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六味地黃丸還強大的藥就在你嘴里,不用太可惜!
壹
《呂祖百字碑》有言: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呂祖,就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中的呂洞賓。
什么是長生酒?就是口中的唾。
唾為唾液中較為稠厚的部分,為腎精所化。由舌根處左金津、右玉液二個穴分泌而出,所以唾又可直接稱為金津玉液。它功用是滋潤口腔,幫助消化,補益腎精。
假若腎精不足,則唾液分泌減少。反之,唾得多或經常吐唾,就會耗損腎中精氣。
由于唾出于腎,所以古代養生家多主張舌抵上腭,以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唾液緩緩泌出,待口中津滿后咽下。
貳
吞津功效有二:
一為生于腎精,還補腎精;
二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當然,舌抵上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功效——那就是溝通任督二脈。
許多氣功在修煉時要求“舌抵上腭”,即舌頭輕輕抵住上腭部位,氣功學認為這是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梁,俗稱“搭鵲橋”。中醫學認為,督脈循背,總督周身陽脈,為陽脈之海;任脈沿腹,總任一身陰脈,為陰脈之海,舌抵上腭即可溝通任督二脈,使全身經絡接通,上下之氣通暢。平時“舌抵上腭”,可疏通氣血,條達經絡,清爽頭腦,強健體質,也有助于多產生津液潤喉。
如何做到自然貼到上腭去?那意境就是口象含著舌頭,小孩子就是含著舌頭的,所以小孩子涶津長流。大家試試,把舌頭自然含著,讓上腭觸到舌頭就行,不要管它觸及舌面什么部位。這樣含著舌頭不一會涶津就能滿口,這種作法就正確。在練功中,一般不要刻意“舌抵上腭”的,如感覺舌抵上腭不舒服,影響到練功入靜,就不用去要求這部位做到位。當通督后要接通任脈時,它自然會有種磁吸力讓舌頭貼到上腭去貫通任督脈的。
叁
單純舌抵上腭所生的唾,它的質地不如舌抵上腭同時神照丹田而生的唾。因為此液因腎陽蒸動,煉精化氣而生,它的質與尋常的唾大不相同,腎液隨氣之升,循督脈而升出于舌下,其味甘甜。這種液體生出來之后,則吞津下咽,用意循任脈送入下丹田。
注意,是用意念下送,而不是真去管這種液體是不是下去了。
再分享一個簡便之法,叫赤龍攪水。
《易筋經·十二段錦圖訣》說: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赤龍”就是舌,“神水”就是津液。
以舌頂上腭,攪口內之上下左右,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待津液滿口,分作三次吞下,心中暗想、心目暗看所吞津液,意送至臍下丹田。
《黃庭經》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干。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意思是說如此周而復始,自能使人肌膚光澤,顏如玉潤,氣如香蘭。
知道了吧,這本源之水、華池之水,它的滋陰作用比六味地黃丸還要強,因為它來源于自身。古人有句話,叫體內自有大藥,何須外求?這金精玉液不會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撕裂人插曲,西部世界第三季,密愛國語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2184.html- 標簽:,逍遙游 月關,重返八零初 小說,沈千月顧凌寒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比六味地黃丸還強大的藥就在你嘴里,不用太可惜!
壹 《呂祖百字碑》有言:白云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呂祖,就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中的呂洞賓。 什么是長生酒?就是口…
-
古訓,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這兩個字!
現代人養生的方式多種多樣,數不勝數,但是卻忘了,養生不如養心。 最好的養生,是內心慈悲。 《中庸》里講:“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
- 這八種食物,是殘忍的“衰老加速器”,每吃一口都在催你老!看看你吃過幾種?
- 上身胖是脾胃不好,下身胖是肝膽不好,肚子胖是什么?
- 身體的十大“止痛開關”,放到朋友圈,大家一定會感激你!
- 暝眩反應:大病將愈的征兆?
- 阿膠、蟲草,需要的人用是補品,反之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