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駕】小鵬P5搶跑,拉開激光雷達智能車量產序幕
芯智駕──集萃產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自今年年初華為與北汽極狐推出首款自動駕駛汽車后,激光雷達再次引起行業轟動,自動駕駛也更明確了激光雷達這一技術路線;隨后,禾賽科技、覽沃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一徑科技等本土企業紛紛加大推進激光雷達上車進程。
9月15日,小鵬汽車P5正式出道,成為全球首款支持流水線量產、可實現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即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的智能汽車,其中,采用激光雷達的輔助自動駕駛方案也成為了該車的一大看點。
全球首款量產激光雷達智能汽車出道
截至目前,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汽車不少,如奧迪與法雷奧合作的奧迪A8、華為與北汽極狐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等,但此前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要么智能功能未解鎖,要么只是樣車,并未實現智能汽車的量產上市。
不過,在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發布后,眾主機廠加速了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車型的量產進程,欲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9月15日,國內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汽車,終于打破了此前的僵局,成功嘗鮮。
此次小鵬汽車發布的P5一共推出有460G、550G、460E、550E、550P、600P等6款車型,其中460E、550E車型配備XPILOT 3.0平臺,由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13個輔助自動駕駛攝像頭、1套亞米級高精定位單元組成車載智能系統。
而550P、600P則配備XPILOT 3.5車載智能平臺,在460E、550E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激光雷達,可實現行人、靜態障礙物、小物體的檢測能力,支持前向、側向、后向碰撞預警以及交通標識識別等功能,具有城市路況超車能力、定制化跟車能力、環島通行能力,可根據地面/道路路況進行動態自動限速調節,滿足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路多場景覆蓋應用,成為“全球首款可實現城市NGP的智能汽車”。此外P5還搭載第三代高通驍龍旗艦級數字座艙平臺SA8155P芯片,具備豐富的科技娛樂配置,能提供更優良的輔助自動駕駛體驗。
基于XPILOT 3.5平臺,P5總傳感器數量多達33顆,比特斯拉FSD平臺的22顆傳感器多出11顆,特別是增加了兩個更利于提升輔助自動駕駛功能安全性的激光雷達,小鵬汽車為此將P5定位為“全球首款量產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汽車”。據小鵬汽車透露,該車將于今年10月底開始啟動交付。
據了解,小鵬P5車型的激光雷達采用的是覽沃科技首款面向智能輔助駕駛市場的浩界HAP,也是雙方自今年1月1日達成合作以來,首次官宣量產。該激光雷達視場角為120°×25°,支持150米探測距離,等效點云密度為144線,已經過70余項可靠性驗證,達到ISO 16750等多項車規級行業標準要求。
與眾多同行最大的不同是,覽沃科技通過自建的全自動化激光雷達組裝線,實現了對覽沃浩界HAP的量產。公開資料顯示,覽沃科技自建智造中心,配備數條PPM低至10的高規格SMT產線,根據設計,每條產線年產能激光雷達20萬顆,覽沃科技表示:“目前我們的規劃是年產能50萬臺,未來可做到1小時生產50顆激光雷達,絕對滿足小鵬汽車的需要。”
更多搭載激光雷達量產車加速到來
事實上,小鵬P5只是開了個好頭,更多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汽車已經在路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即將推出的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車型超過了23款,其中廣受關注的車型就包括蔚來ET7、寶馬iX、極狐αS、智己L7、WEY摩卡等。
經統計發現,在這些即將量產熱門車型中,均采用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的超融合輔助自動駕駛方案,其中,采用12顆超聲波雷達已成為標配,攝像頭的數量一般為10-13個不等(WEY摩卡為7個),毫米波雷達也多為5-6個。而在廣受關注的激光雷達方面,各家企業的配置數量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如極狐αS、智己L7、WEY摩卡均采用3顆激光雷達,蔚來ET7和寶馬iX僅為1顆。
同時,除極狐αS從芯片到自動駕駛平臺均為合作方華為所打包提供外,其余主機廠的智能方案,均由多個平臺支持,如車載芯片平臺,高通驍龍8155成為國內車企首選,而寶馬iX采用的是英特爾的A3960方案;在自動駕駛芯片上,蔚來ET7采用的是英偉達的Orin方案,智己L7采用與小鵬P5同款的英偉達Xavier,WEY摩卡、寶馬iX則為Mobileye EyeQ5。
根據各主機廠透露信息,繼小鵬P5之后,WEY摩卡和極狐αS將會成為下一批推出的搭載激光雷達量產車型,均計劃于11月面世;其他車型中,蔚來ET7及智己L7預計為明年一季度推出,寶馬iX也計劃于2022年量產。
在價格方面,寶馬iX定價最高,約為60萬元,智己L7、極狐αS約為40萬元,蔚來ET7價格介于極狐αS與寶馬iX之間,約為45-53萬元;而WEY摩卡定位與小鵬P5接近,預售價為17.98-22.08 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除寶馬iX外,其他車型均選用成本相對低廉的半固態激光雷達產品,而這也是目前更易于實現量產,且獲得較高分辨率,滿足當下輔助自動駕駛應用的可行方案。
可以預見,激光雷達正在成為新一代智能汽車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的標配。Yole Développement近日發布的《汽車和工業應用的激光雷達》報告指出,汽車和工業應用的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57億美元,2020-2026年復合年增長率為驚人的21%。
激光雷達各類應用場景的增長趨勢(2019年-2026年)
從Yole Développement報告可發現,輔助自動駕駛將成為激光雷達的主要增長領域,市占率將從2020年的1.5%提升至2026年的41%,這也預示著,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汽車開始進入放量的高速增長期。
報告同時分析稱,2020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17.66億美元,法國一級汽車供應商Valeo以28%的市占率位居行業第一,獲小鵬汽車定點上車的覽沃科技市占率為7%。據此推算,2020年覽沃的銷售額約為185萬美元。
激光雷達量產上車后的新煩惱
時下,激光雷達行業一方面在為小鵬P5的推出而激動,另一方面也在為如何解決激光雷達集成上車難的問題而發愁。
目前半固態激光雷達的體積還相對比較大,為讓激光雷達發揮最佳效果的同時,又不影響汽車外觀,不同主機廠所采取的集成方案各有不同,如未來ET7,其將激光雷達集成于前視窗頂部;北汽極狐則將3顆激光雷達均置于車頭;搶先發布的小鵬P5則將兩顆激光雷達分別安裝于前保險杠兩側。
還有部分主機廠的想法是,將激光雷達集成于后視鏡或車燈中,以降低對車身空間的占用,不過,以目前激光雷達的體積看,此類方案實現的難度不小。
受集成位置影響,又引發了行業對售后服務的擔憂。目前激光雷達的集成位置以汽車前臉居多,而汽車前臉又是最容易發生碰撞的地方,一旦發生事故,維修成本將成倍增加,大幅提高了用車成本,不利于智能汽車的推廣。“車載激光雷達的售后維護主要由主機廠來負責,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方案,保費或許將成為探討方案之一。”已獲主機廠定點上車的某激光雷達供應商市場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行業還在繼續探討激光雷達的最佳實現方案。
眾所周知,激光雷達加速上車得益于其良好的測速、分辨率、遠距離探測等優勢,很好彌補了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超聲波雷達的缺陷。
事實上,激光雷達自身也有機械式、半固態方案(MEMS振鏡、轉鏡、棱鏡等)、固態方案(OPA相控陣、Flash面陣閃光)的技術路線之爭,機械式因其高成本、抗震能力弱、體積大等缺點,被越來越多的主機廠放棄選用;而固態方案中OPA則因量產難/成本高、Flash因探測距離短/精度低等原因暫時上車不順。
由此,更易于量產、成本相對低廉的半固態方案成為了時下輔助自動駕駛方案的首選。“當下激光雷達上車亟需解決的兩個痛點是可靠性和成本,半固態激光雷達的優勢很好滿足了這兩個需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半固態只是一種折中方案,也還存在一些痛點,如MEMS振鏡、轉鏡存在信噪比低、有效距離短、FOV視場角受限等問題;棱鏡方案對機械及光學結構要求高等問題,獲小鵬P5定點的覽沃采取的正是棱鏡方案,關于體積,覽沃科技表示,通過結構設計可以解決體積過大的問題,目前其已借助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技術積累來縮小體積。
即便如此,“半固態方案還無法滿足車載對小型化、易集成的需求,只是時下的權宜之計,固態激光雷達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某激光雷達企業負責人表示。
上市場負責人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固態激光雷達才是未來智能汽車的理想上車方案。”該負責人還表示,其所在公司雖然目前主打半固態激光雷達方案,其實已經在著手準備純固態激光雷達方案。該人士同時提醒道,由于國際同業公司更早深耕激光雷達技術,國內企業在向固態激光雷達發展時,還需要規避專利壁壘,無形中增加了開發難度。(James)
,找傳奇sf,往事并不如煙,就是愛上你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3760.html- 標簽:,兩女共侍一夫,拜托了老師2,慈禧的秘密生活快播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芯智駕】小鵬P5搶跑,拉開激光雷達智能車量產序幕
芯智駕──集萃產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自今年年初華為與北汽極狐推…
-
因芯片短缺,本田8~9月在日本減產6成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本田9月17日宣布,預計8~9月日本國內工廠的汽車產量將比原計劃減少6成,10月上旬將減產大約3成。因半導體短缺及東南…
- 芯片荒持續蔓延 豐田、本田等進一步減產
- 5G推動智能手機AP連續六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高通穩居第一
- 德晶圓重鎮德勒斯登大規模停電 格芯、英飛凌、博世等恐受影響
- 假芯片滲透供應鏈 電子制造商飽受困擾
- 【專利解密】通銳微電子顯示裝置校正方案 解決OLED“燒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