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抗衰老的奧秘!
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其壽命可與天地齊(即所謂“壽敝天地”、“心肝脾肺腎五臟,合理調養活得長?!?/p>
《黃帝內經》四種長壽人——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長壽方法,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開篇第一章“上古天真論篇”中,論述了四種長壽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養生長壽之道。
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即善于把握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進行養生的真人,其壽命可與天地齊(即所謂“壽敝天地”)。
善于“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就是說能把養生與陰陽的變化相合,順應時令往來的至人,壽命都很高(所謂“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
善于“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指能順應天地正氣養生,而避其非時邪氣的人都可活到百歲(所謂“亦可以百數”)。
善于“法則天地,象似日月”,就是說能按天地四時變化、日月盈虧養生者,都可盡其天壽(所謂“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就是說,凡是能順應天時地宜養生的,便可長壽延年。因為《黃帝內經》強調生命本來就是源于天地的。所謂“人生于地,是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薄叭艘蕴斓刂畾馍?,四時之法成”?!饵S帝內經》的真人、至人、圣人、賢人就是因為能順時養生,所以都長壽。
《黃帝內經》突出四季養生對延年長壽的意義四季養生是《黃帝內經》順時養生的精髓。
《黃帝內經》認為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也就是說,四時陰陽變化,產生的陰陽氣化的交替,是生命活動的本質。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對四季養生精髓的提煉。由于一年之內,春夏陽長陰消,以陽為主,所以春夏應養陽;秋冬陰長陽消,以陰為主,所以秋冬應養陰。
《黃帝內經》對抗衰老的認識
1
強調人可活到百歲
還是在《黃帝內經》開篇的“上古天真論篇” 中,明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2
提出早衰的原因
1、飲食不節——“以酒為漿”,恣食過飽,損傷脾胃。
2、酒色太過——“醉以入房”,傷精竭液。
3、起居不節——“以妄為?!保瑩p傷形神。
4、情志不節——“不時御神”、“務快其心”,損傷心神。
5、勞作太過——“不知持滿”,損傷形神。
以上各種因素會導致真氣的耗散,“……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p>
3
提出抗衰老的五大原則
1、四季養生:“法于陰陽”——不違背天時氣候。
2、導引吐納:“和于術數”——運動鍛煉。
3、飲食養生:“食飲有節”——不過饑過飽。
4、起居養生:“起居有?!薄哂幸幝?。
5、勞作養生:“不妄作勞”——工作不過度。
總之,《黃帝內經》指出:形與神俱,可以活到百歲。
4
提出導引吐納的抗衰老方法
導引吐納起源于我國中原一帶?!饵S帝內經》認為,中原地帶地平而濕,老百姓不好鍛煉,病多痿、厥、寒、熱,治療方法宜導引按矯:即導引和按摩。
此外,提出了可以延年益壽的導引方法:腎有久病的,寅時(3~5點)面南,寧心調息,然后,閉氣不息七遍,伸長脖子做吞咽動作,七遍,最后吞咽津液數次。
5
認為衰老與五臟虛衰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認為,心、肺、肝、脾、腎五臟虛衰與人的衰老密切相關。
心:是人體的領導者(“心者,君主之官”),心的調控功能衰退,生命就會出現失控,出現衰老。心主管人體的血脈(“心主血脈”),心氣虛則血脈運行無力,身體得不到濡養就容易衰老;心又主宰人體的精神活動(“心藏神”),所以如果心神失調,就會導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所以心神對人的衰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心氣虛的人老得快,就是這個原因。
肺:主管人體的氣(“肺主氣”),擔負著人體氧氣的輸送和供應。肺氣足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的輸送無力,人體就不能氣化,就會缺氧。肺對人的五臟活動起調節作用(“肺主治節”),如果調節失靈,就易引發早衰到來。
脾:承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負責人體的營養(“后天之本”),脾衰則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早衰。脾的營養功能正常與否又叫胃氣的存亡,這就是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衰老死亡。有脾胃病的人消瘦而老得快,就是這個原因。
肝:肝主生氣(“主升發”),人有無生氣,取決于肝氣是否充旺。所以肝虛的人,萎靡不振,早衰來臨。肝有調節、疏泄氣血的作用(“主疏泄”),肝虛就會導致氣血拂郁,就會影響氣血功能從而導致衰老。
所以,五臟的虛衰與衰老有著密切的關系。
《黃帝內經》中的:心法
《黃帝內經》是絕對的瑰寶,其中的心法:
主要集中在兩句話。其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其二,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站樁時,可用“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來檢查自己。
要檢查自己,先要“默念”這句話?!澳睢北旧砭褪且粋€“以一念代萬念”的方法。這句話是先賢的話,從“玄”的角度上講,是借用先賢的智慧為我所用。
提挈天地:松腰坐跨,“根”入地心;會陰對百會,精神直入云霄。是謂提挈天地。
把握陰陽:尾閭下垂前兜,“搭”在劍突,是謂前后上下之陰陽。同時,沉肩墜肘,兩臂環抱,是謂左右之陰陽。
呼吸精氣:吸氣時,小腹內收,肚臍“找”命門,“氣”沿脊而上;呼氣時,胸部放松,小腹內鼓,“氣”由上而下從胸收回至丹田。
獨立守神:意守丹田,“意會”肚臍和命門的互蕩。吸氣時,肚臍、命門相吸,小腹左右橫向拉長;呼氣時,左右收回,肚臍、命門“拉”開,小腹前后拉長。某名之曰:“十”字呼吸法。
肌肉若一:主要體會虛領頂勁。頂頭懸,全身的肌肉落掛在骨架上。“一”者,道也,莊子曰:唯道集虛。虛者,空也,無也。肌肉若一,就是好像全身的骨肉都“一”了,道了,空了,無了,不存在了。肌肉不存,“氣”必附骨。
亙古不變,方可為“經”。《易經》、《內經》、《道德經》可證之。
起勢之前
起勢之前有六件事兒:一、正身;二、收心;三;寫意;四、凝神;五、調氣;六、守丹。
1
正身
正身先自下而上。腳放松收至踝,踝放松收到膝,膝放松收到跨,跨左右分而前包、正尾閭,尾椎放松下垂,沿脊椎督脈一路向上:收腹、命門后突,涵胸拔背,沉肩墜肘,順項,頂頭懸。然后,沿任脈一路下行,檢查一下各部分是否到位了。反復三次。
2
收心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恬:“恬”字調心。舌抵上腭,吸氣,呼氣,隨著呼氣,把“氣”下送到小腹丹田。老百姓的話兒說得更明白:把心放到肚子里。
淡:“淡”字從水,應著腎。溜臀坐跨,“軟槍”一頂,復“收”至命門。
虛:“氣”沿脊而上,至百會,精神放松。
無:“氣”自百會沿任脈而下,放到肚子里,肢體放松。
真氣從之:體會肚臍的“呼吸”。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體會肚臍的“呼吸”。 反復三次。
3
寫意
人立如松。
兩腿如立太虛:意在命門;
腦際若無所思:意在百會;
胸中空空如也:意在膻中,復下行至肚臍。反復三次。
4
凝神
視線平視前方遠處(或可參考李仲軒的說法,微上瞟),凝神片刻。
5
調氣
意想百會穴吸天地之氣,徐徐送至丹田。意想以有意無意為度。反復三次。
6
守丹
意守丹田片刻,以勿忘勿助為佳。
這六件事兒其實就是一個事兒: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反復放松入靜、體認任督二脈“小周天”。
養心
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
“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1
德者養心
“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莊子說,有修養的人“平易恬,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管子言:“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荀子也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壽”。唐代大醫孫思邈則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壽短。巴西一位學者經三十年研究發現,有貪污受賄罪行的人,癌癥、心臟病、腦出血發病率遠遠高于正常人群??梢姡赖滦摒B不僅是品質的要求,而且是養生的手段。
2
仁者養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體可以概括為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肮А庇兄t遜、尊敬之義;“寬”有寬容、寬大之義;“信”有誠信、有信用之義;“敏”有勤勉之義;“惠”有柔順之義;“智”有智慧、智謀之義;“勇”即勇敢之義;“忠”有忠誠、盡心竭力之義;“恕”有仁愛、寬宥之義;“孝”為善待父母;“弟”同悌,為敬愛兄長之義。一個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寬松,而不是懊惱、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懼,因此,“仁者壽”。善良者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慮,故而少疾,惡意者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氣機逆亂,陰陽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壽。難怪《戒庵老人漫筆》記載“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與正人相來往,外貌雖軒昂,而心中實。
《中外衛生要旨》認為:“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皆仁之端也。”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曾對2700人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善惡會影響一個人壽命的長短。助人為樂、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壽命顯著延長;而心懷惡意、損人利己、與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美國心血管病專家威廉斯博士從1958年開始對225名醫科大學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因心臟病而死亡者,惡人是好人的5倍。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3
易性養心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但是,人生在世,難保無憂,關鍵是毋使太過、勿令太久。中醫“易性”的養心一法恰是“對癥”的良方。所謂易性,即通過學習、娛樂、交談等方式,來排除內心的悲憤憂愁等不良情緒的方法。具體方法因人因事而異,如“取樂琴書,頤養神性”,或“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或“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或“勞則陽氣衰,宜乘車馬游玩”,或“情志不遂……開懷談笑可解”等等。事實上,圖書、音樂、戲劇、舞蹈、書法、繪畫、賦詩、填詞、雕塑、種花、垂釣等,都可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情性的防病治病作用,擁有它們必健康、長壽。
4
哲理養心
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明末清初著名哲學家王夫之總結與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鑒。所謂“六然”,就是“自處超然”,即超凡脫俗,超然達觀;“處人藹然”,即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寧靜致遠;“失意泰然”,即不灰心喪志,輕裝上陣;“處事斷然”,即不優柔寡斷;“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所謂“四看”就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能擔當得起;“逆境順境看襟懷”,能承受得起;“臨喜臨怒看涵養”,能寵辱不驚;“群行群止看識見”,能去留無意。這樣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恥,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哲理養生是高層次的保健養生,與德、仁相輔相成,異曲同工,只有在實踐中反復磨煉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質、氣質修養、文化水平、經驗閱歷的集中表現。事實上,正確地待人待己,熱愛本職工作,講究生活質量,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也是養生防病的前提。
,新開 傳奇私服,溫暖的抱抱在線觀看免費韓劇tv,悠王哥哥 笑一個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6445.html- 標簽:,千瓦時,如何利用網絡創業,csoliu社區最新地址2019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黃帝內經》,抗衰老的奧秘!
善于“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其壽命可與天地齊(即所謂“壽敝天地”、“心肝脾肺腎五臟,合理調養活得長?!?《黃帝內經》四種長壽…
-
讓女人氣血兩旺的12個小絕招!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營養專家指出,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并適當補充補血補氣食物,有助女性防病抗病,下面介紹我經常吃的幾…
- 頸椎腰椎有病揉此穴,百用百靈,受用無窮!
- 256歲老人的養生之道!
- 神奇的中醫舌診!
- 人體有五個“生發穴”,每天只要按5分鐘,頭發越來越好!
- 百脈調暢、天人合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