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中國全民皆脾虛!
中國人最容易“脾虛”了,即便沒有明確的疾病, 但“脾虛”仍舊是很多國人的生命狀態。之所以如此,首先,中國人用心多于用身;其二,中國人有從“溫飽不足”到“小康”的巨變;其三,中國人肌肉力量相對弱。想改變這種“脾虛”的宿命,必須選擇適宜的飲食和鍛煉。
中醫說的“脾”,不是腹腔中那個長條的器官,不是西醫的脾臟。中醫的“脾”指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所以,“脾虛”的時候,多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其中包括消化系統,造血系統,甚至生殖系統,以及身體的運動機能。“脾虛”的時候, 就是這些系統的功能可以分別甚至整體不足,而器官功能的變化,往往是疾病開始的前期,甚至是從亞健康向疾病過度時期。
中醫講,“思慮傷脾”,思慮是中醫“心”所管的,屬于火,而脾屬于土。按照五行學說,火生土,火是土之母,心思過重的人自然胃口不好,容易生病。如果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是精神壓力所致,大腦皮層對下層的指揮失靈了或者出昏招了,中國人更擅長用腦子,甚至用心術,這就增加了“脾氣”受損的幾率。
中醫說的脾,是主肌肉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多是脾虛,肌肉的過勞和過逸都會影響到脾。過去,中國人靠勞作為生,過勞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氣;現在,中國從溫飽不足變成小康了,體力活動銳減,結果又從過去的肌肉過勞,變成了現在的過逸,過逸就要用進廢退,同樣是對脾氣的削弱。
另一點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體質特點。中國男人少有肌肉壯碩者,白面書生,弱不禁風曾經是既往國民的常態,甚至符合傳統審美,所以才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褒貶。
中國女人高發的疾病之一是漏尿,一般在五十歲之后,因為咳嗽,大笑甚至奔跑而出現小便控制不住,這和生育多少沒直接關系。非洲的生育率比我們高很多,但那里的女性無此尷尬,就是因為我們不是肌肉有力的體質類型,這也是中國女性更容易出現垂臀平胸,更容易有“黃臉婆”的問題,而黃色,是脾氣不足時必然顯現的顏色。
不獨運動用到的肌肉,胃腸道的肌肉也同樣,所以大便不成形,吃了硬質的食物消化不良等也是我們常見的問題。因此,喝粥是中國的民族習慣,而歐洲人卻吃意大利面,后者的堅硬顯然是被我們脾虛的體質本能就會拒絕的。
鑒于此,讓中國人民“全民補脾”也不為過。具體說,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適度地鍛煉肌肉,放松心情,這三點應該是中國人的養生方法。《黃帝內經》講的“五谷為養"已經為國人選擇了谷薯類,糧食類這種最清潔的生命能源,更能使人“靈肉合一”修身養性的太極拳,也向來是養生大家乃至長壽者的多選。
脾虛的表現和調理方法
脾氣受傷后有兩種表現, 越來越胖或者越來越瘦。如果是思勞傷的脾, 脾氣虛可能表現為越來越瘦; 如果不是因為心情, 而是因為懶, 因為久坐、不運動導致的傷脾, 體內垃圾毒素逐漸堆積, 人也就越來越胖, 而且是虛胖。
方法不靠譜, 當然越減越肥。
我們總能聽到 “過勞死” 的新聞報道, 事實上, “過勞死”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過勞引起的更多問題是“過勞肥”,就是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這是很多人的經驗。為什么會如此?就是因為過勞傷的首先是脾, 脾氣虛了,代謝能力下降, 能量過多地存留在體內,人就變肥胖了。這種胖子肯定是脂肪多、肌肉少的。“十個胖子九個虛”,這里的“虛”指的就是脾虛。
對此, 金元時期的名醫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早就清楚地提到了:“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 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氣分,則能食, 脾虛則肌肉削, 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
這段文字里包含了幾種狀態和體形:
首先是“能吃且胖型”。這種胖很明顯是吃出來的, 是胖而不是肥, 而且常見于年紀輕、正處于發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們的胖是比較結實的,主因就是飲食過量。這應該不能算病,只需要控制食欲、加強運動就可以了。
其次是能吃且瘦型, 或者是雖然吃得少, 人卻很胖。這兩種情況顯然都是病態。
先說“能吃卻瘦型”。很多人怎么吃都不胖, 通俗地講, 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腸過”了,這就是脾氣虛的問題。我見過一個很秀氣的女孩子,特別能吃,而且特別喜歡吃肉, 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瀉光,所以她放開了吃也不會有長胖的風險。她身邊的女孩子都羨慕她的這個“優點”。
其實,這種“優點”早晚要變成缺點的, 因為脾氣虛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身體不吸收,肯定還有不能代謝或者代謝能力減弱的問題。只不過前面提到的這個女孩年紀輕,代謝問題因為年輕、生命力旺盛而暫時不明顯。到40歲以后,整體的代謝能力下降, 脾氣虛導致的代謝無能的問題就會加重, 那個時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胖子。即便到了那時,她仍舊還會有腹瀉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是李東垣說的 "少食而肥型" ,就是我們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那種人。這是典型的脾氣虛, 也很可能是那個吃牛排而不胖的女孩子的未來。這種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肌肉無力。所謂“肥而四肢不舉”,就是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 而是脂肪多, 所以運動起來仍舊無力,他們的脾虛和肥胖都是過勞所致。
這種過勞主要是因為心力交瘁, 是思慮過勞。中醫五行中, 火生土, 而火對應的是心, 土對應的是脾。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這也是為什么過去的文人、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給人“手無縛雞之力”的脾虛印象,他們的脾虛就是因為用腦過度、心思太重導致的勞心所致。
脾氣虛、代謝能力弱,脂肪之類應該消耗出去的“臟東西”就要停在身體里,李東垣稱其為“邪氣盛”。這種停留在人體內的“臟東西”,中醫叫“痰濕”,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 一般體內都有痰濕,需要通過補脾祛除痰濕的辦法來減肥。
這種脾氣虛導致的“過勞肥”,是當今最常見的。在忙碌的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暇管住自己的嘴的,抓到什么吃什么,湊合填飽肚子而已,自然不能斟酌飲食的熱量, 也顧不上節制, 這就加重了肥胖的程度。有的人雖然不胖,但體檢時卻發現得了脂肪肝, 大家開玩笑說他僅有的脂肪還長在了肝上。這種情況在經常熬夜、值夜班的人身上更多見,即便他們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即便吃的夜宵的熱量很低,但仍舊難免會發胖或者得脂肪肝。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理論, 是因為他們在肝經值守的“丑時”,也就是夜里的1~3點,沒有讓肝臟休息,導致了這種代謝紊亂。事實上,這種違背正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更是對脾氣的消耗。
“過勞肥”的人,減肥總是不成功, 因為“脾氣虛”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節食、腹瀉來改善。節食和腹瀉甚至還會加重脾氣虛的癥狀,所以他們的減肥總是剛開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顯了,或者體重很容易又反彈回來。畢竟我們要消除脾氣虛這一導致過勞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還有一種與前面那個可以大吃肉,但仍舊很瘦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是“能吃且瘦型”,類似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虛性亢奮的結果,對此,中醫歸結為“胃火盛”。這種人不僅總是餓, 還很容易渴, 他們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來說,要明顯地呈現出病態,人會顯得很憔悴,皮膚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只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終是不是因為脾氣虛引起的, 你在減肥的時候, 還是可以求助于很多藥物的。只是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沒有標明“減肥”這個功效,但是它們能從根本上改善脾氣虛的癥狀,減肥就成了這些經典方劑的意外收獲了。
比如“補中益氣丸”, 它是寫《脾胃論》的李東垣創制的。這是一種可以長期吃的補脾藥, 它的減肥效果是隨著脾氣的強健而實現的, 表面上是在減肥,實際上是在修補過勞給身體造成的影響。所以你用“補中益氣丸”來減肥的話,肯定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擔心反彈問題。
1
補中益氣丸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
主要成分:黃芪(炙)、甘草(炙)、白術、人參、當歸、升麻、柴胡、陳皮
還有就是“參苓白術丸”,它是宋代就有記載的一張名方,作用比“補中益氣丸”要和緩,更適合于脾氣虛,尤其是因為脾氣虛而渾身有些浮腫、虛胖的人,可以長期服用。
2
參苓白術丸
功能主治: 補脾。用于長年腹瀉、大便不成形。因脾氣虛而渾身浮腫、虛胖
主要成分: 人參、白術、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干草(炙)
另外,適合脾虛人用來減肥,同時還可以使面容、身材變得緊致的方子,當屬漢代張仲景始創于《傷寒論》中的“五苓散”了。
3
五苓散
功能主治: 化氣利水, 健脾祛濕。用于膀胱化氣不利, 水濕內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
主要成分: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
總結:能吃但是很瘦型,以及食少而胖者,皆屬于“脾氣虛”,可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五苓散。具體需要服用哪種中藥,需咨詢當地醫師。
乏力明顯者可以服用補中益氣丸,因氣短,心慌為主者可用歸脾丸。腹脹,便溏者可以參苓白術散等。
少吃消炎藥,慢性病人一般脾氣虛
即便你確實有炎癥,有慢性感染,比如你的泌尿系統感染、盆腔炎,甚至慢性咽炎、慢性闌尾炎總是復發,你也不要僅僅盯著消炎藥了,不妨增加一點兒補脾的中藥,比如黃芪。至少在服用消炎藥的時候配合點兒,如黃芪15克、大棗5枚、甘草5克,每天煎1劑,早晚各吃1次,你肯定能感到很舒服,炎癥也能快一點兒消退,因為黃芪這類補脾氣的藥是在幫你提高白細胞的戰斗力。
既怕冷,也怕熱,也是脾虛
久坐傷脾,要適量運動。因為中醫的脾是主肌肉的,久坐,就是缺乏運動,肌肉無力自然會反過來累及脾。
脾氣受傷后有兩種表現,越來越胖或者越來越瘦。如果這個人因為思慮過度,起因在于心情,他的脾氣虛可能表現為越來越瘦;如果不是因為心情,而是因為懶,因為久坐、不運動導致的傷脾,體內的垃圾、毒素逐漸堆積,人也就越來越胖,而且是虛胖。后者在現在更多見,它的直接后患就是催生糖尿病等富貴病。
如果你遇到了脾胃被油膩、寒涼所傷的狀況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脾胃休息。而讓脾胃休息的最好食物就是熱粥,大米、小米熬的粥都可以,嚴重虛弱的甚至可以從喝米湯開始。醫史上記載過很多被判不治的危重病例,嚴重到連藥都吃不進去,后來遇到名醫,就是從米湯開始喂起,一點點地扶養脾氣,等待脾氣的慢慢恢復,從而最終康復。
,傅雷家書下載,11歲男孩徒步2700公里跨國見奶奶,上海萊士002252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29055.html- 標簽:,電磁輻射測試儀,個人檢視剖析材料,年輕的母親4先韓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是什么造成中國全民皆脾虛!
中國人最容易“脾虛”了,即便沒有明確的疾病, 但“脾虛”仍舊是很多國人的生命狀態。之所以如此,首先,中國人用心多于用身;其…
-
中醫藥危機:中藥太假?還是騙子太多?
說到“中藥太假”一事,對于中醫界而言,那是一肚子苦水和憤慨! 所謂的“醫好、方對、藥無效”,指的就是近年來中藥材或中藥飲…
- 高血壓的病根在肝在腎,四種方法對癥趕走它!
- 水煮一物,降"五高"!不是藥不損肝,名中醫都吃它!
- 胃不好,都是自找的!戒不了這些,怎么養都沒作用!
- 按手腕一個地方,搞定十大疾病!(幾秒學會)
- 核桃仁是腎結石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