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暴飲暴食將被立法禁止,畸形吃播要被“封殺”了!
近日有關于ava體驗服的話題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ava體驗服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ava體驗服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信息,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的與ava體驗服問題相關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關于ava體驗服這個話題的相關信息了,希望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些新聞大家能夠感興趣哦。
“吃播”是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上興起的一類視頻形式,內容多以展示驚人的食量、暴飲暴食行為來吸引眼球。其中有不少視頻創作者為了達到視頻效果,采用了假吃、催吐等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食物浪費,同時宣揚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新華社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反食品浪費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弘揚傳統美德、保障糧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費從此有法可依。
早在去年,央視就公開批評了吃播中的假吃、催吐等亂象,調查顯示,很多知名吃播都有專業的拍攝團隊,在保證場景不變的情況下,次間隔進食,在后期剪輯中只保留咀嚼鏡頭,而在熒幕背后,那些大胃王就會隨口吐掉吃不下的“五斤面”、“七斤飯”。
暴飲暴食吞下多少流量?
2014 年底,吃播逐漸在我國興起,以密子君、大胃 mini、大胃王朵一、大胃浪胃仙等為代表的頭部大胃王博主掀起了國內吃播的狂潮。國內最早通過“大胃王視頻”進入公眾視野的密子君,目前早已坐擁千萬人氣,很多“大胃王”吃播靠視覺和聽覺沖擊網友的感官,獲得幾十萬甚至超百萬的點贊量,靠帶貨、探店等運作年入百萬。
而在國內知名的幾個短視頻平臺上,按照幾位有名的“大胃王”吃播視頻,他們的胃口超越常人,甚至可以輕松“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隨便一條視頻點贊量都能達到幾十萬乃至百萬。
作為一種新型視頻傳播形態,吃播具有即時性、低門檻、注重感官體驗和獵奇挑戰等特點。由于吃播操作簡單,無數草根都想抓住這個機會一夜爆火,競爭對手逐漸增多,于是部分后來者開始為博眼球不斷突破認知下限,出現活吃章魚、腳泡方便面、辣椒菠蘿、大口啃豬頭等內容,“假吃、催吐”等浪費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暴食將止,喝播又來,畸形吃播下限在哪里?
去年,央視批評了一批暴飲暴食吃播視頻,稱其“誤導消費,浪費嚴重”。隨后,各平臺清理懲治了一批大胃王視頻,封禁了一批嘩眾取寵的賬號。最近,一種比大胃王吃播惡劣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視頻形式出現在各大平臺上,那就是“喝播”。
和畸形的吃播一樣,喝播網紅也相當會自殘。吃播是一次性吃下十幾斤食物,喝播則通常是一次性喝下幾斤白酒,更有甚者還在直播間表演一瓶幾百毫升的高度酒“一口悶”。
《人民日報》評:如此拼酒,實乃“拼”命!
然而,在拼命上,沒有人比畸形吃播更會折騰:官方禁止暴飲暴食,網紅們就想得出更加離譜的畸形吃播,例如對身邊的寵物下手、把三歲的孩子喂到過度肥胖、鼻孔喝酒等招數無所不用其極。
在一些寵物吃播博主的眼里,正常喂食已經不夠吸人眼球,寵物被喂食各種稀奇古怪的食材,檸檬、螺螄粉、QQ糖,甚至魔鬼辣椒等常人也無法接受的食物。然而博主們做的就是記錄下寵物們反抗的模樣,拍攝寵物不適的反應等。
當暴飲暴食的吃播內容終于被官方歸類于“垃圾”,但各種經過粉飾后換湯不換藥的垃圾吃播再次被推到熒幕面前,他們同樣吸走了大量的評論和關注,也同樣在嘩眾取寵、刷新下限。
據媒體報道,根據反食品浪費法,制作發布傳播暴飲暴食視頻節目,最高罰10萬。這表示,這些無節操的畸形吃播網紅將受到法律制裁,在官方立法的限制下,那些含暴飲暴食、鋪張浪費的視頻內容將被“封殺”了!此外,法條中還提到,商家誘導誤導超量點餐最高罰1萬、食品生產經營者嚴重浪費最高罰5萬等。
“民以食為天”,享受美食本身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情,不該扭曲異化成“畸形吃播”吸引流量的工具。更何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面對這些畸形吃播,更要提醒自己愛護糧食,抵制“畸形吃播”,從你我做起。
(曾于岑)
星云搜盟 http://www.cityruyi.com/lm-3/lm-1/984.html- 標簽:ava體驗服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傳播暴飲暴食將被立法禁止,畸形吃播要被“封殺”了!
“吃播”是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上興起的一類視頻形式,內容多以展示驚人的食量、暴飲暴食行為來吸引眼球。其中有不少視頻創作者為了…
-
它“偷”走了你多少時間?
在平日你都喜歡干什么打發時間呢?央視最近發布了一則數據,2020年中國人每天多了24分鐘休閑時間。在休閑時間里,有38.28%的人在刷手機…
- 又一家視頻網站要漲價了,優愛騰都在虧只有它賺錢!
- 傳承經典!華碩WiFi6電競路由RT-AX68U評測
- 強力又穩定! 大雕Z590/B560搭載第11代酷睿創意設計更高效
- 從高端到主流都有,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裝機配置一次推薦用一年
- 嗶哩嗶哩電競攜手iGame為玩家打造“圓夢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