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自帶補腎的“六味地黃丸”,你要是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六味地黃丸”算是中藥里面老百姓耳熟能詳?shù)拿郑浞梅奖恪⑿Ч玫奶攸c俘獲了廣大群眾的好口碑。至今,它也是中成藥里面的佼佼者。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yī)學補益劑中的補陰劑,是治療因陰盛而引起各種病證的代表方。其源于《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而成,方藥組成是:熟地黃24g,山茱英12g,干山藥12g,澤瀉9g,茯苓9g,丹皮9g。
方中有三補三瀉,即: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稱為三補,熟地黃滋腎填精以養(yǎng)腎陰,山茱萸溫養(yǎng)肝腎以養(yǎng)肝血,山藥補益脾胃以益脾陰;澤瀉、丹皮、茯苓稱為三瀉,澤瀉瀉腎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濕。補中有瀉,是為了使補而不膩。
我們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神奇而又神秘的整體,許多時候、許多疾病,我們人體是可以自愈的,靠的就是我們人體的自療秘方。比如,我們人體本來就自帶“六味地黃丸”。
所謂人體自帶“六味地黃丸”就是指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然谷穴、行間穴、大都穴這六個人體穴位。
其中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可以補益腎、肝、脾,屬于三補;然谷穴、行間穴、大都穴可以瀉腎、肝、脾之火、濕,屬于三瀉。以上六個穴位配合起來,便組成了人體自備的六味地黃丸。
一、三補
1
太溪穴
位于足內踝后方和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原穴。按摩太溪穴既能補腎陰,又能補腎陽。
2
太沖穴
位于足背側,當?shù)?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jīng)的原穴。可以滋肝陰,也可以抑肝陽。已有多項研究證明,太沖穴可治療高血壓、失眠、呃逆、耳鳴等疾病,效果尤為明顯。
3
太白穴
位于足內側緣,第1 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是脾經(jīng)的原穴。可以補益脾胃,治療脾胃虛弱。臨床常也可用于治療局部關節(jié)疼痛,尤其是痛風性關節(jié)炎。
二、三瀉
1
然谷穴
位于內踝前直下一寸,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滎穴。此穴能夠通絡止痛、滋陰降火,尤其是降腎之虛火,而且對男女生殖泌尿系統(tǒng)、腎與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位的病變有較好的療效。
2
行間穴
位于足背側,當?shù)?、2趾間, 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屬足厥陰肝經(jīng)的滎穴,清瀉肝火力強,有醫(yī)家用其治療高血壓、肋間神經(jīng)痛、睪丸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且療效顯著。
3
大都穴
位于足趾第1 跖趾關節(jié)遠端赤白肉際凹陷中,為足太陰脾經(jīng)滎穴,因本穴五行屬火,火穴可泄熱,故本穴可健脾和胃、清熱利濕。也有研究證明,其治療中風偏癱在改善下肢運動功能方面療效較好。
以上六個穴位的按摩養(yǎng)生法我們都可以嘗試,尤其適用于腎陰虧損的患者,有潮熱盜汗、遺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的朋友們不妨試試。
都說“是藥三分毒”,穴位則不同,穴位具有良性、雙向調節(jié)的優(yōu)點,因此不用擔心像服中藥一樣帶來滋膩的副作用。僅用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然谷穴、行間穴、大都穴六個穴位就可以獲得與六味地黃丸類似的功效。知道了這些,六味地黃丸我們可以不用去藥店買,試著在自己身上找找。
,浮世愛,被禁止的愛,開什么店好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19116.html- 標簽:,官風寶氣,大領導小妻子,青春有你3在線觀看免費高清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人體自帶補腎的“六味地黃丸”,你要是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六味地黃丸”算是中藥里面老百姓耳熟能詳?shù)拿郑浞梅奖恪⑿Ч玫奶攸c俘獲了廣大群眾的好口碑。至今,它也是中成藥…
-
1個動作3分鐘,頸椎腰椎都好了!
有的人說,生命在于運動,有的人提倡長壽需要靜養(yǎng),名中醫(yī)陳意說:生命在于平衡,并非多動或少動這么簡單。對于養(yǎng)生,他有一套私家…
- 了解睡覺姿勢這一點點的區(qū)別,做了補腎不做敗腎!
- 世上最好三種“長壽藥”,你一定要知道!
- 當你停止吃肉,這些奇跡就會出現(xiàn)!
- 你有多少壞情緒就有多少“病”,這些情緒要不得!
- 五種食物千萬不要在晚上吃,會讓你失眠還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