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駕域控制器落地難,破局核“芯”在哪?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yè)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ICV-2035)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22年,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ICV-2035)將把握產業(yè)發(fā)展的新形勢,聚焦重點突出問題,加強技術研發(fā),統籌協調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化推進相關工作,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取得新成效。
根據規(guī)劃,到2025年,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達50%,2030年超70%,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2025年達50%,2030年基本普及。可以說,智能網聯汽車發(fā)展大勢已成,汽車產業(yè)變革的下半場——智能化已來,與之緊密相關的域控制器未來將如何發(fā)展?發(fā)展中存在的瓶頸該如何突破?
趨勢:分布式向集成式過渡,功能域仍是主流
過去,豪華品牌的整車上有很多分布式的計算單元,如奧迪、寶馬高端車有上百個ECU(電子控制單元),使得主機廠面臨適配調試復雜、整車無線架構更復雜的問題。且ECU是嵌入式軟件產品,博世、大陸等Tier 1企業(yè)會把成熟軟件刷入ECU,使得主機廠不好對整車軟件進行調配。
因此,主機廠在從ECU向DCU(域控制器)遷移,以功能域的維度把原來的計算單元進行整合,使得DCU成為軟硬件結合、定義汽車的產物。業(yè)內人士指出,“在未來發(fā)展中,分布式將會往集中式發(fā)展,目前的車身域控制器、座艙域控制器、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底盤域控制器等功能域控制器將往中央計算平臺遷移。”
但目前功能域仍是車企主流的布置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供應鏈管控容易,汽車Tier 1能提供成熟的功能域產品;另一方面,傳統Tier 1掌控力度較強,如底盤與動力域,車企還不能很好做到軟件定義。
而消費者更關注的是車的功能。其中兩個典型功能是自動泊車、自動巡航。首先它們分別代表了低速和高速自動駕駛;其次,這兩個功能對應從L1到L3算法有不斷升級,升級到EPA、AUP、停車場泊車,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動駕駛能力的提升。
因此,從L1級別到L3+級別,自動駕駛DCU的需求將是整車域控制器中增長最快、域控化進度最快的。原因在于ADAS與座艙域兩個域是車企最為關注的,整車的定義空間較大,且消費者感知程度更強。其中自動駕駛域控又是兩者中最快的,因為其需要做的功能最多,包括環(huán)境感知、數據處理、路徑規(guī)劃等,對于域控的計算、通信、存儲能力要求高。
分化:低階品市場滲透加速,高階品落地尷尬
隨著智能化進程加速讓市場擴容,可以預見域控制器市場競爭者將會變多。從低端和高端來考慮,低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規(guī)模增長非常快速。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一套解決方案價格控制在4、5千塊錢,可以非常快地鋪設到12-15萬左右的車型。這些車型是自主品牌過去的主戰(zhàn)場,未來的放量將很快速,我們估計到2025年滲透率可達40%甚至更高。”
而高階自動駕駛目前的主要問題在于成本。一整套解決方案車企能承擔的成本將近整車價格的10~15%,對應地只能在40萬左右的車上鋪設。而此類車型量產落地能力并未驗證能否與外資豪車競爭。如果一套解決方案未來能降價到2.5萬,對應配置20~25萬的車型,將打開空間、進入自主品牌的優(yōu)勢領域。
但降價需要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如激光雷達廠商和域控制器廠商,他們的降價又取決于上游。市場增量的核心在于放量帶來的車型擴產。L2級別在2025年覆蓋率將達40%;L3+到L4級別預期則出現了很大分歧。
整體來看,域控制器在2022年之后會出現分水嶺。低階產品主要考慮成本管控與落地效率,而高階自動駕駛重在合作方落地以及合作開發(fā)能力。未來頭部的Tier 1廠商將同時兼?zhèn)涞碗A產品和高階產品。
破局:解決核“芯”問題,把功耗降下來
高階域控制器產品落地的尷尬要破局,需要從消費者視角來尋求答案。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他們關注更多的是車的功能,從L1級別到L3級別或更高級的智能駕駛,對域控制器需求最大,主要是因為消費者更易感知ADAS與座艙域的提升。
自動駕駛域控需要做的功能最多,包括環(huán)境感知、數據處理、路徑規(guī)劃等,對于域控的計算、通信、存儲能力要求非常高。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凱博士指出,“域控制器的核心構成向外承擔多傳感器與數據匯集的角色,得到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后需要進行大部分核心算法,需要計算單元CPU承擔。”
從全球芯片龍頭企業(yè)的策略來看,目前在計算單元的差異主要集中在AI計算單元,以英偉達為首主要以GPU作為核心計算單元,也包含ASIC;高通、華為、地平線主要以ASIC作為核心計算單元;而特斯拉以NPU(ASIC)作為主要計算單元。
在算法還不夠成熟的早期,性能更好、功能更高、環(huán)境開發(fā)能力更加開放的GPU成為市場主流。行業(yè)數據顯示,2022年落地的大部分車企主要是兩個平臺, 英偉達的Orin和華為的MDC。其中,英偉達的底層開發(fā)平臺的開放性使得車企以英偉達作為底層開發(fā)平臺的最優(yōu)選擇。但后期高通、華為都會以生態(tài)自研閉環(huán)的形式提供,通過上升算法的自研與收購強化ASIC的計算能力。ASIC在較成熟算法驅動與進化后可以呈現更好的功耗。
如今,自動駕駛的芯片對于低端與高端自動駕駛有了明確的區(qū)分。低端領域Mobileye成熟度非常高,是目前落地方案的最優(yōu)解,它的CPU+ASIC架構實現了低功耗比,在L2級別優(yōu)勢明顯。在高階,英偉達一家獨大,但從長期維度GPU有功耗問題,英偉達也將逐步以ASIC取代GPU。
此外,考慮到車用芯片的使用壽命長達5-10年甚至更久,因此,采用先進制程能保證提供更強大算力的同時還有功耗優(yōu)勢。汪凱告訴,“盡管車的面積比手機大很多,可以放更大的芯片進去,但是車里面的環(huán)境更差、工況更惡劣,對芯片的功耗管理要求很高。所以提升算力的同時要控制功耗,一定要用比較好的制程來做這件事。這也是我們選擇臺積電7nm工藝來做芯片的原因,在7nm的制程下,才有機會把芯片的功耗做好。”
不難看出,當汽車行業(yè)進入智能化后,汽車和半導體開始并賽道,除了要與牛頓力學做“對抗”,讓車更輕跑得更快,還要與摩爾定律的做“斗爭”,讓車機大腦用更低功耗算得更快。核心的芯片問題解決,高端域控制器的落地有望提速。(校對|日新)
,lols2世界總決賽,女祼體,懷孕生男生女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17245.html- 標簽:,winlogon.exe應用程序錯誤,回到媽媽的桃花源,www.kkwyt.com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高端智駕域控制器落地難,破局核“芯”在哪?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yè)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ICV-2035)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22年,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ICV-2035)將把…
-
【專利解密】南大光電發(fā)明“高分辨率光刻膠方案”改善光刻膠成膜能力
【嘉勤點評】南大光電發(fā)明的高分辨率光刻膠方案,在采用含雙酯結構的光致酸產生劑的條件下,通過添加帶酯鍵的酸擴散抑制劑,進…
- 【芯調查】1億元設備作價3億元買,中訊四方濾波器產線的重生謎團
- 最低僅需5499元,三星Galaxy S22系列、Tab S8系列正式發(fā)布
- 半導體并購失敗率陡增 傳三星電子大規(guī)模并購或受影響
- 外媒:2021年全球晶圓出貨量和收入創(chuàng)下新紀錄
- 石大勝華:44萬噸/年新能源材料項目已產出電池級碳酸乙烯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