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疫情和貿易戰夾擊之下 東南亞半導體會有更好未來嗎
自馬來西亞在6月1日實行全境封鎖以來,原本平靜的東南亞再次深陷疫情的漩渦中。以人均比例來計算,馬來西亞每日新增病例速度已超過印度,泰國、越南等國的新冠病例總數在過去一個月里都增加了一倍多。作為半導體生產重鎮的東南亞,名氣雖不如東亞響亮,實則是產業鏈上的非常重要一環。在疫情反復、貿易戰升溫的背景之下,想在半導體方面更進一步的東南亞將會面對一個怎樣的未來呢。
不可小覷的東南亞實力
海關總署于2020年7月發布公告,我國自東盟進口集成電路2268.1億元,增長23.8%,占自東盟進口總值的24.2%,對東盟出口集成電路896.8億元,增長29.1%,占對東盟出口總值的7.8%。東盟即包括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已經是全球半導體最重要的輸出地區之一。
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沖擊最大的是馬來西亞,該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封測基地之一,占了全球13%的封測份額,同時也是全球7大半導體出口中心之一。
英特爾,AMD、恩智浦、ASE、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德州儀器和日月光等共計50家跨國企業在馬來西亞設有封測以及晶圓生產線。
馬來西亞的檳城被稱為東方硅谷,擁有一個由超過3000家多元本地供應商構成的生態系統,覆蓋包括自動化、軟件開發、組裝、電子、精密工程和金屬加工等領域,英特爾、博通、美光、摩托羅拉、戴爾以及iPhone供應商捷普在內的國際公司都在當地建設了制造工廠。
馬來西亞在全球后端半導體制造市場所占份額高達8%,其中檳城就貢獻了80%,在全球微電子組裝和封測領域的占據優勢地位。
新加坡是東南亞半導體的另一強國,以優厚的產業政策而著稱。據波士頓咨詢(BCG)估算,如果將在美國運營尖端存儲器工廠10年的成本定為100,新加坡則僅為79。主要原因是設備投資和法人稅的優惠政策的差異。
在21世紀頭十年,新加坡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家,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家IC設計公司、14家硅晶圓廠、8家特制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以及一些負責襯底材料、制造設備、光掩膜等產業周邊企業。
2021年1月18日,新加坡政府發布數據稱,2020年出口額達到1724億新加坡元,比2019年增長4.3%。隨著全球半導體需求增加,集成電路、晶體管等電子零部件的出口堅挺,因此總體出口額在疫情下保持了增長勢頭。
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相比,菲律賓的半導體產業布局不算完整,主打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尤以MLCC為主。村田、三星電機、太陽誘電等國際MLCC大廠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都設有工廠。馬尼拉更是因此收獲了“MLCC工廠聚集地”的稱號。
泰國與菲律賓的狀況相似,強于硬盤的生產(包括硬盤驅動器),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硬盤出口國和生產國。2017年,泰國電子行業的總貿易額約為710億美元,其中出口收入約370億美元。
越南是東南亞半導體的后期之秀。全球科技研究顧問公司Technavio一份報告曾預測,2020~2024年越南半導體市場將成長將近19%至61.6億美元。越南擁有9,000萬人口,且人口組成很年輕,這對所有產業的發展而言都很重要,因此具備龐大潛力。
2013年,越南半導體技術產業受到了越南政府的關注,并在當時被列入國家九個重點產品目錄。當年,越南為了實現年均營業額達20億美元的目標,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越南相關企業和院校也相應的加強了技術發展人才的培訓,增加集成電路工廠,注重將半導體技術行業與國家發展戰略結合起來。
目前包括英特爾、三星以及捷普(Jabil)均已在胡志明市當地的西貢高科技園區經營多年。現在有很多外資企業選擇在胡志明市周遭的省分:同奈(Dong Nai)、平陽(Binh Duong)或西寧(Tay Ninh)省、河內等地投資設廠。
由于東南亞在半導體產業所處的特殊位置,又加2020年也曾因疫情遭受過停擺,所以業界對目前的局勢格外關注。
與中國無法割舍的聯系
東南亞也是半導體產業轉移的受益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日韓承接部分包含芯片在內的半導體產業。通過30年的發展,半導體已成為這兩國的支柱產業。菲律賓、泰國、以及越南同樣看到了巨大的前景,希望以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來吸引更多的國際企業。
東南亞的半導體與中國已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前文所述,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半導體貿易已經成為雙邊貿易中最重要的部分。按數據統計,中國從東盟進口同比增長24%,向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9%(均以人民幣結算)。僅半導體就拉動中國對東盟貿易增長率提高了3.2個百分點。
除去傳統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半導體貿易也不斷在擴大。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自2016年8月開始,我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就出現了大幅增長。截至到2020年5月,越南每月自華進口的集成電路產品從2016年8月的1億美元增長至如今的將近12億美元,月度平均增速高達30%以上。
反之,越南這類新興國家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同樣離不開中國。Technavio曾做出預計, 2020-2024年期間越南的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加61.6億美元(折合約423億元人民幣)。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想開拓越南市場的國際半導體巨頭,就是看重越南緊鄰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國中國,可以獲得穩定的關鍵設備零部件的供應。
漩渦與未來
疫情的影響終究是暫時的,左右東南亞半導體發展的因素,短期是貿易戰,長期則要歸結到其自身。
隨著貿易戰的爆發,很多美歐制造商將制造和采購業務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中美貿易戰升級之后,這些企業得以繼續向美國出口,因此出現了東南亞國家對美出口增長迅猛的局面。
同時,外資也因為貿易戰而開始青睞東南亞。僅以馬來西亞為例,其2020上半年外國直接投資的金額較過去上升了11倍,金額達到20億美元,甚至高于過去任何一年所獲得的總投資額。
但是,這波紅利是否能支撐東南亞半導體的未來呢?
東南亞諸國都希望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生態,最終擺脫加工工廠的地位。
在馬來西亞,很多本地半導體及與半導體相關的公司,尤其是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大多參與了半導體產業鏈的中低端,為外國半導體制造商,品牌所有者,IC開發人員和制造商提供服務。
從2018到2022年,馬來西亞本地電子領域的每年平均營收成長率料達9.6%。“無論是電子代工(EMS)、外包封裝測試(OSAT)或是電子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大馬業者已成功鞏固他們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一位國外觀察者給出了如此評價。
馬來西亞政府也計劃提供稅收優惠,推廣該國具有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產業。
在新加坡,政府重新調整戰略,推出規模數十億美元的獎勵方案吸引外商投資,同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包括新自動化技術和物聯網。
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將精密制造視為新加坡的關鍵成長動能。在“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支持下,新加坡政府提撥32億新元,投注于精密制造工程。
越南也在加快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據當地媒體報道,越南在河內、胡志明市、 港、泰國阮、北寧和北江的國家工業和高科技園區都將在該國IC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已經吸引了外國公司的投資。
但是,業內對東南亞半導體的未來還是存在疑慮的。資深行業分析師鄭越認為,即使將來中美之間發生脫鉤的情況,東南亞的半導體也不會發生太多的變化。
“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人才”,鄭越表示,“半導體的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東南亞諸國(除了少數國家)并無這方面的基礎,目前也沒有相應的計劃。”
廉價勞動力作為競爭力因素的時代正在過去,國內一位專家就曾指出,“教育、培訓和基礎設施等構成未來競爭力的要素。”
“并且,發展半導體也去看哪些項目是最合適自身情況的,但是每個領域都已經存在領先的國家,對于想要追趕的東南亞國家來說,將會十分辛苦。”鄭越強調。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其最合適的定位,這也是經過多年的博弈所形成的局面。對于想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東南亞諸國來說,未來之路將不會平坦。
,射漂亮黑b絲女,月云網,顧少輕輕寵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843.html- 標簽:,騰訊qq號碼免費申請,無修里番在線播放網站,決不放棄電視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芯視野】疫情和貿易戰夾擊之下 東南亞半導體會有更好未來嗎
自馬來西亞在6月1日實行全境封鎖以來,原本平靜的東南亞再次深陷疫情的漩渦中。以人均比例來計算,馬來西亞每日新增病例速度已超過…
-
上海新陽:出資2000萬元參設創投基金以投資半導體等領域
6月4日,上海新陽發布公告稱,公司出資2000萬元參與設立合肥溯慈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合肥溯慈”),合肥溯慈將以自有資…
- 福田汽車5月汽車銷量65320輛,今年1-5月累計銷量347645輛
- 【芯觀點】iPad面板“疑云”背后:Mini LED VS OLED全尺寸開戰
- 華為P50 系列外觀設計曝光,輕薄徠卡四攝
- 【專利解密】人工智能模型助力百度探索新藥物信息設計方案
- 韓媒稱個別晶圓代工價漲超50% 半導體設備價格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