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媽媽對孩子的“嘮叨”是有好處的,很多人不知道!
文丨天道酬勤
媽媽給孩子喂完奶后,抱起孩子,用手輕輕地拍著孩子的后背。
邊走嘴里邊念叨著:吃飽了,我們走走,消化消化。
忽然,孩子一個響屁,自己驚了一下,隨即看了看四周,好像是被自己的屁給嚇著了。
媽媽快速把孩子放下,溫柔地笑著說,寶貝,剛剛吃好,是不是又拉臭臭了,讓我看看。
孩子看著媽媽,小手小腳亂抓亂踢,嘴里嗯嗯啊啊的。
媽媽解開尿不濕:咦喲,真的拉了,好臭好臭。迅速打來溫水,拿來毛巾和紙巾,邊弄邊笑著。弄完之后,親親孩子肉肉的屁股,再陪孩子玩玩。
這樣的場景,已經(jīng)當媽媽的我們是不是很熟悉。
隨著孩子長大,媽媽叨叨的內(nèi)容、時間有了變化。
孩子聽不懂,媽媽卻整天叨叨叨;孩子長大了,媽媽也要叨叨叨,有什么用呢?
1) 與孩子建立關(guān)系,取得教養(yǎng)孩子的心理資本
人是世間萬物的主宰。然而,人的生命之初是最脆弱的。
而剛出生的孩子,除了會哭,吃、喝、拉、撒、睡、翻身、打嗝,沒有哪一樣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一般情況下,這個幫助孩子渡過他生命之初困難的,是孩子的媽媽。
俗話說:一個媽媽在孩子出生后,都要說三年的白話。意思就是,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他的媽媽會對著聽不懂話的孩子,自說自話。
孩子不會說,聽不懂,特別是在10個月前,媽媽們會根據(jù)帶孩子的場景,說一堆的話。通過這些話,和孩子建立情感。
然而,現(xiàn)在人們的經(jīng)濟條件好了,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生孩子后,就把孩子送給爺爺奶奶帶。
爺爺奶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與他建立良好的感情。這些感情,是通過在帶孩子過程中,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建立起來的。
你有沒有遇見這樣的畫面:爸爸媽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去爺爺奶媽家看孩子,孩子見著爸爸媽媽,有些害怕,怯怯地往角落里躲。
孩子不和父母親近,是因為孩子,不熟悉他們的聲音和味道,自然害怕。
李枚瑾教授說:一歲半以前的孩子,最好由父母自己帶,以便獲得今后教養(yǎng)孩子的心理資本。
就是在孩子以后成長過程中,你的教育,他能聽得進去。
2)是孩子學(xué)習(xí)說話的窗口
我們都知道,學(xué)習(xí)語言是需要環(huán)境的。狼孩,只會學(xué)著狼叫,是因為他生活在狼的世界里。
我們好多人,從小學(xué)一直到大學(xué),都在學(xué)習(xí)英語。可大部分人,大學(xué)畢業(yè)了,還是啞巴英語。
而在說英語的國家,一個傻子出來他也能說英語。這充分說明了,學(xué)會語言,環(huán)境很重要。
媽媽在孩子三歲前,說的三年白話,不是白說的。孩子小的時候,扶養(yǎng)他的人,如果經(jīng)常說著有用沒用的白話,一般情況下,孩子說話早,長大了話也少不了。
10~16個月的孩子,開始學(xué)走路、說話,他感覺自己有很大的能力,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這時,媽媽要及時通過語言、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精準地證實孩子對世界產(chǎn)生的情感。
如果媽媽不能及時、精準給予孩子反饋,孩子長大后會產(chǎn)生病理性的自戀或是產(chǎn)生極度自卑。
2~3歲的孩子,活動范圍擴大,學(xué)習(xí)語言的能力增強,能夠說出身邊好多東西的名字。
這時,家里人,特別是媽媽不僅要多教孩子識別事物,也要讀小故事給孩子聽。
多給孩子講美好的故事,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語言和情感世界。
03 給孩傳輸信念
孩子逐漸長大,6歲之前,也即是學(xué)齡前期,媽媽要選擇恰當?shù)臅r間給孩子傳輸生活的信念。
這個時段,媽媽的叨叨,要有針對性,所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孩子生活的方向和榜樣。
讓孩子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事要怎樣做。
比如,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孩子一不高興,就打人。有些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很厲害,在同齡的孩子中他不會吃虧,將來也不會吃虧。
這樣給孩子,傳輸?shù)男畔⒕褪牵钪杏龅絾栴},可以用發(fā)脾氣和打人來解決。
我們要告訴孩子,小伙伴在一起玩,要友好,有什么問題,可以講出來,而不是出手打人。
孩子學(xué)習(xí)寫字有進步了,真誠的贊美孩子:寶寶每天都很努力,看,今天寫的字比昨天的有進步了。
進步在哪里,具體說出來,比如哪一筆寫得怎樣。讓孩子知道,做好一件事,需要努力,需要每個細節(jié)都做好。
這樣傳輸給他,做事需要認真努力的人生信念。
同時,讓孩子參與到家務(wù)中來。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做得不好,但媽媽不要嫌棄孩子毛手毛腳,多鼓勵。
比如,孩子洗碗,洗得不干凈,媽媽不要打擊他,而是夸他洗得很干凈。
如果真的達不到要求,媽媽可以背著孩子把碗再洗一遍。孩子洗的次數(shù)多了,自然會洗干凈。
洗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打破碗,也不要批評孩子,而是告訴他沒關(guān)系。剛開始學(xué)洗碗,打破碗是難免的。
如果孩子打破一兩個碗,我們就批評指責(zé),孩子下次就不會再洗了。即便勉強為之,他也是心有余悸的,放不開手腳,會更糟糕。
如果不允許孩子打破碗,給孩子做事一定要成功,失敗就會挨批評這樣的理念。
這種情況多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會去想辦法解決,而是知難而退。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媽媽都要精心準備,而不是敷衍。在他小的時候,要給他種下人生信念的好種子,讓他在將來的生活中,知道怎樣面對生活。
04 寫在最后
生活中,我們聽得多的是,媽媽不要嘮叨孩子,嘮叨多了,他會反抗,叛逆。我們要知道,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大人是不能嘮叨的。
然而孩子的生命之初,需要媽媽對著不會說話的孩子說很多的話;慢慢地,教給孩子生活的態(tài)度和信念。
,二陳湯加減,最近我的妹妹有點怪電影,擄愛 黯香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7892.html- 標簽:,宜家風(fēng)格裝修,熱血無賴密碼,東流影視 限制
- 編輯:李娜
- 相關(guān)文章
-
原來媽媽對孩子的“嘮叨”是有好處的,很多人不知道!
文丨天道酬勤 媽媽給孩子喂完奶后,抱起孩子,用手輕輕地拍著孩子的后背。 邊走嘴里邊念叨著:吃飽了,我們走走,消化消化。 忽然,孩子一個…
-
家長咨詢:寶寶兩個月,醫(yī)生說腿部肌張力高,對寶寶影響大嗎?
肌張力是嬰幼兒在日常體檢時都會做的一項檢查,一部分家長一聽到醫(yī)生說寶寶“肌張力有點輕微異常”,心情就特別緊張,十分的擔心,肌張力…
- 一出生就已“贏”了?一個精子可以受孕,其余“兄弟”又去哪兒?
- 肝癌并非來勢洶洶!提醒:出現(xiàn)這3個跡象,暗示肝臟可能朝著癌變
- 直腸癌的“禍首”已公布!醫(yī)生忠告:若想“腸壽”,4件事要做好
- 乙肝到肝癌,還有一段時間,只要做好這4件事,肝癌或許不會到來
- 一人感染,全家牽連?超過一半的國人感染的細菌,我們該如何預(y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