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氣、血,對照一下你到底是哪里虛?
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
1、陰虛--忌辛燥,宜菊花、梨
癥狀:手足潮熱汗出、心煩、口舌生瘡
2、陽虛--忌生冷(蝦蟹)宜羊肉、阿膠
癥狀:畏寒怕冷、腹瀉、乏力、精神不振
3、氣虛--山藥、阿膠、茯苓、薏米。
癥狀:四肢乏力、容易困倦、食欲不振
4、血虛--避免辛燥,宜紅豆、阿膠、紅衣花生、紅棗
癥狀:面色無光、心慌、月經不調
一、氣虛癥
泛指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甚至懶言少語,平日出汗多。本癥在臨床上,可隨疾病出現的臟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見:
肺氣虛者:癥狀為咳嗽聲音低、咳痰無力,易得感冒。
心氣虛者:癥狀為面色蒼白、健忘、心燒等。
腎氣虛者:遺精、夜尿多。
脾氣虛者:飯后胃部脹滿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飯量少。
二、陰虛癥
往往表現為體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發(fā)熱或手心、足心發(fā)熱。具體又分為:
肺陰虛: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睡眠狀態(tài)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稱盜汗)。
脾陰虛:不思飲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惡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結,消瘦。
腎陰虛:腰困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遺精,脫發(fā)、齒搖。肝陰虛:頭暈、頭痛,眼干,怕光,兩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夢,指甲光澤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腎陰虛常常同時并見,肝陰虛可到腎陰虛,腎陰虛??芍赂文I虛。
三、陽虛癥
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fā)冷、發(fā)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癥在夏季癥狀較輕,冬季癥狀則加重,且常由氣虛癥進一步發(fā)展為陽虛癥。
脾陽虛癥:食欲減退,胃部喜歡溫熱,按壓后胃部舒適,口淡無味,喜歡熱飲,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腫,面色虛白,女性白帶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溫痛減,遇冷加重。
腎陽虛癥:腰部、膝部酸困、發(fā)冷,肢體怕冷,小便清長或遺尿,浮腫(以腰下多見),陽痿遺精,女性表現為不孕或黎明前臍周圍作痛,腸鳴腹瀉,瀉后痛減消失。
心陽虛癥:心慌,胸悶,胸憋氣短,心中空虛,易受驚嚇,驚嚇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區(qū)疼痛。
四 、血虛癥
面色發(fā)黃或面白無色澤,口唇顏色淡,頭暈,失眠,女性月經量減少,周期延長,甚至閉經,皮膚無光澤,頭暈常在勞累后發(fā)作或加重,指甲蒼白,頭痛程度較輕,遇勞累后加重,常兼有氣虛的癥狀,如懶言少語,疲乏無力,汗多。
心血虛:心慌,心煩,失眠,多夢,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發(fā)生在體質虛弱者。
肝血虛:看東西時兩眼昏花、干澀,指甲無光澤、色淡、脆而薄,甚至變形,夜盲,看東西模糊,耳鳴,手腳肢體麻木,體形消瘦,女性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失眠多夢,易驚醒。
五、五臟用藥
1
肝
補肝陰:山萸、枸杞子、地黃、五味子、首烏、阿膠、沙苑蒺藜、白芍。
斂肝氣:棗仁、烏梅、木瓜、龍骨。
疏肝氣: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氣:三棱、枳實、青皮。
散肝風:鉤藤、桑葉、菊花、薄荷。
瀉肝經濕熱:龍膽草、連翹、土茯苓。
散肝熱:草決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涼肝血:生地、赤芍、紫草、側柏葉、白茅根、懷化、丹皮,熊膽。
破肝血:桃仁、莪術、五靈脂、血竭、鱉甲、歸尾、益母草。
2
心
補心氣:龍眼肉、茯神、五味子。
補心血:生地、當歸、丹參、柏子仁、五味子、棗仁。
瀉心熱:黃連、木通、燈心、連翹、竹葉。
涼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氣:菖蒲、遠志、安息香,順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鎮(zhèn)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龍齒、朱茯神。
3
脾
補脾:白術、大棗、山藥、黨參、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紅豆蔻,砂仁。
溫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氣:山楂、神曲、枳殼、陳皮。
散脾濕:防風、蒼術、厚樸。
燥脾濕:白術、蒼術、紅豆蔻、伏龍肝、川椒、陳皮、蛇床子。
滲脾濕:茯苓、芡實、扁豆、山藥。
升提中氣:升麻、柴胡、煨葛根。
4
肺
補肺陰:北沙參、麥冬、百合。
補肺氣:人參、黃芪、山藥。
降肺氣:旋復花、杏仁、蘇子、馬兜鈴、葶藶子。
斂肺氣:五味子、烏梅、訶子、粟殼。
散肺寒:麻黃、紫蘇、生姜、青蔥、丁香。
清肺熱:石膏、貝母、知母、黃芩、沙參、天冬、麥冬、地骨皮。
5
腎
滋腎陰:熟地、阿膠、龜板、女貞子、枸杞子、首烏、桑椹子、核桃肉。
溫腎陽:菟絲子、巴戟、肉蓯蓉、鎖陽、鹿膠、狗脊、海狗腎。
補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蘆巴、淫羊霍、蛤蚧、雄蠶蛾、補骨脂。
固腎: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訶子、五味子、龍骨。
瀉腎火:知母、黃柏、丹皮、生地。
瀉腎濕:土茯苓、苦參、防己、木瓜。
6
三焦
補上虛:人參、黃芪、龍眼、桂心。
補中虛:白術、山藥、炙草、大棗。
補下虛:附子、肉桂、地黃、枸杞子。
瀉上火:連翹、黃芩、梔子、生地。
瀉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龍膽草。
瀉下火:黃柏、知母、丹皮。
7
膽
散膽熱:柴胡。
瀉膽火:龍膽草、青黛、大青葉。
溫膽:棗仁、山萸、半夏。
鎮(zhèn)膽:龍骨。
8
胃
補胃:大棗、黃芪、山藥、甘草。
養(yǎng)胃陰:扁豆、玉竹、沙參、麥冬、石斛。
升胃氣:葛根、升麻,憶草怎么樣。
降胃氣:枳殼、半夏、陳皮、瓜簍。
溫胃:良姜、益智仁、砂仁、烏藥、蓽撥、丁香。
清胃熱:石膏、石斛、花粉、蘆根、蒲公英、貫眾、大黃。
瀉胃濕熱:扁蓄、木瓜、茵陳。
9
大腸
補大腸:淫羊霍、韭菜、訶子肉、百合。
溫大腸:破故子、胡椒。
清大腸熱:黃柏、知母、生地、地榆、白頭翁、連翹。
開大腸熱結:大黃、芒硝。
開大腸寒結:巴豆霜、硫磺、川椒。
潤腸燥:當歸、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蓯蓉、郁李仁、蜂蜜。
澀大腸:訶子、御米殼、赤石脂、煨肉果。
10
小腸
寬小腸氣:小茴、橘核、荔枝核。
瀉小腸濕熱:木通、海金
六、五臟用藥歌訣
1
心經用藥歌
助陽桂附與細辛,瀉火黃連梔子心,龍眼熟地補心血,生地膠冬養(yǎng)心陰,
人參五味益心氣,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竅菖蒲蘇合香,豁痰牛黃竹瀝臨,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與丹參。
2
肝經用藥歌
羚角鉤丁熄肝風,鎮(zhèn)肝赭石與決明,龍膽蘆薈瀉肝火,滋養(yǎng)肝血首烏貞,
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歸芍靈,香附青皮理肝氣,丹皮姜黃血瘀通。
3
脾經用藥歌
脾氣不足參術山,導滯枳實厚樸添,溫脾干姜吳茱萸,中陽衰微姜附安,
升清升麻與荷葉,清瀉大黃與黃連,濕盛蒼術薏苡苓,醒脾藿蔻與佩蘭。
4
肺經用藥歌
麻杏紫蘇散風寒,清肺黃芩地骨前。葶藶白前瀉肺飲,干姜細辛化寒痰,
杷葉瓜蔞肅肺氣,款冬紫菀潤肺全,參芷五味益肺氣,沙參二冬肺陰添,
熱痰貝母天花粉,斂肺百合銀杏安。
5
腎經用藥歌
助陽肉桂與附子,益火之源消陰翳,黃柏知母瀉腎火,壯水之主益精液,
五味蛤蚧納腎氣,壯陽起痿問肭臍,陽起石與淫羊藿,菟絲潼蒺鹽巴戟,
金櫻鎖陽固精關,枸杞熟地精血添,強筋健骨壯腰膝,鹿茸龜板補骨脂。
,重生之農家有田,要求太多的餐館,泥日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4114.html- 標簽:SQL Error: select * from ck.***_ecms_news where classid=8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3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陰、陽、氣、血,對照一下你到底是哪里虛?
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 1、陰虛--忌辛燥,宜菊花、梨 癥狀:手足潮熱汗出、心煩、口舌生瘡 2、陽虛--忌生冷(蝦蟹)宜羊肉、…
-
快速恢復免疫力的方法,補氣!
人體只有五臟六腑,軀干四肢這些形體還不夠,還需要有一些專門的物質來營養(yǎng)、激發(fā)這些臟腑的功能。這些物質,就是氣和血。 血的概念比…
- 五臟有“火”,百病叢生?。▽嵱玫膶ΠY祛火法)
- 什么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該如何調理?
- 你需要的不是醫(yī)院,而是改變健康觀念!這篇文章火了!
- 入睡困難吃它、容易醒吃它、睡眠差吃它,一吃一個準!
- 肚子硬,百病生!想知道怎樣讓硬了的肚子軟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