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觀點】群雄逐鹿,誰能真正取代華為?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2021年已過大半,國內手機市場已是一番群雄逐鹿的局面,華為從出貨量第一的寶座上起身離開,小米、OPPO和vivo這三大廠商當仁不讓,榮耀則韜光養晦,隱隱有成為第四大手機廠商的趨勢。
但是這四者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彼此間的差距極小,根據IDC第二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810萬臺,同比下降11.0%,2021年上半年國內整體市場出貨量1.64億臺,同比增長6.5%。
其中,vivo出貨量1860萬臺,位列國內第一,市場份額23.8%;OPPO出貨量1650萬臺,位列第二,市場份額21.1%;小米位列第三,出貨量1304萬臺,份額17.2%;蘋果位列第四,出貨量860萬臺,份額10.9%;榮耀作為獨立個體,排名首次進入全國前五,出貨量690萬臺,份額8.9%。
除了榮耀處于重組后的百廢待興狀態、占比稍小外,其他三家手機廠商的出貨量最大相差在500萬臺左右,可能在一兩個季度內這個排名又會發生變化。
份額差距小,整體出貨量衰退的背后,是國產安卓手機的高度同質化。
今年3月,國產手機迎來了一場發布會的狂潮,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竟然舉辦了數十場發布會,讓人目不暇接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月手機市場的整體銷量。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21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609.4萬臺,同比增長65.9%;1-3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9797.3萬臺,同比增長100.1%。
這是經歷疫情之后的中國手機市場的短暫繁榮,其中還有5G換機潮等因素的存在,國內手機廠商在第一季度都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但隨著浪潮褪去,一些問題就立刻擺在了面前:清一色的處理器宣傳術語,相同的傳感器和鏡頭,正面幾乎毫無區別的屏幕,隨著5G到來而連年上漲的價格……
除了部分旗艦機還算有較高的辨識度外,很難讓消費者提起新一波的換機熱情,恰逢華為遭遇制裁,于是整個市場經歷繁榮后反而出現了衰退的現象。
華為讓出的蛋糕就在眼前,說是無動于衷那肯定是假的,四家手機廠商早就鉚足了勁,那它們各自的優勢又在哪呢?
小米作為國內第一個互聯網手機廠商,其在線上市場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積極拓展線下渠道,2021年初,小米之家的數量就突破了2000家,今年5月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還表示是未來要在鄉鎮市場開1萬家小米之家鄉鎮授權店。
擴大線上市場優勢的同時,彌補短板做下沉市場,似乎已經成為了小米目前的主要策略。
OPPO和vivo則比較接近,這兩家都是線下市場出身,其有很大一部分的產品線依舊主攻線下渠道,但是他們針對線上市場早在2019年就已布局,realme和iQOO作為OPPO子公司與vivo子品牌,在今年明顯加快了新機型的推出速度,由于目前線上市場占比越來越大,兩家公司已經將重心適度往該方向轉移,尤其是在618期間,realme的表現尤其搶眼。
榮耀則與上面三家都有所不同,作為從華為獨立出來的公司,其從產品、供應鏈、渠道和營銷手法上,都與華為極度接近,目前其基本放棄了當下競爭激烈的線下市場,而是全心全意耕耘線下渠道,不管是榮耀50系列還是榮耀Magic 3系列,其定位人群都是線下的消費者,但是榮耀CEO趙明也表示,不排除推出主攻線上市場子品牌的可能性。
如果說誰能真正接收華為在國內的一部分市場份額,那肯定非榮耀莫屬,畢竟兩家藕斷絲連,華為能為榮耀大開方便之門。
但誰能獨占鰲頭,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的真正老大,這一點恐怕很難預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誰能站穩高端市場,誰就能笑到最后,從摩托羅拉到諾基亞,從三星到華為,無不驗證了這個定理。
今年上半年,小米11 Ultra無疑是最成功的高端旗艦之一,下半年以榮耀Magic 3至臻版為開始,又是新一輪的機皇爭霸賽。
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思坦)
,600340資金流向,3499免費電影,變態另類大pk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11332.html- 標簽:,國科控股,小草觀看免費視頻播放,含煙影院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芯觀點】群雄逐鹿,誰能真正取代華為?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2021年已過大半,國內手機市場已是一番群…
-
一周概念股:臺積電代工價格全面調漲20%,動力電池行業面臨洗牌壓力
本周,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再度被傳出,其晶圓代工價格全面調漲20%,且即日起生效;多家IC設計廠商也證實已收到臺積電漲價通知。摩根…
- 【專利解密】隆利科技mini-LED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
- 鯰魚效應初顯,傳統車企需求節奏加快有望利好產業鏈
- 【芯視野】鋰材料價格暴漲還未見頂 動力電池企業將何去何從
- 存儲系列業務爆發,國科微H1營收大增393%
- 【芯觀點】MCU要轉28nm?兩大矛盾待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