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蟲草,需要的人用是補品,反之是“毒藥”!
不少人眼中的養生保健就是吃補藥、保健品,要么總認為自己身子是“虛”的,要么覺得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養身。但,滋補藥真的不會吃壞身子嗎?你真的適合吃嗎?
是藥三分“毒”,此“毒”非彼毒。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中醫臨床治病,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身體的偏性。如果吃補藥使身體產生不舒服的話,就是補偏了。拿人參來說,它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可以補虛養氣,但如果給火力旺的年輕人吃,吃了往往流鼻血。滋補中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補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藥”。
另外,虛弱的體質并不一定會因為進補而好轉。無論食補、藥補都要通過脾胃的吸收才能到達全身,發揮作用。如果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會導致虛不受補。
如果確實屬于虛弱體質,補的時候要找專業醫生幫你辨別體質,也就是辨別補的方向。中醫“虛則補之”和強調個體差異等進補原則,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就有很好調理身體的作用,切不可認為只有藥物才是首選。
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昂貴的傳統中藥如靈芝、冬蟲夏草、鹿茸之類,凡治療保健均有一定的適用對象,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是否選用,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忌無病亂補
中醫強調,進補原則是“虛則補之”。中藥養生,重在補虛,對于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藥物,他們的養生以非藥物為主。
而虛癥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不分虛實諸證,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中藥滋補大忌就是不辨體質而隨意亂補,盲目跟風。所以,進補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缺什么,補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進補更不是滋補藥的隨意疊加。進補過度的人最易上火,出現口干舌燥、喉嚨痛、口臭、牙齦紅腫、流鼻血、便秘、失眠等癥狀。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太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后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不規律甚至便秘。近年來,養生提倡“負營養”的理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頻率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更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
滋補藥并不是萬能的,切記不可不顧自身體質的特點,而盲目地進補。不然不僅起不到滋補的作用,反而損害了健康,滋補藥也會變成“毒藥”。
,ssni-141,水多肉多文章推薦,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11398.html- 標簽:,股票002504,兒童學英文字母,在線看連續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阿膠、蟲草,需要的人用是補品,反之是“毒藥”!
不少人眼中的養生保健就是吃補藥、保健品,要么總認為自己身子是“虛”的,要么覺得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養身。但,滋…
-
食物無毒≠無害,中藥有毒≠有害,談談中醫眼中的“毒”與“害”!
沒有毒性的食品,不節制的服用,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而苦口的良藥,該服用時,即便有毒性,只要符合辨證,就應該大膽的應用。 道是無毒卻有…
- 祛百病的薏米紅豆湯,能當飯吃、當水喝的仙家養生小偏方!
- 一個奇穴,專治各種“不通”!每天捏捏手指,防治7大疾病,效果你意想不到!
- 拍打臀部,減肥不再是遙遠的夢!
- 中醫和好臉色!
- 喝三紅湯的孩子就能考上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