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血脈比作人體的“江河”,把它治理好了百病不生!
中醫把血脈做了一個詩意的比方——人體的江河!從中醫視角,如何看待人體之“血”?與西醫有什么差異?為什么說血脈通暢則百病不生?血與五臟六腑是什么關系?本文為您一一專業解答!
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8%,它在血管中不斷循環著,為人體帶來了氧氣、營養物質,帶走了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生的廢物等。血中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血充足,人的面色紅潤、肌肉豐滿結實、毛發有光澤,精神十足;若血不足則會導致面色暗黃或者蒼白、皮膚干燥、毛發干枯、精神萎靡、肢體不靈活、記憶力也會變差。
“血的生成與腎、脾、胃關系密切,腎精和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現代醫學認為,造血與骨髓有關,尤其是存在于人體扁平骨、不規則骨中的紅骨髓,是生產血細胞的主力軍。
現代醫學中的血液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又分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里有膽固醇、凝血酶原、激素等多種物質。它們各司其職,如紅細胞為人體各組織提供氧分;白細胞如同人體的衛隊,防止外界細菌、病毒及異物的侵入;血小板有凝血作用,皮膚或臟器出血時能聚集止血,防止失血過多;血漿負責運載血細胞,運輸生命活動所需物質及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液流布于全身,營養人體周身,“營在脈中,衛在脈外……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李平認為,雖然中醫學中血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現代醫學中血的概念,但在對血液作用的認識上,中醫和現代醫學很多觀點都是一致的。
血與心、肺、肝、脾等有密切關系
《景岳全書·血證》中載,血“蓋其源源而來,生化于脾,總統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可見,血與心、肺、肝、脾等皆有密切關系。
1
心主血脈
“主”有管理和調節的意思,即心對血脈有管理作用,利用胸中宗氣推動血液運行,將血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各處,提供各器官需要的養分,并帶走產生的代謝廢物。《血證論》中載:“心竅中數點血液,則又血中之最精微者。”
人體血液的循環流動比作大自然中江河靠重力勢能差循環的過程。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心臟就像一個泵,收縮的時候把血液打到全身的動脈系統里,舒張的時候通過靜脈系統回收血液,使其再次回到心臟。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表現為面色紅潤有光澤,心胸暢達而愉悅。
人體血液的循環流動可比作大自然中江河靠重力勢能差循環
2
肺朝百脈
“肺朝百脈”是肺助心行血的生理基礎,全身的血液通過脈管聚于肺,完成氣體交換,再攜清新之氣輸布全身,實現“吐故納新”。肺朝百脈功能正常,表現為全身氣機條暢,毛發、指甲潤澤有光等。
3
肝藏血
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的作用。肝藏血,一方面可以濡養自身,防止肝火太旺或肝陽上亢,另一方面也可以像大自然中的湖泊一樣發揮儲蓄、調節作用。機體活動時輸散血液;機體靜臥時則使血液歸于肝。肝藏血功能正常,表現為情緒穩定、月經規律等。
4
脾統血
脾有固攝作用,運化水谷精微生成氣血,并使血正常循行于脈中而不外溢。脾功能正常,其統血功能正常,表現為身體無不明原因出血癥狀。
中醫范疇的血證≠現代醫學血液病
中醫學中的血證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火熱熏灼或氣虛不攝,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滲出于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疾患,如鼻衄(鼻出血)、肌衄(皮下出血)、便血、尿血、血精等。總之,中醫的血證是以出血為主的一類病證,涉及多個臟腑組織,臨床上可單獨出現,又常伴見于其他疾病。
現代醫學的血液病包括貧血,白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造血系統腫瘤。
血中問題,致百病變化而生
中醫認為,血是很多疾病的“胎基”,可以直接影響經絡、臟腑而致病。如血虛可引起眩暈、心悸怔忡、肢體麻木及多種虛損之病癥,血瘀可引起經絡痹阻及癥瘕等。
1
心血虛則百寒生
很多女生有手腳冰涼、腰腹部發涼、月經量少、痛經甚至不孕等血虛寒凝于胞宮的表現,這與氣血生化乏源、肝腎虧虛、沖任不足有關。中醫認為,心和脾是相關的,如果脾功能不足,心收縮無力,令人氣虛繼而引發陽虛,導致寒凝,就會出現以上情況。
2
損肺傷脈諸瘀起
眾所周知,吸煙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在中醫看來,煙屬辛辣之物,長期吸煙不僅可以導致肺部疾病,還容易積熱蘊毒。結合現代醫學來看,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壁,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血小板等進一步形成復合物附著在血管壁,就會形成毒損脈絡的情況。
不少常年吸煙造成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案例,很多都表現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膽固醇、血尿酸異常對血管的傷害。她指出,要防止血脈瘀堵,需要從調理脾胃和運動入手,提升體內氣血的質量。
3
血不歸肝雜病生
熬夜已成現代人生活工作的常態,這對健康危害很大。李平舉例說明:“如對人體很重要的凝血酶原以及許多蛋白都是由肝臟合成的。門診許多患者出現此類問題與其自身夜不臥,血不歸肝有很大關系。有些人甚至出現血壓升高。”
另外,長期熬夜,肝臟上的血竇得不到血的良好滋養,如果是肝病患者,則可能會進一步纖維化乃至發展為肝癌。
4
血中異物危害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常飲食中的糖類、脂類比例都增加了,使得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等附著在血管壁上,血小板進一步聚集,則會形成斑塊。
在中醫看來,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調,影響的不完全是氣血,還會產生痰濕、痰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如果堵在冠狀動脈,就叫冠心病;如果堵在心上則為心梗;堵在肺上就是肺栓塞;堵在顱內血管便是腦卒中;堵在下肢就是下肢血管栓塞。
5
血液與神志活動有著密切關系
無論何種原因形成的血虛或運行失常,均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癥狀。心血虛、肝血虛,常有驚悸、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的表現,失血甚者還可出現煩躁、恍惚、癲狂等神志的改變。
SQL Error: select * from ck.***_ecms_news where classid=8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3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10618.html- 標簽:,適合小縣城的41個投資,創造自己,赤雪情殤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中醫把血脈比作人體的“江河”,把它治理好了百病不生!
中醫把血脈做了一個詩意的比方——人體的江河!從中醫視角,如何看待人體之“血”?與西醫有什么差異?為什么說血脈通暢則百病不生?血與…
-
時下用黃芪泡茶,自有一番神秘功效!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產于我國華北諸省。黃芪來源於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清朝繡宮內稱其為“補氣諸藥之最…
- 肺火沒清好,危害真是大!這可不是嚇唬你,老中醫教你這樣清肺火!
- 兩勺紅糖一把香菜,可調胃病!
- 養肺先養氣,養氣按穴位,如此則男人精力盛,女人皮膚滑,老人少生病!
- 教大家刮痧輔助降血壓!
- 手臂上有個補腎穴,它的名字叫“尺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