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價值觀】涉嫌專利湊數!晶華微能否順利突圍科創板?
日前,在《晶華微業績存下滑風險,兩家公司剛成立便躋身大客戶》一文中,報道了晶華微業績增長靠防疫物資市場帶動,需求緩解后存在無法持續增長或下滑的風險,同時,在晶華微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兩家公司剛成立就達成“閃電”合作且成為重要客戶的情形,雙方交易的真實性存疑。
然而,除了上述公司經營方面的問題,晶華微還存在“專利湊數”的嫌疑。
長達15年無專利產出
據招股書顯示,晶華微成立于2005年2月24日,2005年至2008年是其發展的第一階段,公司定位于自主研發高性能、長生命周期的模擬技術和產品,成功攻破工控HART通訊調制解調器芯片的國產化替代設計,改變了國內相關行業依賴進口芯片的局面。
2009年至2013年是晶華微發展的第二階段,成功研發了超低功耗溫控RTC芯片、高精度電流DAC芯片、內置高精度低噪聲ADC的SoC芯片等,并成功大量應用于電子衡器市場,在人體秤、廚房秤等多個細分應用場合實現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2014年至2018年是晶華微發展的第三階段,也是公司飛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基于成熟的高精度ADC和模擬信號鏈電路設計技術,公司在融合高精度ADC和8位MCU的智慧健康SoC方面迅速打開局面,芯片產品系列和型號快速增長。
2018年至今是晶華微發展的第四階段,公司開展“帶有高精度ADC和32位MCU的人體健康參數測量SoC芯片”項目,抓住醫療健康及工業物聯網市場機會,業績實現快速發展。
由上述內容來看,晶華微的經營發展似乎頗為順利,但從招股書披露的專利信息來看,盡管晶華微已經經營良久,也陸續開發出各類芯片,但直至2019年3月29日公司才獲得第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也是到2019年公司才取得編號為GR201933003052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也就是說,晶華微長期以無專利的狀態在半導體行業進行生產運營,這對公司的發展顯然并不可取,且并不利于公司申請科創板IPO。
集中申請+優先審查
根據科創板相關規定,科創屬性的三大指標之一就是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要在5項以上(軟件企業除外)。
晶華微表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14項,滿足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的要求。
不過,查閱招股書發現,直到2020年8月28日,晶華微才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授權,而在2020年8月28日至2021年5月4日的半年多時間內,晶華微便獲得了14項發明專利,其中有8項專利均于2020年10月至11月間集中申請,在提出專利申請后的2至4個月內獲得授權。
了解到,一般而言,企業申請發明專利需要通過受理、初審、公布、實審和授權公告環節,因此,從申請開始到獲得授權需要經歷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從晶華微2017年申請的4項發明專利,直至2020年、2021年才獲得授權來看,也符合上述程序,但2020年申請的8項發明專利顯然是通過優先審查的方式,辦理了加急專利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14日,晶華微就進入了上市輔導階段,而此時晶華微僅擁有2項發明專利,并不符合科創板“5件發明專利”的最低要求。
因此,晶華微在IPO前突擊申請大量發明專利,并通過優先審查的方式獲取,顯然存在拼湊科創屬性評價指標的情形。同時,上市前夕才申請并獲得授權的專利,在短期內與主營業務形成對應關系較為困難,但晶華微對此并未作出解釋。
寫在最后
具備科創屬性是擬科創板IPO企業的標準,今年4月,證監會曾重點提出,嚴防研發投入注水、突擊購買專利等行為,要求發行人認真評估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不得“拼湊指標”、夸大科創技術水平等。
今年9月,同樣通過集中申請+優先審查的方式,得以符合科創板“5件發明專利”的最低要求的思科瑞,就在科創板上會階段遭暫緩表決,后續能否過會尚不可知,但這無疑為其IPO上市之路埋下了隱患。
愛集微IPO知識產權輔導專家認為,擬科創板IPO企業不要寄希望于靠集中申請、突擊購買專利等手段拼湊科創屬性指標,而應當針對科創屬性評價的實質要求,提前規劃,練好自身硬實力。(Arden)
,12歲正常身高,tegra 4,孽債全集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17655.html- 標簽:,網站頁面設計,秋霞理論在魯絲,閆妮刮陰門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IPO價值觀】涉嫌專利湊數!晶華微能否順利突圍科創板?
日前,在《晶華微業績存下滑風險,兩家公司剛成立便躋身大客戶》一文中,報道了晶華微業績增長靠防疫物資市場帶動,需求緩解后…
-
【芯智駕】奔馳拉開L3級落地序幕,汽車智能化仍道阻且長
芯智駕──集萃產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自動駕駛是汽車工業…
- 直擊股東大會|日海智能:芯片供應穩定,無線通信模組市占率至少前三
- 【IPO一線】半導體設備上市潮走向細分化:分選機廠商金海通擬上市
- 集微訪談第115期:改名后的驍龍 8 能否繼續領跑 5G SoC?
- 索尼全球首發雙層晶體管堆疊式 CIS 技術
- 【芯觀點】三星16nm MCU憑什么贏過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