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歲老人的養生之道!
01
我國歷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李慶遠。李慶遠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國24年(1935年),終年256歲。因為他對中醫中藥,尤其對養生術的研究和實踐,都有不凡的造詣和成就,言行舉止如同壯年,所以被人們譽為“神仙”。他原籍云南省,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一生娶過24任妻子,膝下子孫滿堂。在他250歲那年,他的同鄉劉成勛先生專程對他進行了專題采訪。李慶遠興致勃勃,引經據典,對養生術作了長篇宏論,既談個人的養生實踐,又論古今養生有道與無道的經驗與教訓,被劉成勛先生詳細記錄下來,整理成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成為養生家必讀的文章。
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后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李慶遠說的第一句話:“我今年250歲,沒有一點衰老的樣子,人們把我當作神仙看待,那我就不客氣地談談養生術吧!”他接著說,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于先天而賴后天榮養而茲生。它發源于腎,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達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源泉。
02
他形象地把愛護與不愛護元氣,比作蠟燭存放的位置。若是把點燃的蠟燭置于罩籠內,則時間延長;若是置予風雨中,則時間必短。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慶遠講到善養生與不善養生的兩種人情形時說,善養生者,法于陰陽,調予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作息有時,無名利之系其心,無機械之亂其神,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而那種不善養生之人,以酒水為漿,儀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逆干生樂,務快其心,飲食無節,起居無時,而狗馬聲色之事亂其神,富貴榮辱之念系其心;心無片刻寧,神無片刻安,膠擾不休,必然不到半百就會龍鐘衰老了。
他十分欣賞清代學者陸隴其的一段話:“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人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李慶遠稱:“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長生,不必采靈藥、煉金丹也。”
他十分欣賞老子下列之言:“毋勞汝形,毋搖汝精,毋使汝想慮縈縈。寡思路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李慶遠說,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養生之庸人所忽視。
他根據古人的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善養生者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為 根本。
03
所謂慈,即人心慈善,不害物,不損人,慈祥之氣,養其天年也。
所謂儉,即于飲食則養脾胃,儉于嗜欲則聚其精抻,儉于言語則養其氣息,儉于交游則潔身寡過,儉于酒色則清心寡欲,儉于思慮則免除煩惱。凡事省得一分,則受一分之益。
所謂和,即君臣和則國家興盛,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丈提攜,夫妻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互相維護。此為致祥之道也。
所謂靜,即身不過勞,心不輕動。
李慶遠在講到自已的起居飲食時說:“食不得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眼不得過久,過久則氣耗散。余生二百多年,從未食過量之食,亦不作過久之酣眠。”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所以,按照先人的養生術,行不疾行,目不極視,耳不極聽,坐不過久,臥不及疲;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要不待饑極而食,不待渴極而飲;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福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
李慶遠最后告誡說,饑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做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才是養生的準則和關健。
,瘋狂動物城西瓜,許佩,烈火情挑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3817.html- 標簽:,每日新開傳奇網,蒼天有眼,鐵布衫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256歲老人的養生之道!
01 我國歷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李慶遠。李慶遠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國24年(1935年),終年256歲。因為他對中醫…
-
神奇的中醫舌診!
中醫的舌診、脈診,在老百姓的眼里很神奇。看一眼對方的舌頭,三根手指一搭,就知道對方有什么病,簡直不可思議。自己哪里不舒服,當然只…
- 人體有五個“生發穴”,每天只要按5分鐘,頭發越來越好!
- 百脈調暢、天人合一的秘密!
- 一次治愈帶狀皰疹的獨特療法!
- 喝中藥粥,白頭發不見了!
- 長期喝紅豆薏米粥祛濕的人,你們犯了4個嚴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