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的時候咳嗽怎么破?道醫的三個妙方真管用!
古人認為,秋季是一個悲傷的季節,殊不知也是一個疾病高發的季節。從道醫的角度來看,秋季的肺部疾病尤其要多,這不僅跟時令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是道醫理論所描述的“天人相應”的一種表現形式。
壹
在秋季,天干物燥,而對于人體來說,“燥邪犯肺”的疾病就會增多。這種時令的疾病,自古以來,也受到了很多醫家的肯定與重視,比如,清代著名醫家喻嘉言曾提出“秋傷于燥”之說,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也提出:“燥氣上受,先干于肺,令人咳嗽。”所以在秋季,各個醫院、診所內突然增加了很多咳嗽的患者……
有意思的是,這個時候的咳嗽患者的癥狀大多集中表現為:咽干咽癢,咽候疼痛,聲音嘶啞,干咳無痰,或連聲嗆咳,或咳嗽痰少、黏稠難咯,同時伴有口鼻干燥,甚至鼻腔輕觸見血,皮膚干燥,大便干燥,小便黃少等,舌紅,苔薄白而干。為什么會這樣呢?道醫認為,燥邪最易耗傷人體津液,所以燥咳證往往是無痰或痰少、黏稠難咯;口鼻皮膚干燥,大便干燥、小便黃少等也是燥邪傷津的表現。
如果染上了燥咳該怎么辦呢?在臨床上,若燥痰被醫生誤認為了寒痰或濕痰,而誤用溫燥的藥物,比如麻黃、干姜,細辛,半夏等,則更容易加劇津液耗傷,反而增加痰液的黏度,更不容易咯出,阻塞氣道,使病情加劇,有如火上澆油!所以,正確的治療燥咳顯得尤為重要。
貳
那么,燥咳的正確治療方法是什么呢?應當是潤肺宣肺,以利于稠痰的排出,正如《溫病條辨 》總結的那樣:“燥證則唯喜柔潤,最忌苦燥 。”這對于燥咳的治療很有臨床指導意義 。
在潤燥方藥中,首推清燥救肺湯和桑杏湯。清燥救肺湯是清代醫家喻嘉言發明的,由桑葉、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膠、枇杷葉、人參、麥冬、杏仁等組成。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人參可用沙參代替,如果是干咳痰少、口鼻干燥的可以用北沙參代,因為北沙參是傘形科珊瑚菜的根,養陰潤燥作用更好;如果痰多的話,可用南沙參代,南沙參是桔梗科的,祛痰作用更好。
當然,這樣也可適當降低治療成本!對于痰多的兼證,可以加川貝母、瓜蔞仁等藥以潤燥化痰;如果熱甚、咯痰黃稠,可以加黃芩、魚腥草、蒲公英等藥;如果連聲嗆咳的,還可加五味子、烏梅等酸澀藥味,收斂肺氣以止咳。
桑杏湯是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所發明,由桑葉、象貝(即浙貝)、淡豆豉、梔子、梨皮、杏仁、沙參(南北沙參的選用依據同前面清燥救肺湯的內容)等藥組成。
叁
從上述兩個方子里,我們注意到,清燥救肺湯與桑杏湯中均有桑葉、貝母二藥,為什么會都有這兩味藥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藥的特點吧。
桑葉這個藥,味苦、甘,性微寒,歸肺、肝經。寒可祛熱,甘寒養陰,因此,桑葉既可清肺熱,又可潤肺燥,是燥咳證的首選藥,我曾經多次在治療秋季燥咳證時發現,只要一加桑葉,患者馬上反應咳嗽明顯好轉!
貝母這個藥,味甘平,性涼,歸肺、胃經,老百姓也知道它擅長于止咳化痰,所以,民間經常單用貝母粉來治療咳嗽。
桑杏湯中既有貝母,又有梨皮,這也是為什么老百姓經常用雪梨蒸貝母來止咳的處方來源或依據所在!
肆
當然,川貝母因為藥材資源少,價格也比較昂貴;浙貝母相對來說便宜得多,浙貝母也有較好的止咳作用,而且清代名醫吳鞠通的桑杏湯中也明確提出來用象貝,所以,咱們在用止咳方藥時完全可以用浙貝母代替川貝母。
在潤燥方藥中,除上述的兩個經典方子外,還有宋代醫學家錢乙在《小兒藥證直決》中記載的瀉白散,也是對燥咳證療效較好的方子。瀉白散由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用大米,或珍珠米)等組成。
以上三個潤燥方藥(清燥救肺湯、桑杏湯、瀉白散)主要是針對溫燥咳嗽證的治療。如果患者感受的是涼燥之邪,出現了涼燥(涼的程度次于寒)咳嗽證,那就另當別論了!
,中行客服電話,網上炒白銀,真心付出換來卻是寒心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4378.html- 標簽:,大著肚子奔小康,深中華a,吳利忠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秋意正濃的時候咳嗽怎么破?道醫的三個妙方真管用!
古人認為,秋季是一個悲傷的季節,殊不知也是一個疾病高發的季節。從道醫的角度來看,秋季的肺部疾病尤其要多,這不僅跟時令有…
-
晨起五個現象,說明你越來越老了!
衰老是人的正常生理過程,也是每個人都不希望的事情,那么該如何判斷自己正在走向衰老呢,其實我們的身體會為你提示衰老的警…
- 男女同補一個方子,調氣色、養肝臟!
- 晚餐決定你的體重和壽命,那么晚上餓了該吃什么!
- 人到中年毛病多,這味藥能對付?
- 身體虛怎么辦,教你一招補全身!
- 胖補氣,瘦補血!氣血平衡才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