘤進行每年篩查。
胰腺癌盡管目前還是惡性程度高的癌癥,但隨著醫學不斷發展,治療手段和方案也都日益豐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也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獲益。
面對這種癌癥之王,唯有樹立生存的希望,才能在抗癌這條道路上有著更大的勝算。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18版),2018年4月.
【2】Kang MJ,Jang JY,Chang YR,等。重新審視胰頭癌淋巴結轉移的概念:根據N分期的轉移淋巴結數量和淋巴結比率。Ann Surg Oncol 2014;21:1545.
,最新電影百度影音,恒源祥官網,erocool中文官網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4681.html- 標簽:,卡槍軟件,楊天真朋友圈,大城小事國語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世界胰腺癌日:奪走喬布斯的“癌王”,早期5個癥狀真難以被發現
每年的11月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 作為惡性程度最高的人類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一直都素有“癌王”之稱,它起病較隱匿,…
-
世界廁所日:寧可憋著也不用馬桶?公共廁所的馬桶,到底有多臟?
人有三急,每一分鐘都是無比煎熬和漫長的。 但不少人,尤其是女生們,更崩潰的是,好不容易找到了廁所,結果全都是-----馬桶。 這…
- 全球已出現第二例艾滋病自愈者:面對艾滋病,真的有望能夠自愈?
- 天氣寒冷,血壓不好控制?別擔心,做好5點,穩住血壓不難
- 怎么就突然甲狀腺癌了?3個習慣正在掏空甲狀腺,3個方法可預防?
- 孩子意外墜床怎么辦?謹記一不二看三觀察
- 想要“好孕”,這3種疾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