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互聯網巨頭造芯 中美有何異同?
近日有關于rundll出錯的話題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rundll出錯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rundll出錯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信息,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的與rundll出錯問題相關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關于rundll出錯這個話題的相關信息了,希望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些新聞大家能夠感興趣哦。
集微網報道 2021年底,亞馬遜公司推出了第三款以Arm架構打造的自有處理器Graviton 3,并將其應用在旗下的EC2云端服務器上。這是亞馬遜公司在自研芯片的進程上又一個突破,也為互聯網公司在2021年風起云涌的造芯過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一年,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造芯勢頭都有增無減。
但是,不同的商業環境會造就不同的商業模式,同樣是跨界造芯,中美互聯巨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他們親自下場,會對整個行業又產生什么影響呢?
共同目標:軟硬一體化
這場造芯運動的起點是谷歌在2015年6月的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的TPU芯片。谷歌為優化自身的TensorFlow機器學習框架而打造這枚ASIC芯片,主要用于AlphaGo系統,以及谷歌地圖、谷歌相冊和谷歌翻譯等應用。
如果說TPU只是用于AI加速的專用芯片,亞馬遜在2018年發布的Graviton就是一顆實打實的“主芯片”了。這枚芯片在亞馬遜的服務器中承擔了與Intel和AMD處理器相同的任務并表現出色,不但堅定了亞馬遜的造芯意愿,也將互聯網造芯帶上一個新高度。
在大洋的這一邊,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也應聲而起。百度公司在2018年宣布開發用于AI加速的昆侖芯片一代,2021年實現昆侖二代的量產。阿里在2018年推出了AI芯片含光800,并在2021年推出了采用5nm工藝的服務器CPU倚天710。騰訊則在2021年11月公布了旗下三款自研芯片:紫霄、滄海和玄靈。至此,造芯的名單上已經集齊了BAT。
中美互聯網巨頭前赴后繼投入造芯事業,背后是否有一致的驅動力?據前產業分析師姚嘉洋觀察,“不論是BAT或是亞馬遜、谷歌,巨頭們主要是以偏中運算類芯片的造芯為主。”
表 中美互聯網巨頭造芯一覽(截止于2021年底)
CINNO Research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Elvis Hsu認為,巨頭們都相中了規模龐大的云市場/云服務器商機,因此去開發最適合自家云計算和AI業務的自研芯片。表 中美互聯網巨頭造芯一覽(截止于2021年底)
過去十年中,云計算市場以驚人的速度爆發,其承載的業務規模和類型都已經相當巨大,對于軟硬件一體化的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打造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并具有高性價比、高安全可靠性的數據中心系統,廠商們勢必要自行研發芯片,或與其他芯片廠商聯合起來進行深度定制,以此來解決各種復雜場景下的兼容性問題。
“自研定制化的AI芯片,使云服務器的性能明顯高于使用CPU、GPU等通用芯片的服務器,因此自主研發ASIC或FPGA芯片成了最佳解決方案,如阿里的Ali-NPU神經網絡芯片。”Elvis Hsu表示。
與通用芯片相比,自研芯片不但能很好地滿足產品和應用的特定需求,有助于降低設備和產品的能耗,還能大幅降低服務器的成本。據了解,如果使用自研的Arm服務器芯片,價格只有X86芯片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在云服務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的環境中,這自然給了廠商們極大的動力。
相關人士透露,價格戰已經成為云服務廠商拉攏新客戶留住老用戶的必經之路,自研芯片帶來的高功效意味著可以推出定價更低的實例。以亞馬遜的Graviton2為例,其在幾乎所有工作負載上都擊敗了AMD EPYC 7571的性能,同時也擊敗了Intel的Cascade Lake,而且價格更加優惠。
在造芯的商業路徑上,中美互聯網巨頭也有共同之處。Elvis Hsu在深入剖析國內云廠商造芯的策略后發現,中美頗有相似之處,初期均是先行收購、投資了AI芯片設計公司,如亞馬遜的Annapurna Labs,阿里巴巴的中天微,騰訊的燧原科技等。其后,將這些公司的設計能力與自身的需求和算法資源相結合,打造出專屬芯片。
在造芯這件事上,互聯網巨頭們基本達成了共識。
不同考量:安全與生態拓展
由于所處環境不同,中美互聯網巨頭造芯,既有相同,亦有不同。
國內互聯網巨頭集體進入造芯賽道的時間都在2018年左右,除了受到谷歌、亞馬遜發布芯片的影響外,中興受制裁也是一個重要導火索。
互聯網公司雖然不是芯片的直接消費者,但是沒有芯片的支撐,其所有系統都將是空中樓閣。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需要考慮,如果面對中興同樣的困境,有沒有其他選擇。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表示:“算是把大家打醒了,移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芯片和操作系統,競爭起來的話,你的實力也不夠”。
“自研芯片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擺脫對芯片巨頭如NVIDIA、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廠商的過份依賴,”Elvis Hsu認為這一點中美廠商認識一致,但中國廠商還要預防“卡脖子”的現象發生。
互聯網公司造芯主要集中在云計算、AI等方向,這是高端芯片應用最為密集的領域,也是國內芯片業的短板之一。BAT此時加入,即響應了國家對發展硬科技的號召,也有助于提升國內高端芯片的技術水平。比如,阿里發布的倚天710芯片采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臺積電5nm工藝,在海思受禁的情況下,客觀上已成為國內芯片沖擊頂級工藝的探路者。
如果將中美互聯網巨頭自研的芯片進行仔細對比,還能發現一個有趣的差異。中國互聯網公司所造芯片的種類和應用場景更為豐富。比如,百度的鴻鵠芯片,可用于車載語音和智能家居,阿里的玄鐵910專門針對AIoT領域,騰訊的滄海芯片則可用于視頻編解碼。
行業人士認為,由于BAT的業務布局更為廣泛,涉及多個賽道,為了與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更加突出業務長板,自然會擅長的領域進行芯片布局。
與所有跨界者一樣,BAT造芯也遭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互聯網公司造芯充其量是定制,根本算不上自研。典型的例子就是騰訊紫霄芯片是由其投資的芯片公司所設計,騰訊團隊只負責軟件和工具鏈的開發。
更多的人還是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因為當代芯片設計極其復雜,即使是頂尖公司也不會100%全部自研,不少模塊也是采用了外購或合作的模式。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利用現有的架構或IP,配合自己的獨有算法,進行功能上的創新,也一樣可被視為自研。
國內互聯網公司前期在芯片領域的打法多為投資開道,現在無論是形勢所迫或自愿參與,能夠親身入局,對行業發展都是利大于弊。
機遇大于挑戰
互聯網巨頭開始造芯,傳統半導體行業的感受是喜憂參半。
Elvis Hsu認為:“國內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自研芯片的行列,將對原提供通用型芯片的公司如Intel、高通、英偉達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些公司不僅失去了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并且可能迎來了新的競爭者。”
“相反地,對一些有提供芯片設計服務的公司如博通、Marvell、聯發科、Alchip等則帶來了新的商機。另外,如EDA/IP供應商、頭部晶圓代工及高端封裝廠等亦成為直接的受益者。”Elvis Hsu進一步指出。
近年來,正是因為亞馬遜、蘋果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自研芯片,使得Intel股價下跌,走下神壇。而Arm+臺積電的組合卻成為這種趨勢的最大受益者,晉升為行業的超新星。在國內,因為沒有世界級的芯片巨頭,IP和設計公司將是互聯網造芯的受益者,高端封裝廠也包括于此。
這種沖擊還將擴散到其他層面。姚嘉洋認為,互聯網巨頭造芯會分食先進制程的產能分配,例如7nm/6nm等,若需求提升,極有可能對其他芯片業者造成排擠效應。
雖然互聯網公司目前造芯規模不算很大,但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的。最為明顯的實例就是蘋果公司,其A系列和M系列處理器已經占據臺積電最頂級工藝的大部分產能。如果互聯網公司造芯成為常態,必將會成為先進工藝的重要客戶。
另外一個沖擊就是人才層面。姚嘉洋認為,以現在中國半導體人才供應仍處于高度供不應求的情況下,BAT加入征才行列,原有的芯片行業必將受到影響。
當前,BAT為了組建芯片開發團隊,四處招聘有經驗的設計人才,憑借著不菲的薪水和大廠的光環,確實吸引了不少設計公司的骨干加盟。
并且,互聯網公司造芯還會造成研發資源的傾斜,“BAT本身就有相當豐沛的資金流作為靠山,但對于中小規模的芯片企業來說,并未有這方面的資金投入,芯片相對開發不易,BAT因此具有更大的研發優勢。”姚嘉洋表示。
對于這種情況,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競爭程度確實在增加,但也會促進其他設計公司更加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對于從業者來說,多了一些選擇,未嘗不是好事。
不過,最大的疑問仍然存在,互聯網造芯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持續下去?
姚嘉洋認為對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若未受到美國的制裁,應可以堅持先前階段的做法。同時,他認為在現金流與營收等各項財務指標皆健康的前提下,BAT的造芯大計方可定下長久的基礎。
Elvis Hsu則認為,“自研芯片不僅能降低芯片采購的成本,并且可藉由芯片定制化提高云計算的性能,以及自我制定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表。諸多這些優點,使得所有進入自研芯片行列的公司都會堅持一直走下去。”
Elvis Hsu最后強調:“我們樂見物聯網巨頭及其他手機/NB系統廠商一起參與這場盛宴,共同開創高性能芯片的新契機。”(校對/Andrew)
何潔不雅 http://www.cityruyi.com/lm-3/lm-2/10789.html- 標簽:rundll出錯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芯視野】互聯網巨頭造芯 中美有何異同?
集微網報道 2021年底,亞馬遜公司推出了第三款以Arm架構打造的自有處理器Graviton 3,并將其應用在旗下的EC2云端服務器上。…
-
集微咨詢:2022年折疊屏手機出貨將翻倍成長,達1800萬部
集微咨詢(JW Insights)指出,三星將折疊屏智能手機Galaxy Z Flip 3價格降至1萬元以內,激發了海外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加速了全球…
- 【芯歷史】一篇論文引發的EDA革命,催生三大國際巨頭
- 聯電晉華案最新進展:缺乏足夠證據、晉華申請無罪宣判
- 【專利解密】無需使用特定交換機 大禹智芯發明業務流量管理系統方案
- 韓媒:ASML首席執行官正在韓國討論半導體合作
- 紀錄片《尋味貴陽》探索水韻 奇異美食傾倒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