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婦科病,金匱要略用了這七個方!
《金匱要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對婦女病的妊娠、產后、雜病論述較詳,為后世婦科專書奠定了良好基礎,辨證立方,迄今仍不失其實用價值,茲就筆者臨床所及者述之。
一、桂枝茯苓丸
此方為婦人患病癥瘕者設,癥瘕多由氣血瘀阻,治以攻瘀破結為主,桃仁,牡丹皮、芍藥(芍藥用赤芍),實為本病主藥,但癥瘕為陰氣,得陽始消,用桂枝以溫通,陽失運則水液易停,用茯苓等以滲利,二藥實具點睛之妙,故以名方。
例:劉某,女,農民,32歲。經來少腹脹痛,淋漓不斷,反復不愈3月余。B超示子宮較正常,輪廓清晰,子宮后方可探及7.6cmx6.5cm混合性包塊,以液性為主,提示宮后畸形瘤,擬用手術治療,因患者拒絕而就診于余。面色不華,舌苔白潤滑,脈沉緩,處方:桂枝6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8克,當歸12克,鱉甲12克。
10劑后下腹脹痛減輕,經量減少,但覺頭暈神疲,原方加西黨參15克,續服10劑,經血凈,腹無脹痛,B超復查包塊明顯縮小,更以補益氣血加活血化瘀之品收功。
按:婦人經血過多,類用止血益氣之劑,本病診為宮瘤,按中醫癥瘕治療,以桂枝茯苓丸作湯劑,蕩滌之功較速,加當歸補血,鱉甲破癥,不止血而血自止,足見“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又本方加當歸、丹參、益母草,用于原發性痛經,脈舌無熱象者,亦有顯效。
二、當歸芍藥散
此方一見于妊娠篇,一見于雜病篇,均以腹中痛為主癥。婦人腹痛之原因較多,要以氣血郁滯為主,方以歸、芍養血,苓、術健脾,川芎行血,澤瀉利水。筆者經驗,妊期羊水過多,可以此為主。
例:朱某,農民,26歲。結婚3年,懷孕3次,均以羊水過多,未至6月而胎死,近2月經事不行,頭暈神疲,惡心欲吐,鑒于既往,求為早治,脈虛滑數,舌苔薄白潤滑,孕免試驗(+)。處方: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川芎6克,砂仁6克,桂枝5克,巴戟天10克,菟絲子10克。囑服4劑,向后按月遞增2劑,至預產期方止,未予復方,足月平產一女嬰。
按:羊水過多,多由脾腎陽虛,水液停聚,方用當歸芍藥散養血安胎,健脾利水;加桂枝、砂仁溫化,菟絲子、巴戟天以補腎,脾腎得溫,水液自行,無羊水過多之患,故能足月平產。
三、膠艾湯
妊娠2~3月內,如見腰酸背痛、陰道出血常為流產先兆。膠艾湯安胎止血,可奏保產之功。
例:劉某,護士,25歲。結婚2年,流產1次,月經近2月未潮。5日前騎單車外行,歸后即腹痛腰脹,陰道下血,量不多,婦檢為先兆流產,脈虛數,舌苔薄白潤滑,處方:當歸10克,熟地黃12克,白芍12克,川芎4克,阿膠10克,艾葉5克(炒炭),甘草5克,杜仲10克,黃芪12克,炮干姜4克,服4劑后血止,腹痛腰脹大減,但感頭暈食欲不振,原方加西黨參12克,白術10克,續服4劑,足月平產。
按:膠艾湯之治療范圍較廣,諸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妊娠或產后下血,屬中醫崩漏范疇,而無實質性病變者,均可用之,本例有流產史,沖任已虛,以行車震蕩,故有流產之征。方用膠艾湯固攝沖任,補養氣血,復參膠姜湯意,加炮姜以溫中止血。如舌苔黃,去黃芪、炮姜加黃芩,以生地黃易熟地黃。
四、當歸貝母苦參丸
小便難為婦科臨床所習見,固不限于妊娠,例用清熱利尿之劑,本方以當歸養血,苦參清熱,又以肺為水液之上源,用貝母以清肅,或謂貝母令人易產,證之臨床,殊不足信。
例:周某,農民,24歲。妊娠近5個月,小便頻數10余日,經婦科用青霉素及氟哌酸等藥,病情時有反復,就診于余,脈滑數,舌質紅,苔薄黃,尿檢:紅細胞(++),白細胞(++)。處方:當歸10克,浙貝母12克,苦參10克,金銀花12克,甘草梢6克,淡竹葉8克,6劑后癥解,尿檢無異,原方加白芍10克,續服5劑,痊愈。
按:妊娠小便痛,后世稱為子淋,方以當歸貝母苦參丸作湯,加金銀花、甘草梢以清熱利尿,臨床上如腎盂腎炎、尿道炎等均可用之。
五、竹皮大丸
方書謂產后宜溫,不知陰血暴亡,陽易上亢,最易發熱,治宜清熱養陰,竹皮大丸用白薇、竹茹以除煩止嘔,石膏清熱,甘草和中,桂枝之用原為矯正石膏之寒,如見熱象,可以不用。
例:高某,農民,26歲,產程較長,外陰受損,3日惡露不多,少腹隱痛,發熱汗出,嘔吐口渴,經用青霉素注射及柴胡四物湯內服乏效,請余診。查體溫40度,脈洪大,舌苔黃,質紅少津,汗出,心煩不安,食入即吐,處方:白薇10克,竹茹12克,生石膏18克,甘草3克,知母10克,丹參12克,白芍10克,2日進3劑,熱退嘔止,煩渴亦解,惡露較多,少腹不痛,脈略數,舌苔薄黃,轉以竹葉石膏湯加減,3劑痊愈。
按:本病經婦產科診為產褥感染,大熱、汗出、口渴、脈洪大,實屬陽明熱熾,熱盛傷陰,但系產后,惡露少而腹痛,深恐血熱互結,面赤心煩,尤懼陽亢致冒。方以竹皮大丸合白虎湯,已具清熱除煩之功,加丹參以活血去瘀,白芍以養血斂陰,證屬純陽,故去桂枝,病情較劇,進藥亦速,脈證方藥相應,故奏效亦速。
六、溫經湯
此方看似復雜,歷代諸家于經文亦多爭論,但從婦人年五十所下血、帶下、暮熱等癥,當為氣血兩虛、沖任不固。臨床用此,以經來淋漓不斷,腹痛腰酸,脈虛苔白,更年期月經紊亂者為宜。
例:蘇某,工人,49歲,月經半月一至或1月一至,淋漓不斷近1年。B超:子宮及附件無異常,婦科診為更年期綜合征。用黃體酮、雌激素多次,反復不愈,漸致面色萎黃,頭暈乏力,腰酸腹痛,脈沉細、舌質淡。處方:參須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制半夏8克,川芎5克,阿膠10克,淡吳茱萸5克,桂枝5克,菟絲子10克,杜仲10克,炮干姜5克,艾葉5片(炒炭)。10劑后經血已凈,面色轉華,腰酸腹痛均減,續以右歸飲加減,自后經斷而康。
按:本例年近50,已屬絕經期,但月事仍不以時下,診為更年期病變,似無疑義,方以溫經湯為主,苔白脈細,證屬虛寒,故去牡丹皮、麥冬,沖隸少陰,加菟絲子、杜仲以補腎,生姜易炮姜加艾葉炭以止血。更年期月經紊亂,證屬沖任虛寒者,用之輒效。如口苦咽干,去桂枝、生姜、半夏,加女貞子、墨旱蓮、地骨皮以清熱養陰。
七、大黃甘遂湯
此方治少腹滿如敦狀,水與血俱結在血室者,方以大黃通下,甘遂逐水,阿膠養血,邪氣實正已虛,故攻與補同用。
例:陳某,女,49歲,絕經年余,2月前月事來潮,3日而凈,后又2月不行,漸覺少腹脹滿,未予醫治,近10日少腹痛脹加重,食減神疲,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澀,面色不華,聲低氣短,脈細數,舌質淡,少腹脹滿拒按,雙下肢有凹性水腫,處方:大黃12克,甘遂4.5克,阿膠10克,白人參8克,1劑而二便俱通,血塊與水糞雜下,2劑而腫脹消,轉以調理氣血之劑,不半月而安。
按:本患者月經不行,少腹已有蓄血,蓄血者小便當利,今小便艱澀,故為水血俱結,方用大黃、甘遂以攻其實,人參、阿膠以扶其正,相互為用,相得益彰。臨床上如子宮癌、卵巢腫瘤等,少腹脹痛、二便艱澀、痛楚難堪者,用此方亦有緩之功。
,neogeo游戲下載,foundersc,鸞劫:梅花妝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2622.html- 標簽:,久聯發展,三國群英傳11單機版,蘇子寒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治療婦科病,金匱要略用了這七個方!
《金匱要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對婦女病的妊娠、產后、雜病論述較詳,為后世婦科專書奠定了良好基礎,辨證立方,迄今仍不失其…
-
中醫強調平衡,為什么我們總是強調扶陽?
怎么理解這個平衡呢?我們應該有一個大平衡的思想,在平衡之中有不平衡。 我們要有一個大平衡的觀點,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升有降,這…
- 甲狀腺結節,用它泡腳,就能治好!
- 這五個征兆顯示你的腎是健康的!
- 孫思邈,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 狂犬病,古老的中醫方子可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