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吃出來的?飲食上3個習慣不注意,胃病不請自來!
提到人體內最為重要的消化器官,想必大家立刻會想到一個字:胃!
沒錯,所有通過口腔進入人體的食物、水分,都會隨著食管先進入胃內開始消化。
胃就是初步消化器官,也是消化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然而,胃本身卻非常脆弱,日常生活中長期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就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傷,促使各種慢性胃部疾病出現。
受到近些年我國生活、飲食習慣等多方面改變,我國慢性胃病的病發率也在逐步增長,且出現了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在生活中也有“十人九胃”的說法。
不但如此,近些年我國胃癌的病發率也在持續增長,2020年我國新確診的胃癌患者就達到了近48萬人。
而在胃癌病發的背后,除了和遺傳基因、年齡等客觀因素有關外,后天因素恰恰就是最重要的幕后推手。特別是長期保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會增加未來自身患胃癌的可能性。
比如以下幾個不良飲食習慣,現在改正或許還來得及:
1、吃的太咸
對熱衷于養生的人來說,應該都知道高鹽食物是促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
殊不知,它造成的傷害可不單單只是高血壓如此簡單。鹽分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在它和胃粘膜接觸的過程中,會直接破壞胃粘膜保護層,對胃粘膜造成腐蝕和傷害,促發胃潰瘍、胃炎、糜爛等問題出現。
不但如此,部分腌制蔬菜、加工肉類中,不但含有極高的鹽分,同時還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進入機體之后,在特定的環境下還可轉化為一類致癌物亞硝胺。在致癌物和慢性胃病的雙重傷害之下,未來就可能會發展為癌變;
2、長期酗酒
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類型中,酒精被納入了1類致癌物行列,它是促發消化道癌、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酒精對胃的傷害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就是酒精接觸胃粘膜造成的直接損傷,長期酗酒可誘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多個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反復發作、細胞不斷修復和損傷,就可能會促使DNA變異。
第二,就是乙醇以及其代謝物乙醛,都具有細胞毒性作用,它們可改變細胞的DNA基因表達,導致健康細胞發生癌變。越是長期酗酒、飲用高濃度白酒,未來患胃癌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
3、吃的太燙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超過了65℃的食物,列入了2a類致癌物中,也就是說它可能對人體存在致癌性,特別是與消化道癌息息相關。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消化道黏膜能夠接受的溫度十分有限,僅僅是在40~50℃左右。
超過65℃以上的食物,就會造成輕度黏膜燙傷。如果長期大量反復進食燙食,就會導致胃粘膜逐漸發展為炎癥、糜爛和潰瘍、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不典型增長,最終發生癌變。
當然,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并非只要接觸這類食物就絕對會致癌。任何致癌物與癌的關系,都僅僅是可能二字而已,且它們都建立在了長期、大量接觸的基礎上。
所以,大家也沒有必要過度恐慌,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定期進行相關的針對性篩查。
,小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全景教育,24歲抗洪犧牲消防員趙丹被評烈士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22851.html- 標簽:,殺帝的閃婚愛人,洛奇英雄傳雙劍加點,花架圖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胃癌是吃出來的?飲食上3個習慣不注意,胃病不請自來!
提到人體內最為重要的消化器官,想必大家立刻會想到一個字:胃! 沒錯,所有通過口腔進入人體的食物、水分,都會隨著食管先進入胃…
-
提醒:檢查自家廚房,若有5種食物,勸你最好遠離,對肝臟不好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臟不好,身體就容易引發很多問題,而且肝臟患病初期基本上沒有明顯的癥狀,所以對人體來說很難察覺…
- 年過60歲后,想讓長壽“看重”你,3件事最好避開,給長壽讓路!
- 如何吃出“干凈”的血管?4種食物每天適量吃,血管通暢,沒血栓
- 冬季痛風高發,如何避免?勸你做好5個習慣,預防尿酸不穩
- 預防肺癌體檢少不了!醫生告知:篩查肺病,這項檢查不能少!
- 當考研遇上感冒,考生該如何預防?做好這3點,避免感冒影響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