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eno7 Pro測評:這顆前攝,堪比后攝
近日有關于怪獸暴打凹凸曼的話題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怪獸暴打凹凸曼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怪獸暴打凹凸曼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信息,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的與怪獸暴打凹凸曼問題相關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關于怪獸暴打凹凸曼這個話題的相關信息了,希望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些新聞大家能夠感興趣哦。
OPPO Reno家族今天迎來了一名新成員——Reno7系列。真的有點沒想到,不到3年時間,Reno竟然已經發展到了第七代。
2019年初誕生的第一代Reno,承載了很多重任,比如要足夠旗艦高端,才能打響新名頭,又要好看、親民,留住女性用戶還要吸引男用戶,延續前輩R系列的表現。
這顯然讓Reno系列的具體路線不夠明確,且容易與Find系列重疊。因此,從兩年前的Reno2開始,視頻拍攝成為了該系列的主打,再到Reno5系列率先提出的前置人像視頻,整個OPPO Reno系列的定位和賽道定位已越來越明了。
不過,作為主要針對線下3000元價位的產品,頻繁的代際更新,統一的升級路線,仍然無法避開一個問題:這一代Reno能帶來什么新鮮感?
自拍的又一次里程碑
其實, Reno7 Pro還是有不少新鮮感的,最能引起我關注的便是那顆與索尼深度定制的IMX709圖像傳感器,官方宣稱使用了OPPO自研算法。
在今年8月的未來影像技術會上,OPPO就發布了這項RGBW捕光傳感器技術,那時已宣告會在四季度量產。
只是我們猜到Reno7 Pro會首發,沒猜到的是,常見于后攝的定制傳感器,這次用在了前攝上,并有可能創造OPPO在自拍上的又一次里程碑,曾經OPPO U系列首次自帶美顏,N系列的翻轉攝攝像頭,Find X的升降攝像頭……都在前置自拍上帶來了全新體驗。
美妝效果風格多變
有個背景有必要交代下,實際上,在IMX616、IMX615之后,索尼已經很久沒有推出新的前置CMOS了,去年Reno5 Pro使用的IMX616這顆3200萬像素前攝方案,甚至被一些廠商用到了今年旗艦機上,并且大概率明年還會接著用。
不過無論IMX615還是IMX616,都采用了傳統的拜耳陣列,天然決定了其感光能力的天花板比較低。而人像拍攝要在弱光環境下也清晰,就必須大幅提升前置攝像頭的感光能力,同時不能影響手機正面的美觀度。
得益于定制的RGBW排列,Reno7 Pro前置暗光自拍效果提升明顯。下面這張暗光樣張是手動關閉了屏幕補光,幾乎可以說微光環境下拍攝的,可以看到畫面亮度和清晰度都很高,在同時疊加了美顏算法的前提下,人臉細節也得到了保留。
極限微光環境自拍(房間內主光源全部關閉,只保留了一個小夜燈)
此外,Reno7 Pro連前置自拍也支持夜景模式了,同樣的極限微光環境下,夜景模式可以進一步降低噪點。
相同環境使用前置夜景模式拍攝
不過鑒于3200萬高像素和前置小底尺寸限制,極限的微光環境下,還是能看到暗部的顆粒感。若換到夜晚常見的燈光環境,說這張Reno7 Pro的前置自拍效果達到后置主攝級別也不為過。
有這樣表現的關鍵,就在IMX709集成的OPPO自研RGBW圖像融合單元,和普通RGBW排列相比,它在四合一像素排列之上,每組4個子像素中引入2個W像素,從而大幅增強了捕光能力,為暗光拍攝帶來亮度和清晰度等的提升。
IMX709前置感光能力的增強還體現在逆光拍攝上,再加上硬件級DOL-HDR算法的搭載,像這樣的大光比場景,沒有拍得臉黑,背景也沒有過曝或過暗,對比關閉HDR的效果,更是可以看到背景和天空在細節還原上的差異。
逆光自拍,左為開啟HDR,右為關閉HDR
把算法寫進傳感器,也讓這顆前置鏡頭更智能,比如我一個人自拍時,它是普通視角,而當有其他人加入時,畫面自動切換到90°更廣視角,識別和反應速度很靈敏。當切換到視頻,因為有畫幅的裁切,相同距離下,頭會更大,它也會自動把視角切換到廣角,這倒是更實用。
人像視頻方面,Reno7 Pro除了延續美顏和美妝之外,還增加了可調節背景虛化。且從光斑人像效果可以看到,人物和背景分割的算法是有所增強的,邊緣頭發和光斑融為一體的情況,相比上代Reno6 Pro有明顯減少。光斑效果也更自然,我們拍攝時背面建筑物距離遙遠,也一樣呈現了這種小圈圈的效果。
不過光斑人像只能拍攝720P的規格,這應該還是考慮到美顏美妝再加光斑,這么多算法的疊加對手機功耗的影響。
可以看出,在前置自拍這塊,Reno7 Pro除了在視頻人像上持續優化之外,通過定制RGBW前攝傳感器,在底層硬件層面補上了暗光自拍的不足。所以Reno7 Pro這次和索尼聯手定制的這枚前置傳感器,可能會給行業帶來“鯰魚效應”,因為IMX709由OPPO永久獨占,要在前置上超過它的話,其他廠商就得想點辦法了。
論設計,OPPO永不落伍
相比前置攝像頭的躍進,Reno7 Pro后置三攝則沒有太大變化。主攝使用了之前Reno6 Pro+的5000萬像素索尼IMX766,另外兩顆則是不變的800萬像素超廣角+200萬像素微距。
看得出來,這次取消了Pro+版本,Reno7 Pro在后置多攝上便采取了更平衡的策略。雖然兩顆副攝比較一般,IMX766主攝相當于下放,無論是拍人亦或拍景,滿足日常需求是綽綽有余的。
此次Reno7 Pro的后置模組設計有比較大的變化,我們也問過OPPO為什么會采用這種階梯式的設計,模組不僅上下顏色不同,上面的主攝還要更高出一截。OPPO方面的回答一是凸顯主攝的專業性;二是IMX766的底比較大,如果做成一體的話,整個模組就會有更多凸起。至于你喜歡與否,還真就是見仁見智了。
不過在外觀設計方面,我倒覺得可以永遠相信OPPO,尤其Reno7 Pro還是走顏值路線的手機。之前的晶鉆工藝便已經成了Reno系列的標志之一,這次Reno7 Pro又在晶鉆工藝上面疊加了用于激光顯影的光刻工藝,看起來確實就像無數條光線劃過留下了痕跡。
說實話,如果遠觀這部星雨心愿配色的Reno7 Pro,這種夢幻系的漸變色都見得比較多了,不稀奇。但上手的話,還是能馬上感受出它的光刻工藝手感和質感的不同。
可能OPPO也是怕用戶覺得光玩色彩不夠,所以它還加上了燈。在后置模組四周隱藏了環繞了發光星環,光纖熱彎工藝無斷點均勻發光,電話或通知來臨、充電時,就會閃閃發光,屬實會玩了。
英雄聯盟手游賽事用機,穩!
從定制前攝,到外觀工藝的升級、發光星環設計,Reno7 Pro無不是對Reno用戶痛點和癢點的有針對的補足,包括這次Reno7選擇全系直屏,也是經過用戶調研之后做出的改變。
注意,換用直屏的Reno7 Pro仍然是OLED柔性屏,而全系直屏的好處與Reno6系列開始強調的游戲體驗應該也是相呼應的。
性能方面,Reno7 Pro搭載的是天璣1200-MAX處理器。我似乎已經聽見有人發問:天璣1200到底有幾個?除了天璣1200外,后續又來了天璣1200-AI、天璣1200-vivo。
事實上,今年7月一加在海外正式發布的搭載天璣1200-AI新機,正是聯發科天璣5G開放架構的初次落地。所謂天璣5G開放架構,即是以天璣1200為基礎,在不改變芯片硬件規格的情況下,通過底層的深度優化,為相機、顯示器、圖形和AI處理單元,以及傳感器和無線連接等子系統提供的定制解決方案。
天璣1200-MAX便是OPPO聯合聯發科定制的了,由于硬件規格不變,跑分成績不會有太大變化,主要是針對游戲體驗和5G網絡延遲體驗優化。
有個小細節,Reno7 Pro已經通過英雄聯盟手游賽事用機測試認證,游戲體驗方面,也用這款游戲來試試。在英雄聯盟手游中,實測幀數曲線穩定,平均幀數為59.3幀,游戲運行流暢。
測試我將畫質和幀數調整到了最高,如果是默認畫質還更流暢。能有這樣的表現還因為開啟了90FPS極限穏幀,在英雄聯盟手游開放高幀率模式之后,Reno7 Pro也將首批適配90FPS幀率。
在游戲體驗上的著重優化,并進一步獲得英雄聯盟手游賽事用機測試認證,可以看作是對Reno6 Pro的游戲屬性的延續。
延續和改變,是這次Reno7系列的主題。不變的是逐步加強的前置自拍和游戲體驗,但我們也注意到,Reno5系列開始帶來了更強的Pro+版本,到7系列又砍掉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市場需要。
在上探到4000元價位的Pro+版本與Find系列有所重疊后,果斷取消,從而讓Reno系列可以專注2500元~3500元這個線下市場最主要的價位段。不難看出,經歷7次迭代,OPPO對Reno系列的思考和定位都越來越清晰。
這種集中火力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小米Civi系列、vivo S系列、榮耀數字系列等對手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將前置優勢做大做強,外觀、游戲體驗力求爭先,便是Reno繼續保持領先身位的關鍵了。
而這次Reno7 Pro在定制前置自拍+光刻工藝外觀+游戲體驗提升三板斧,顯然又把這一領先優勢擴大了。
手機視頻原創動漫 http://www.cityruyi.com/lm-3/lm-1/6125.html- 標簽:怪獸暴打凹凸曼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OPPO Reno7 Pro測評:這顆前攝,堪比后攝
OPPO Reno家族今天迎來了一名新成員——Reno7系列。真的有點沒想到,不到3年時間,Reno竟然已經發展到了第七代。 2019年初…
-
玩轉年度大作,高性能AMD游戲平臺就該這么裝
2021年底的游戲領域格外熱鬧:EDG在《英雄聯盟》S11全球總決賽奪冠,再次點燃了玩家的電競熱情;近期《孤島驚魂6》《仙劍奇俠…
- 小米“手機xAIoT”戰略新里程碑 MIUI全球月活用戶突破5億
- 酷睿i7加140W款RTX 3070!掠奪者戰斧300視頻評測
- 點評一款體驗拉滿的電競本機皇
- 美商海盜船發布ROG吹雪聯名內存
- 雪舞戰姬帶你玩轉ROG硬核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