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爭搶ABF載板產能正酣 大陸何以置身事外?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報道,起勢于PC時代、落寞于智能手機時代,誕生至今僅25載的ABF載板,正在5G+HPC時代的飛速到來中,再度煥發昔日光彩。
與此同時,上一次更新換代的后遺癥是,ABF載板擴產速度驚人緩慢,以至于成為代工產能之外,另一芯荒致命“卡點”。WiFi芯片、CPU、GPU,這些至今仍未解除“緊箍咒”的芯片,其缺料列表中,ABF載板從未缺席。
芯片廠早已行動,比較特殊的是,此次下場的是當前高端芯片巨頭,包括ABF載板誕生的重要推手英特爾,以及與其對戰正酣的AMD、英偉達。巨頭的下場,讓賽道意外火熱,并讓過去十年一度默默無聞的供應商們,得以被市場重新識別。
然而,在這當中,卻不包括此輪芯片荒中數次站上風口浪尖的中國大陸廠商,在熱火朝天的ABF載板戰場以外,他們長久保持著緘默。這種置身事外自然不是來自于供應充分的自信,而是終端需求與制造能力的長久背離。
追、還是不追?這個問題縈繞在眾多本土載板廠商心間,讓技術破壁更加躊躇。
終端需求起量 代工、封測卻拖了后腿?
半導體是一門生意,一門可能是制造行業里“最貴”的生意,因此對于各個環節的廠商來說,要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先進技術的研發,首要考慮的便是需求量以及需求的可持續性,ABF載板作為高端封裝材料,更是如此。
從終端需求來看,要說中國大陸市場對ABF載板的需求不大,是不合邏輯的。由于ABF材質可做線路較細、適合高腳數高傳輸的IC載板,當前,已成為CPU、GPU等HPC芯片,以及WiFi等網絡芯片封裝中優先選擇的材料。
受益于5G、高性能計算帶動HPC、處理器芯片需求猛增,宅經濟推升PC、服務器處理器等CPU、GPU需求,據拓璞產業研究院預計,2023年ABF載板平均月需求量將會從2021一年的2.34億顆增長到3.45億顆。
在此邏輯下,中國大陸作為目前5G建設領先者,同時也是全球服務器、PC、手機等終端的最重要市場之一,對ABF載板的需求可見一斑。問題在于,代工技術限制之下,這些需要ABF載板的高端芯片,并不在中國本土生產。
據某半導體行業權威機構對愛集微介紹,只有導入先進的高性能SoC、多層載板層數急劇增加到20層時,ABF載板的需求才會增加,而這些SoC大多在7/5nm制程生產,無緣大陸代工廠的同時,也讓本土載板廠看不到來自需求的研發動力。
在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去最遠的代工領域如是,那么,在被普遍認為水平差距最小的封測領域,ABF載板需求量又是如何?答案是情況稍好一些,存在一定需求,但產能、認證問題仍是最大桎梏。
據上述機構對愛集微所說,ABF載板當前已成為先進封裝技術FCBGA的標配,根據最新財報,大陸頭部封測廠長電科技、通富微電等均對FCBGA寄予厚望,隨著其產能的落地和擴張,可以預見后續對ABF載板需求將大幅增加。
但這仍需時間。集微咨詢分析師陳躍楠坦言,目前相關產能還沒有爬升起來,而即使像通富微電位于大陸的工廠已負責AMD 70%產品的封裝,但由于產品要求嚴苛,ABF載板目前均由AMD公司在海外采購,大陸廠仍然難分一杯羹。
如此來看,礙于制造、封測環節水平的差距,ABF載板在中國大陸的終端需求雖然清晰可見,但仍處于“看得見摸不著”的狀態。而另一變數是,考慮到供應鏈安全,已有部分領先廠商考慮赴陸建廠,但這,真能推動ABF載板本土化發展嗎?
起步晚先天弱勢 三大“壁壘山”卡住命脈
需求是基礎,其體量和持久性決定了廠商是否愿意押注,但這種押注之后,更需考慮是否能突破技術壁壘成為真正的玩家,而非讓投入打了水漂。對于仍在猶豫的大陸廠商來說,押注ABF載板的風險,至今仍然高得驚人。
起步晚是大陸廠商的先天弱勢,2009年剛剛實現封裝基板產業化突破時,ABF載板已誕生超過10年。根據集微咨詢數據統計,2020年國大陸IC載板產值約為14.8億美元,全球占比為14.5%,但來自于內資企業封裝基板產值約為5.4億美元,全球占比為5.3%。
技術上看,IC載板芯板更薄、易變形,通孔孔徑與線寬/線距極小,對鍍銅均勻性要求非常苛刻,需要廠商攻克多項技術難點的同時,對產品可靠性,對設備和儀器,材料和生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ABF載板作為其中的高端產品,制造難度更大。
資金上看,ABF載板由于SAP制程線寬線距接近物理極限,對于生產制程環境以及潔凈度要求極高,投資巨大,據信達證券估計,一萬平方米月產能前期投資可能超過10億人民幣,并且為保持競爭力,后續還需追加投入,帶來極高的資金壁壘。
另外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其質量對產品良率影響甚大,IC載板認證極為嚴苛,比如三星的存儲用IC載板的認證周期接近24個月,ABF載板則更是其中認證難度之最,而且,“一旦通過認證導入,客戶不會輕易更改供應商。”陳躍楠說。
三座“壁壘山”鎮壓下,躊躇的遠不止中國大陸廠商。韓國廠商們雖然貴為全球僅次于中國臺灣地區以及日本的IC載板“三哥”,在ABF載板的擴張速度上卻保持“龜速”,即使是在當前缺貨荒下,仍固執于其擅長的BT載板領域。
其中,三星電機作為其本土唯一具備大規模ABF載板產能的廠家,上月曾被媒體報道稱其計劃投入約1.1萬億韓元,與客戶合資建設新的ABF載板產線。但即使如此,相較于其他廠商高調擴產,三星電機對ABF載板擴產計劃仍然非常保守。
有評論認為,三星電機對于上述合作興趣并不大。這也符合近年來韓廠的布局思路,即以BT載板為主,ABF載板為輔,以此與有長期ABF載板研發經驗的廠商直接競爭。這也從側面反映了ABF載板行業進入壁壘之高。
與此同時,已入場的玩家壓力也不小。ABF載板層數、尺寸隨HPC需求而持續增長,高端產品層數已在14-20層,尺寸至少在70mmx70mm,甚至到100mmx100mm,線路細密度則逐漸進入6-7um,2025年正式進入5um競爭。
追、還是不追?這不是個問題
等待本土代工廠、封測廠技術、產能提升,再瞅準時機投入研發,對于本土載板廠商來說,這是個安全解,卻遠不是最優解,尤其是在前所未有的缺貨潮當下,廠商們實際上已迎來入場的好時候。
首先,ABF載板供不應求情況正日趨嚴峻,其中最為艱難的是ABF的獲取,后者被日本味之素壟斷,且鑒于上一輪下行周期的情況,公司擴產計劃仍較為保守,至2025年產量年復合增長率僅14%,導致ABF載板每年產能釋放只能達到10%-15%。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ABF載板供應上,在相關廠商產能擴張速度較慢、且大部分新產能直到2023年才能落地的情況下,總裁資本管理公司分析師則在9月的報告中進一步判斷,由于HPC和AI等技術的增長,明年供需缺口將比今年擴大至多33%。
另據花旗分析師7月預測,到2024年,供應預計將以1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而需求預計將攀升18%至19%。這意味著在既有供應商無法滿足需求下,新晉廠商供貨機會大大提高,并且由于缺貨周期的拉長,留給后者的窗口期也被拉長。
汽車電子的發展,則是新廠商“試水”的又一潛在機會。《財富》雜志9月評論指出,汽車芯片供應商將使用更多的ABF基板,但由于缺乏英特爾一樣的議價能力,很難在載板供應商中獲得優先權,因而可能會退而求其次,轉向新廠。
同樣也是在缺貨的推動下,ABF載板本身的價值也得以被重新衡量。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各家ABF載板漲價幅度已高達30%-50%,總裁資本管理公司上述報告指出,“到2022年,南亞PCB可能會將其ABF載板價格提高35%。”
值得一提的是,南亞PCB可說是本輪ABF載板缺貨潮最大的獲利者之一,不僅自身賺得缽滿盆滿,并且股價一路飆升,一年內漲幅超過300%,2020年起至今漲幅更是超過1000%。這從另一方面也鼓勵了對ABF載板摩拳擦掌的廠商們。
上述權威機構對愛集微強調,現在正是中國大陸廠商們在ABF載板領域奮起直追的時候。“等待沒有意義,因為需求強勁,且只會一直增長。”除了包括臻鼎科技等廠商已著手赴陸建廠外,包括深南電路等大陸廠商也已投資建設產能。
從來沒有所謂“最好”的時機,對市場、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權衡,是所有企業在選擇進入新賽道前的必修課,無論如何,技術的追趕只有“太晚”不會“太早”,而能否搭上順風車,則是對企業內功的考驗。
(holly)
,羅卿,around30 無修正,japanese 50momentum 成熟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4178.html- 標簽:,抗戰之魔幻手機,私募配資來源,悍戚最新章節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巨頭爭搶ABF載板產能正酣 大陸何以置身事外?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報道,起勢于PC時代、落寞于智能…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香餑餑”,氮化鎵將在哪些部件上率先搭載?
據CASA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PD快充GaN電力電子器件市場規模約1.5億元,全球PD快充GaN電力電子器件市場規模超過3億…
- SA:預計2021年TWS耳機批發均價同比下降19%,收入同比激增54%
- 逸豪新材市占率居行業前列,毛利率卻不及同行且增長乏力
- 華潤微:大基金擬3個月內減持不超1%股份
- 2021Q3全球5個國家和三大地區智能手機TOP5強出爐
- 江豐電子:公司精密零部件已應用于PVD/CVD/刻蝕機等半導體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