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概念股Q3業績報告:95家企業凈利負增長,供應商產量或將繼續下調
報道,對于國內手機產業鏈而言,去年的疫情余韻未散,今年就又要面對缺芯帶來的出貨量困境。
回顧去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和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低迷等多方因素,盡管5G智能手機帶來“換機潮”紅利,但整個智能手機的市場銷量仍同比處于下滑態勢。不過受益于可穿戴等新市場的崛起和業務多元化發展,龍頭企業的業績依然保持了大幅增長,而這也加深了手機概念股兩級分化趨勢。
來到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也不甚樂觀,多方調研機構數據均顯示,由于零部件短缺,供應商難以滿足供應需求,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萎縮幅度高達6%-10%。
顯然,出貨量的低迷直接影響著手機廠商的業績表現。從A股手機概念股企業來看,盡管多數企業Q3業績還是實現了正向增長,但也有不少廠商因缺芯、終端需求放緩、海外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業績紛紛飄綠。
133家企業Q3營收同比正增長,10家增幅超1倍
營收方面,據不完全統計,194家A股手機概念股企業中,前三季度合計總營收達到15237.76億元,其中工業富聯(3053.57億元)、京東方A(1632.78億元)和TCL科技(1209.29億元)的營收均超過1000億元,三家合計營收達5895.64億元,占據總營收近四成比重。
在規模分布上,營收在100-1000億元的企業有25家,合計達5944.21億元;營收在50-100億元的企業僅13家,合計營收為891.62億元;多達153家企業的營收規模處在50億元以下區間,共2506.30億元。
第三季度,上市企業營收合計為5593.36億元,工業富聯同樣以1093.27億元的收入規模排在第一,并以一己之力貢獻了總營收1/5的比重。營收規模的區間分布也大致與前三季同步,超1000億元的企業只有工業富聯一家;100-1000億元的企業有8家,合計2115.66億元;也就是說,100億元以上企業的合計營收占據總營收的六成比重。處于50-100億元中間層的企業數量同樣不多,只有12家,合計營收達866.07億元;50億元以下營收規模的企業為173家,合計1518.35億元。
在成長性上,前三季度有161家上市公司的營收同比實現正向增長,增長超1倍的包括杉杉股份(182.43%)、TCL科技(148.26%)、國民技術(121.30%)等7家;在出現負增長的33家上市公司中,歐菲光和春興精工的營收同比降幅都超過50%。
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實現正增長的有133家,奧來德(491.26%)、國民技術(209.02%)、杉杉股份(145.05%)、TCL科技(140.65%)等10家企業增幅都超過1倍,奧來德更是實現了近5倍的同比增幅;負增長的上市公司有61家,包括碳元科技(-70.12%)、勝利精密(-54.95%)等。
25家企業Q3共虧損18.93億元,77家凈利同比下滑
凈利潤方面,前三季度,194家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總和達1104.58億元,其中170家盈利,24家虧損。
在規模分布上,凈利潤5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3家,包括京東方A(200.15億元)、工業富聯(110.07億元)、TCL科技(91.02億元);10-50億元的企業有21家,合計凈利潤達459.86億元;0-10億元的企業有146家,合計為304.19億元;另有24家企業合計虧損60.70億元。
第三季度,194家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總和達413.91億元,其中169家盈利,25家虧損。
在盈利企業中,京東方A以72.53億元的凈利潤水平一騎絕塵,遠超第二名42.80億元的工業富聯。故凈利潤在50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京東方A一家,10-50億元的企業有8家,合計為152.84億元;0-10億元多達160家,合計207.47億元;還有25家企業合計虧損金額達18.93億元。
成長性上,前三季度共有116家企業凈利潤實現正增長,金龍機電(1852.41%)、銀邦股份(1703.64%)、國民技術(1512.94%)更實現高達10倍的增幅;還有77家企業為負增長,且不少企業的同比降幅較大,高達18家降幅超過1倍,其中智云股份(-454.33%)、碳元科技(-597.69%)、錦富技術(-781.22%)凈利同比降幅均超過4倍、5倍和7倍,維信諾更是以4094.25%的負增長,同比下滑了40倍!
第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的企業有98家,華微電子(6031.25%)、美格智能(1737.01%)、聯贏激光(1605.26%)、杉杉股份(1034.67%)同比增幅分別超60倍、17倍、16倍、10倍;負增長的企業則多達95家,寶明科技(-1191.07%)、新綸新材(-1881.44%)的同比降幅都達到11倍和18倍之多。
強者恒強,出貨量下滑加深企業業績兩級分化
最后來看毛利率,此次統計的194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的平均值為26.79%,毛利率超過50%的有15家,其中,AI視覺產業龍頭虹軟科技的毛利率高達91.88%,宏達電子(69.07%)、方邦股份(64.34%)、世華科技(62.38%)毛利率也均超過60%。
不過,多數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還是集中于20%-40%之間,達到88家;而40%-50%的有19家,20%以下的有72家。
整體來看,相較前三季度,第三季度營收實現正增長的企業數量減少了28家,凈利潤正增長的企業也減少了18家。同時,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的兩級分化現象更為明顯,正增長的企業能夠實現最高60倍的同比增幅,負增長企業也存在近20倍的同比降幅,頭尾兩級間的差異不言而喻。
市場層面,由于供應鏈和零部件短缺,此前不受影響的智能手機市場也不堪重負,目前多數供應商都受到短缺影響,難以滿足供應需求。綜合多方調研機構數據,2021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6%-10%不等,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同比下滑4%-9%。
有觀點認為:“所有主要供應商第四季度的生產目標都下調了,由于需求持續強勁,預計供應方面的問題要到明年才會緩解。”也就是說,短期內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問題依然嚴峻,這不僅直接影響著相關龍頭概念股近期股價的大幅下滑,對于中小廠商而言,出貨量低迷的負面影響顯然也較龍頭大廠強烈。
目前的市場情況,一方面輻射出一線廠商與二三線廠商業績的差距正漸行漸遠,另一方面,盡管國內疫情對手機產業鏈的影響已逐漸減弱,但海外疫情的多輪反彈,以及缺芯等供應鏈動搖現狀,都將對企業Q3乃至Q4的業績造成影響。
(日新)
,windows7破解工具,htc m9,葉湘玉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11218.html- 標簽:,我們結婚了121006,養獸成妃,四虎緊急最新地址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手機概念股Q3業績報告:95家企業凈利負增長,供應商產量或將繼續下調
報道,對于國內手機產業鏈而言,去年的疫情余韻未散,今年就又要面對缺芯帶來的出貨量困境。 回顧去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和智…
-
晶華微業績存下滑風險,兩家公司剛成立便躋身大客戶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全球各地,并持續至今,這對許多行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但也利好部分行業的發展。 以MCU行業…
- 日本愛德萬收購美國R&D Altanova 為國內測試設備業帶來哪些啟示?
- 每日精選︱蘋果高管稱M1將改變行業規則;三星折疊屏手機周邊竟是牛仔褲
- Canalys:2021年Q3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大幅下滑,iPad份額變小
- 特斯拉首次向其他品牌電動汽車開放充電網絡
- 四維圖新控股子公司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獲得批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