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小麥,若是用的妙,就是一味難得的好藥!
01
臨床中你常用小麥嗎?小麥為心之谷,善養心氣,那么具體都有哪些妙用呢?本文介紹了小麥的臨床心得體會,相信大家讀完本文后,對小麥的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麥為心之谷,善養心氣,本草家多謂本品“面熱、皮涼”。今臨床所用系整小麥之陳者,則其性之平和可知。
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之甘麥大棗湯,主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相似于今之癔病。即用小麥,配合甘草、大棗,以益氣潤操,寧神除煩。
歷代醫家相當重視此方,許叔徽《本事方》、陳自明《婦人良方》,都載有使用本方之驗案。
葉天士對本方的應用尤具獨到之功夫,屢起大證,仔細分析臟躁之臨床表現,皆系精神方面的疾病,“躁”則是煩亂不安的意思,據此,臟躁之“臟”,指心臟也,小麥善養心氣,潤躁除煩為主藥,本方除治臟躁外,又可用于小兒夜啼、自汗盜汗、驚悸怔忡等癥,臨床凡神經官能癥而見頭眩健忘、心悸怔忡、心神煩亂、夜寐不實、多夢紛紜者,以此湯為主,隨癥加味,多收殊效。
02
有人以此湯制成糖漿劑,定名為“腦樂”,治療腦神經衰弱,甚受病者歡迎。甘麥大棗湯尚可治療百合病。考百合病多系心肺陰虛、余熱逗留所致,然亦有不少患者表現為心肺氣虛者,雖為氣虛,卻不任參、黃之溫補,此方甘平,用之最為熨貼,其小麥用量一般為30~60克,少則效微。
“甘能緩急”,小麥亦有緩解急迫的作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載:“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方中之小麥,即取其能緩急鎮咳。后人用小麥治沖咳、痙咳有一定效果,即受仲景此方用小麥之啟迪也。
汗為心液,心氣虛則汗外越,故小麥又有補心氣、斂汗之效能。一般治汗多用浮小麥,即干癟之小麥,淘之浮于水面者。小麥“面熱、皮涼”,浮麥有皮無肉,故其性甘涼,尤擅斂虛汗。
03
嘗以浮麥與玉米莖心(即玉米莖剝去粗皮)配伍,治療虛汗煩熱,極有功效。單用浮麥炒焦為末,每服6克,一日二次,連服一周,亦效。如無浮麥,陳小麥亦可,唯煎煮時以小麥完整不爛為佳。
小麥之苗亦供藥用。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報道麥苗有治黃疸之功,然以麥苗絞汁治黃疸,實早見于《千金方》。陳藏器《本草拾遺》亦謂麥苗“主酒疸目黃”,并可“消酒食暴熱”,這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小麥之麩皮亦有斂汗作用,可用治盜汗自汗,近人更用于糖尿病,其法用麥麩與面粉按6:4的比例,加適量食用油、雞蛋、蔬菜拌和蒸熟代飲食,在1~3月內可使尿糖、血糖下降,體重增加,全身情況顯著好轉。又,麥麩或浮小麥炒香,研細,每用6~10克,開水沖服,對于尿血、血淋亦有一定效果,可供參考。
,evm2.1,小肉餅我可以嘗一下嗎,念念 電影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14802.html- 標簽:,600771股票,洛天逍遙兵王最新章節,飄續集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常見的小麥,若是用的妙,就是一味難得的好藥!
01 臨床中你常用小麥嗎?小麥為心之谷,善養心氣,那么具體都有哪些妙用呢?本文介紹了小麥的臨床心得體會,相信大家讀完本文后,對小麥的應…
-
腹瀉、牙痛、便秘、反復感冒的中醫“方子”,一味藥就靈!
不少名醫因善用某種中藥而被人們用藥名昵稱,從明代被叫成“張熟地”的張景岳,到現代因善用大黃而被稱為“焦大黃”的焦東海…… 下…
- 一進補就會燥熱、煩躁不安、流鼻血、口干……怎么辦?
- 這三個時辰一定要睡覺,否則一身病!
- 中國人的氣血,用中國式的方法來補!十大補氣血穴位,收藏!
- 決心戒煙,這有十個驗方!
- 意想不到,藿香正氣竟然還有這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