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是風濕還是類風濕?不少人都搞混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把風濕和類風濕混為一談,誤認為兩者是同一種疾病。兩者在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與預后等多個方面都各不相同。
只有充分了解兩者的相關醫學知識后,才能更好的區分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
01
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人體全身結締組織的炎癥反應,是風濕熱累及關節導致的急性炎癥,屬感染相關的風濕病。該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更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男女發病幾率并沒有明顯差異。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炎性介質、趨化因子、免疫紊亂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為全身性彌漫性結締組織病。該病也是任何年齡都能發病,但是臨床顯示約80%的患者于35~50歲左右開始出現臨床癥狀。且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女性患類風濕的概率約為男性的三倍。
02
患者癥狀表現不一樣
風濕性關節炎為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癥疾病,所以典型的癥狀為關節的炎癥表現: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肘關節等大關節的發紅、腫脹、灼痛和壓痛。
關節疼痛可在受涼、秋冬陰雨時節加重,且患者在關節癥狀出現之前大多會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由于風濕具有自限性,所以關節疼痛多在一個月內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個體差異比較大,有些患者只表現為輕微的關節腫脹,有些患者癥狀較重,會有手腕、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等小關節的持續性疼痛,受累關節除了有疼痛感外,可因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癥導致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腫脹、肌肉攣縮畸形。
晚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強直、纖維化改變,關節的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03
治療方法有區別
風濕病的臨床治療要求消除鏈球菌的感染病灶,并聯合抗風濕治療。首先,消除感染灶就是進行抗生素治療,一般選擇青霉素、頭孢菌素類藥物即可。
其次,抗風濕治療是為了迅速緩解關節炎癥,改善臨床癥狀,所以多選擇阿司匹林進行抗炎鎮痛的治療。如果風濕熱不僅累及關節,也有心臟炎、皮下結節表現的話,可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根治,臨床治療只能起到緩解癥狀、保護關節功能、降低致殘率。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患者出現晨僵、關節壓痛、關節腫脹等急性發作期需要臥床休息。
此外,就是積極進行藥物治療,應遵循個體化、早期的原則。臨床常用的藥物除了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和糖皮質激素外,還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片等。這些藥物可延緩類風濕的進展,但也有顯著的藥物不良反應,需謹遵醫囑用藥。
04
臨床預后不相同
風濕病的臨床預后較好,一般患者發病后積極進行治療,2~3個月關節炎癥就會消退,并不會遺留關節損害。
相對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預后就差一些。病人如未能及時就醫治療,可出現關節畸形、關節功能喪失,或者引起類風濕血管炎、肺間質纖維化、胸膜炎等其他臟器損害。
綜上所述,“風濕”和“類風濕”兩者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生活中還望大家多加鑒別防范。
,佛山畫冊設計,軟件下載網,千度快手點擊軟件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3730.html- 標簽:,紅黃藍 美股,花叢浪子,雙鐲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關節疼痛,是風濕還是類風濕?不少人都搞混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把風濕和類風濕混為一談,誤認為兩者是同一種疾病。兩者在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與預后等多個方面都各不相同。…
-
感冒流鼻涕,如何調理好得快?六種方法值得借鑒
感冒的時候會流鼻涕主要是由于人的鼻腔里面的一層粘膜作祟。當人感冒了以后,細菌或流感病毒就很容易進入到人體內,這種時候人體自身…
- 月經不調有哪些具體表現?做好3點,幫助快速邁過這道“坎”
- 紫癜是什么病,3個致病因素“榜上有名”,該重視了
- 醫學上如何治療干眼癥?避開干眼癥,學會3招巧預防
- 高考形勢“得語文者得天下”,記住這三點,不愁孩子寫不好作文
- 趙麗穎帶2歲兒子拍戲引熱議:職場媽媽,家庭和事業能雙豐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