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氣血,用中國式的方法來補!十大補氣血穴位,收藏!
《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
一、氣是什么
從中醫學上講,氣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既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具體物質,又是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總稱。這里的“氣”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有的人受了重傷,旁人會探一探他的鼻息,如果“沒氣了”,就表明這個人沒有生命了。常言道:“人活一口氣”,也常形容人活著為了“爭一口氣”,這些都是我們要講的“氣”。
氣的來源很多,有來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氣、來自飲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氣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腎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而生成。氣在人體內是不斷運動的,不斷出入、升降于各個臟腑、孔竅之間。人體所需的精微物質需要通過氣的運動傳輸到身體各個部位;人體新陳代謝之后形成的廢物、水液等變成汗、尿、便等排出體外,這一過程也依賴于氣的作用。
氣的不足稱為氣虛,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于調養,或久病耗損所致。氣不足則其推動、營養、防御等功能減弱。
二、血是什么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脈管中的富含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統于脾,布于肺,根于腎,有規律地循行脈管之中,營運不息,充分發揮灌溉一身的生理效應。我們攝入的營養物質都依賴于血液運輸到身體各個部位,所以脂肪、肌肉等的形成都依賴于血的灌溉與濡養作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長得白白胖胖的,就證明這類人的飲食質量很好,血液中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
血虛又稱血液不足。造成血虛的原因有生化乏源、失血過多、久病耗損等。
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氣和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處于很重要的地位。兩者都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氣和血一陰一陽,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氣有溫煦推動的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的作用。氣是人體的動力,血是這個動力的源泉,二者關系密切,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氣與血一向是焦不離孟的關系。血若無氣的統率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若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里的邪火。氣虛,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虛,人就會心悸失眠、形體消瘦、皮膚干燥、面色萎黃。
氣血兩虛是氣虛和血虛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氣血兩虛多因久病消耗、氣血兩傷所致。或先有失血,氣隨血耗;或先因氣虛,血化生障礙而日漸衰少,從而形成氣血兩虛。
中醫治病需“求之根本”,就是要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治療,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即是氣血虧虛時的主要治療原則。
如何 “補”呢?補法又稱為補益法,是運用具有補養作用的方藥,以益氣強筋、補精益血,消除虛弱癥候的治療方法。補氣適用于脾肺氣虛、倦怠乏力、少氣不足以息、自汗、脈虛大等癥;補血適用于血虛或失血。
四、中國人的氣血,用中國式的方法來補
和西醫比起來,中醫對生命有其獨特的認識,那就是經絡和穴位。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穴位(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邪氣所克之處。當臟腑有疾病或邪氣侵犯人體引起氣血功能失調時,也會在相應的腧穴上出現病理反應。
穴位不僅可以治療所在部位及其鄰近器官的病癥,還可以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距離臟腑、器官的病癥。運用針刺、艾灸、刮痧、拔罐、按摩等方法刺激作用于腧穴,可以達到疏通氣血、調和陰陽、通暢真元、邪去正安的治療目的。
人體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我簡單總結了 10個常用于補氣的穴位和10個常用于補血的穴位,需要時進行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病時可治療,無病能保健。掌握了這些穴位,勝過醫生開藥方。
五、人體十大補氣穴位
1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作用:外散脾臟濕熱之氣
2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作用: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3
膻中
歸經:任脈
位置: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集心包經氣血,可以緩解氣滯、氣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4
關元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作用: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
5
氣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作用:溫陽益氣、化濕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6
涌泉
歸經:足少明腎經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笫2、 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用: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
7
太溪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8
百會
歸經:督脈
位置: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作用:醒腦開竅、安神定志、升陽舉陷、通督定癇
9
肺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10
懸鐘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位于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泄膽火、淸髓熱、舒筋脈,平肝息風,舒肝益腎
六、人體十大補血穴位
1
血海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作用:運化脾血,引血歸經
2
天樞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肚臍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3
三陰交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踝骨的最高點上3寸處
作用:調和氣血,補腎養肝
4
隱白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足大趾的內側,趾甲旁邊0.1寸的位置
作用:調經統血、健脾回陽
5
髀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髖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作用:理氣和胃、健脾除濕、固化脾土
6
下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7
期門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該穴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8
章門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該穴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說明:足三里、關元兩穴補氣、補血功效兼有,此處不再重復列出。
七、另外一種補氣血的方法,泡腳
我再向大家推薦一種補氣血的方法,泡腳。俗話說,人老腳先老。腳被稱為人的“第二顆心臟”,要想身體好,應該時刻保護我們的腳。我們都知道“病從寒中來”,尤其對于女性來講,很多婦科疾病都由體寒引起。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她們的身體很容易出現氣血兩虛的問題。泡腳是調整氣血虛和體寒等問題的最好方法,長期堅持泡腳,身體會更好。
肝與腎有精血同源的關系。肝藏血、腎藏精,而精和血之間又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系。在腎經的活躍期(下午5: 00?下午7: 00)泡腳,可以疏通腎經,促進腎藏精的功能。肝經的活躍時段是凌晨1: 00?凌晨3: 00,傍晚泡腳之后,腎貯存足夠的精華物質,會使肝充分發揮藏血的功能。肝和腎的功能正常,人的睡眠自然好,身體自然棒。
一般情況下,泡腳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在泡腳后出現上半身不出汗、下半身出汗的情況,說明腎寒。這時可以邊泡腳,邊喝姜糖水或熱開水。有的人泡腳后上半身發熱出汗、下半身不出汗,這則是氣虛的表現。對于血虛的人來說,堅持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也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人體的皮膚既是保衛身體的屏障,又可以吸收藥物的藥性。當雙腳泡在充滿藥物的熱水中時,藥力可以借助水的熱力進入身體。根據自己的體質,我們可以配合適當的中藥來泡腳,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全面地調理身體的氣血。
一般來說,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里放1?2勺食鹽。水溫不要太燙,40°C?50°C的水就可以了。大約泡20分鐘后,用毛巾把腳擦干包起來。這樣泡腳不僅有明顯的通便效果,而且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腳臭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里面放點兒醋,不僅可以除腳臭、治腳氣,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在泡腳的水里加入生姜、陳皮和薄荷,可以暖脾胃、祛濕邪。
泡腳的水中放花椒,可以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痛經是體寒和氣滯血瘀引起的,可以選用白芍、益母草和當歸來泡腳。堅持用這個辦法泡腳,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對改善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問題也很有效果。
有風濕骨痛、怕冷怕涼的朋友,可以選用有溫通功用的干姜泡腳。
患糖尿病的朋友則可以用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泡腳,有降糖的保健作用。
泡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在泡腳的時候也有4個忌諱:
1、忌飯后泡腳或者空腹泡腳;
2、忌水溫過高;
3、忌泡腳時間過長;
4、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另外,處于經期或妊娠期的婦女不要泡腳,身體有出血癥狀的病人也不要泡腳。
健康始于足下,泡腳的關鍵在于堅持。有的人三分鐘熱度,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厭倦了,這樣永遠不會感受到泡腳的功效。無論是有規律的飲食,還是有規律的運動,只要堅持,健康就會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一步。
,伊美爾上市,迅雷哥在線觀看高清,小媳婦手機在線觀看完整版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9455.html- 標簽:,陸軍一號劇情介紹,600702資金流向,白素系列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中國人的氣血,用中國式的方法來補!十大補氣血穴位,收藏!
《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 一、氣是什么 從中醫學上講…
-
決心戒煙,這有十個驗方!
吸煙有害健康,幾乎人人皆知,但是能做到戒煙的人比較少。本文為大家介紹幾則戒煙方,凡有決心戒煙的人,不妨一試。 戒煙驗方五則 吸煙…
- 意想不到,藿香正氣竟然還有這些用途!
- 百病皆因“痰”作祟,中醫祛“痰”有妙招!
- 為什么要學中醫?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肝不好的人,睡覺時,有這四種跡象,沾一個,說明你“肝功”很差!
- 外行吃人參,內行只吃它!降壓、降糖特厲害,價格是人參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