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要枕不舒服的硬枕?
01
公元1957年,在河南信陽長臺關一個戰國楚墓里,出土了一張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還保存著一個竹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大篆、小篆中,枕這個字也早已出現了。古人為何要枕不舒服的硬枕?
這些枕頭是不是用來睡覺用的,就沒有很好的史料來證明了,但是作為休息用的枕頭卻是傳聞由三國時期的曹操開始。據說在某天夜里,曹操在中軍帳中挑燈夜讀,到三更時分犯困,身旁的書童請其上床休息,床上的幾本木匣兵書一時也沒地方存放,書童就將其平擺在床的一頭,曹操太困,稀里糊涂地將頭枕在木匣上就睡了,而且睡得香。書童見此情況便依兵書木匣的形狀,用軟物制作出了一種墊頭用具呈給曹操,曹操問此物何名,書童只答墊頭之臥具,曹操便將此種物件作名為枕頭,隨后枕頭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普及。而后,由隋代開始,我國逐漸出現了瓷枕(公元581-618年),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才開始大批量的生產。
這使得瓷枕的使用達到了高峰。而作為生產、使用則成熟于宋,金元(公元10-14世紀)。而后明,清兩代(1368-1911)逐步淘汰這種硬邦邦的瓷枕,出現了更好的、以新的材料制作枕頭。中國人是浪漫的,所以枕頭也不僅僅是用來睡覺的。最勵志的枕頭屬于司馬大人,據史書上記載,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的時候珍惜光陰,在木頭的兩頭兒墜以鈴鐺,如果沉睡過去,枕頭一動,鈴鐺就響了,人就醒了,就避免自己長睡。中國古代的文化人尤其是大學者,都是非常珍惜光陰的,體現了他們刻苦的精神。枕頭具有醫用價值歸于大醫學家李時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苦蕎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作枕頭,至老明目。
枕頭單單為了枕頭,就太單調了,所以中國的文人騷客開始拿枕頭來做文章了,為枕題詩作畫,甚至更有賦為憑。元代的《枕賦》,用266字就把瓷枕的產地、特征、功用、意義與制作者交代得一清二楚,說明了陶瓷枕不僅能使人擺脫酷暑之困,還有警示追思之用,這就賦予了陶瓷枕更廣闊的文化內涵。而詩畫枕在宋代尤其盛行,其內容高雅與淺俗并存,枕上的詩與枕邊的畫相映成趣,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詩、書、畫一體的藝術特色。枕頭如果對于夫妻,就有了秀恩愛的意味,早在唐朝時期,著名詩詞大家溫庭鈞便在詞《南歌子》中說道:“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羅帳罷爐熏。”
02
由此可見古人對枕頭秀恩愛,早便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但枕頭的作用于古人,卻并不止于此,除了夫妻間的“同床共枕”,更有“枕中鴻寶”這種向往以枕成仙的成語典故。而宋朝著名的道教學者陳摶,便被后人尊奉稱為“陳摶老祖”、“睡仙”、希夷祖師等諸多稱號。除此之外,古人還將枕與風雅相關聯,出現了諸如“枕石漱流”這等比喻性情高潔的文人隱士。(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至明時,枕更是與軍事相聯系,出現了“枕戈汗馬、枕戈以待”這類可與“聞雞起舞”媲美的成語。(見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屠隆《曇花記·公子受封》)我國明清以后,大家閨秀們待字閨中在閨樓學習刺繡及琴棋書畫,閑時自然不忘在枕頭上做做文章,據說大家閨秀幼時在枕頭上銹之以鳳,待嫁時再銹鴛鴦,以楠木為框,稱之為“楠枕”,因此有“結發共枕席”的詩話。久而久之,鴛鴦這種常被比為夫妻的鳥兒,也就常駐于枕頭之上了。
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帶有濃濃的中國文化情結。平民老百姓舊時外出時,有些人為防止財物被盜,就使用一種上面微凹,既可當枕頭又可存放銀錢、文件等重要物件的長方形小箱子。可以說,在我國從古至今綿延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枕已經從一件簡簡單單的生活用品超脫成為古人們彰顯個人地位、寄托抒發個人情感的、遠超其本身實際價值的藝術品了。古人為何要枕不舒服的硬枕?首先,我們很好奇的就是,古代為何多用硬枕?而且不僅硬,還很高呢?其實古代人喜歡用硬枕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儒家禮儀文化的體現,古人對自身要求十分嚴格,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連睡都要有睡姿,他們認為“枕頭硬,才能骨頭硬;骨頭硬,做人身板才能挺”。
而在我國歷代的枕頭當中,元朝的陶瓷枕特別高,差不多有20公分,反映了當時北方遼金元人用高枕的習慣,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當時人對“高枕無憂“的期盼高過對舒適度的追求。古代的獅枕和虎枕 一般來說,我們見到的虎枕比較多,因為老虎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意象。今天的大部分人對獅子并不陌生,但古人不是這樣,漢代的時候,大月氏國進貢了獅子,中國人才第一次見到這種怪模怪樣的東西。當時中國人認為所有長毛的動物,毛都應該長得均衡,而獅子的毛卻長得不均衡,長在脖子周圍和尾巴上,特別是公獅子,母獅子還好。于是獅子就給我們古人帶來了一個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所以由漢及唐,中國人對獅子就形成了強烈的文化印象,因此宋以前的獅子都非常寫實。唐代以后,外國就不再向中國進貢獅子了,中國本土慢慢就見不到獅子了,但還要維持獅子的形象,于是獅子的形象就逐漸地改觀,發生了變化,就變得就越來越像狗。唐代以后的工匠見不到獅子,卻還要做出獅子的形象,怎么辦呢?
上面的人就說了,沒見過獅子,還沒見過獅子狗嗎?照著那樣做。所以故宮里的獅子,無論是門口的還是里面的,獅子的形象都是狗,已經脫離了它的原生態,已經沒有那種野性的感覺,慢慢變得很溫順了。古代的枕頭也講究品牌 我們現代人買東西總喜歡認個牌子,就是品牌。大家覺得哪個窯口燒出來的瓷枕最好呢?磁州窯、定州窯,這都屬于大的范圍;還有小范圍的,唐代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品牌意識,比如裴家花枕,顯然是一個裴姓的人制造的花枕,是絞胎的,而宋代磁州窯里比較著名的有張家造,就是說制造枕頭的人姓張。磁州窯是北方最廣泛的一個窯口,它的品種特別多,除了在瓷枕上刻上詩文之外,還有很多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一些紋飾,比如踢球、釣魚,充滿生活氣息。以至于有人歸納磁州窯的裝飾手法有58種之多,它分得非常細。
03
我覺得裝飾手法總體上就三種,第一種方法叫“硬碰硬”,它用刀、竹片等硬物在上面刻畫而成;第二種方法叫“軟碰硬”,就是用筆在上面畫的,沒用動刀、竹片這種硬的東西;第三種方法是“軟硬兼施”的,既有刻又有畫,這是一種簡單的磁州窯的分類方法。尺寸則無多大之論,以床為量度,在此基礎上大戶人家還會注意其尺寸是否涉及4等不吉數字。古代枕頭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在我國古代,由于枕頭是日常生活必備的用品,人們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枕頭,取樣不一,用途多樣,反映了當時的物質生活。除了最常用的布枕之外,古時還制作了石枕、玉枕、水晶枕,以及具有特殊效用的藥枕等。
木枕:枕中貴重之品,在古代是黃楊木枕,黃楊生長期長,取材不易,歷來視為高級木料,《酉陽雜俎》卷十八就提到:“黃楊木,性難長,世重黃楊以無火......為枕不裂”。唐人張祜還專門寫有《酬凌秀才惠枕》一詩,對黃楊木枕垂意頌詠。詩云:“八寸黃楊惠不輕,虎頭光照簟文清。空心想此緣成夢,拔劍燈前一夜行”。可見,以黃楊木枕饋贈親友,亦是上乘禮物。
藤枕:用藤籮之條編制而成,做工極為精簡,是古代人夏季使用之物。呂舸《藤枕》詩曰:“藤枕消閑處,炎風一夜涼”。
瓷枕:把瓷器制成枕頭狀,其形色多種多樣,造型奇異,富有藝術性。
石枕:用石料做成的枕頭,大多使用于夏季,與竹席配伍,為乘涼之物。宋人王安石寫有《次韻歐陽永叔端溪石枕蘄竹簟》一詩,就對石枕竹席并相謳之。詩云:“端溪琢枕綠玉色,蘄水織簟黃金文。翰林所寶此兩物,笑視金玉如浮云”。
玉枕:古人視玉枕為珍寶,用此物自然也顯示其富貴榮華。
水晶枕:屬于稀世之品,使用者決非一般人家。有的水晶枕中夾有花枝等裝飾物,尤顯得光彩照人。
藥枕:它把醫藥和日常起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藥物和睡眠的互導作用來達到保健療病的目的。早在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開始運用保健藥枕防病治病,在治療頭頸痛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到了宋、元、明、清,研究運用保健藥枕防病治病的人更是不乏其人。清朝的慈禧太后對藥枕十分鐘愛,每年都讓人制作藥枕供其常年使用,以求清心明目,養神益智。枕著可心的枕頭,估計晚上就是有夢,也應該是好夢吧。
,廣發基金定投,臨沂教育局網站,昆蟲記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9151.html- 標簽:,配債是什么意思,海上花魅影,上海十大靈異事件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古人為何要枕不舒服的硬枕?
01 公元1957年,在河南信陽長臺關一個戰國楚墓里,出土了一張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還保存著一個竹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大篆、…
-
內關穴,打開心結,養顏養心養身體的美麗穴!
內關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 適用人群:渴望…
- 什么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 一分鐘解除痛經法,散結通絡!
- 中國古人延年益壽十法!
- 通血管的古方,不管多嚴重都能通 !
- 健康治感冒,不花一分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