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童年,跟我們都不一樣!
近日有關于在線改圖的話題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在線改圖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在線改圖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關的信息,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的與在線改圖問題相關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關于在線改圖這個話題的相關信息了,希望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些新聞大家能夠感興趣哦。
文 | keva
他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危機四伏的革命年代,攜手一眾共產黨人,走南闖北,沖鋒陷陣,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竭力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百廢待興的建國初期,擔任國務院總理等要職長達二十余載,在經濟、政治、外交和國防等各個方面立下無數功勛。
他,是人民的總理—— 周恩來。
劉勁在電影《周恩來回延安》飾演周恩來總理
數十年來,無數電影人,透過光影紀錄的方式,向他致敬。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周恩來外交風云》《周恩來回延安》《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一部又一部紀念周恩來總理的影視作品,全景地展現了這位革命先輩建立的偉大事業,真摯地謳歌了他都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所做的無私奉獻。
較多數影片聚焦周恩來成年后的艱苦奮斗, 兒童節上映的《童年周恩來》更加另辟蹊徑。
影片罕見地把鏡頭對準一代偉人的童年時期, 講述了他從出生到12歲在故鄉淮安生活和學習的故事,將他鮮為人知,布滿荊棘的童年經歷,透過影像語言,一一向世人鋪開。
“我沒想過他的童年這么苦”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屢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康有為和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國家內憂外患,前途命運陷入迷惘。
動蕩不安的時代里,周恩來生于江蘇淮安。
“我以前只知道周恩來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但我沒想到的是,他小時候居然這么苦。”飾演童年周恩來的小演員 周義晟回憶,自己收到劇本的時候,呆住了。
跟大家一樣,他對周恩來的童年時光知之甚少,當初年僅十歲,對于總理的印象,還停留在二年級課文《難忘的潑水節》里的描述, “他跟百姓一塊過潑水節、說話和氣,平易近人,身上有很多美德,大公無私,受人愛戴。”
“我以為他的童年會跟普通孩子差不多,無憂無慮,一帆風順。”周義晟表示,讀完劇本之后,他對周恩來總理有了新的認識。
之前的戲演完就OK了,但這個戲,格外花了心思,演下來,他感慨自己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甚至慢慢地融入他的影子。
周義晟 圖/楊楠
周恩來生于舊式官僚之家,父親是個讀書人,年輕時考過秀才,做過文書。后來家道衰落,只好常年漂泊在外,為生計奔波。
因此,陪伴他成長的,更多是三位女性長輩—— 生母萬氏、嗣母陳氏以及嬸母蔣氏。
(從上至下)劉柏熙、馮麗麗、趙培琳分別飾演周恩來的生母、嗣母和嬸母
巧合的是,飾演萬氏的劉柏熙,也是淮安人。
開拍之前,翻來覆去地把劇本看了一遍又一看,調查有關角色的各種歷史文件,參考各種描述人物各類小傳,然后自己寫一些筆記發給導演看,劉柏熙直言,“準備工作做得還是蠻多的。”
在她看來,三位女性長輩對周恩來承載著不同的作用。
自己演的萬氏,是在思想層面上教育他做人道理;養母陳氏,是在學習層面上告訴他怎么樣去讀書,怎么樣去汲取知識;而嬸母蔣氏,則更多給他心理上的關懷與鼓勵。
劉柏熙 圖/楊楠
周恩來是家中長子,之所以有生母和嗣母,是因為被過繼給了陳氏。
周恩來侄子周秉和解釋,“那是親兄弟之間互相把孩子過繼一下,大家仍然在同一屋檐下,吃著一鍋的飯,一起生活。”
在生母娘家清江浦念書的幾年,雖然父親不在身邊,但對周恩來影響深遠的三位女性長輩都陪伴在旁,他有依靠,有書讀,度過了童年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好景不長,重大的人生轉折,降臨在九歲的周恩來身上。
萬氏和陳氏相繼患病離世。周家一下子失去了兩個頂梁柱,周恩來也永遠失去了“兩位母親”。
周義晟介紹,生母和嗣母逝世的戲份,自己印象是極其深刻的,“戲里,重情義的周恩來,還和父親爆發了沖突。”
他把兩位母親的逝世,歸咎于父親在外打工,沒有拿錢出來救她們。“孩子當時年紀小,無法理解父親,再加上心里的悲傷和難過疊加,情緒就達到頂點。”劉柏熙補充,那兩場戲,大家都哭成淚人。
周義晟和劉柏熙 圖/楊楠
不管怎么說,父親外出了,母親不在了,日子還是得過下去。在周家,身為哥哥的周恩來,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家之主”。窮得沒有錢了,怎么辦呢?他只能帶著弟弟一塊去典當房典當東西,用于生活,也用于還債。
電影里有一幕,是周恩來跟著小伙伴去挖野菜。“手上已經挖出血來了,他沒有喊疼,沒有抱怨,反而是堅持挖滿了一筐,然后拿去換錢。”周義晟直言,假如總理童年的遭遇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可能已經受不了了。
他聊到,伴隨著家庭核心的離世,周恩來隨之面臨的,還有別家孩子的欺凌。“他有時候會跟別人打架。一個人挑戰對方三四個人,全都比他高一大截的,他也敢去打,一點都不怕。”
從被捧在手心的少爺,到保護家人的小男子漢,幸福過,也失去過,少年喪母,長兄成父, 童年周恩來,嘗盡了人間冷暖。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義晟坦言,以前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但現在更懂得,這是博覽群書的周恩來,在遭遇家庭變故以及關注他人疾苦的境況下,立下的崇高志向。
周恩來是喜歡讀書的,大概五六歲起,就已經開始跟著大人學習知識。尤其是居于清江浦外公家時,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讀好書。 上至四書五經,經典名著,下至秋瑾,譚嗣同提倡的新思想,他都有涉獵。
可惜,母親離世后,他離開了清江浦,也沒錢讀書了。舅舅提出資助他,他沒拒絕,但懂事地提出,“課后幫忙打掃學堂當學費。”
后來,舅舅因為提倡新思想被逮捕,周恩來徹底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一個孩子在九歲到十二歲的時候,正是想如饑似渴想學習的時候,但他實在沒法讀書了,可想而知,是非常痛苦的。”
周秉和提到,彼時,周恩來給遠在東北的親戚寫信,希望得到對方的幫助。
“周家講究的是,兄弟家族之間有困難,能幫忙就盡量給大家幫忙。”于是,在東北沈陽掙錢工作的同族宗親,便把他接到了東北念書。
關于周恩來童年生活甚少被人提起的點點滴滴,《童年周恩來》都真實、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周秉和盛贊, 從周恩來出生到他十二三歲到東北這段時間,影片敘述得全面、詳盡,這是它好的地方。
《童年周恩來》主創合影 圖/楊楠
但同時,他也指出,電影關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背景,還可以表達得更加充分。
周秉和分享道,周恩來之所以有這般覺悟,是因為在東北念書的時候,受到了一位高姓老師的影響。
“高老師年輕時候是一個革命者。他家里富裕,飽讀詩書,后來更加入了同盟會,要求反帝反清,驅除韃虜,取消帝制,建立共和。總理早期的思想,有受到他的熏陶。”
有一次,高老師在講課,校長來巡視課堂。校長問大家,“學得怎么樣了?成績怎么樣了?”問著問著,就問到了大家為什么讀書。
有的說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說是為了給家里記賬,有的說是要明辨是理,大家說的都不錯。
唯獨周恩來,沉默不語。
校長專門過去問他, “咱們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呢?”思考好一會兒,他站起來回答,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你再說一遍?”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校長感慨,說了這么一句, “有志者,當效生”。意思是,有志向的學生,應該效仿姓周這個學生。
“這是電影里沒有的。”周秉和補充說。
一生鐘愛讀書,一生獻給人民。
周恩來是日理萬機的總理,是名垂青史的偉人。但曾經,他也只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歷經家族衰落、親人離世、無法讀書等種種磨難之后,還能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初心。他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也成為了無數青年學子的榜樣。
不得不感嘆的是,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或許從他的童年,已經有根可尋。
/ 福利 /
后臺回復“福利”,按規則參與
有機會獲得《童年周恩來》兌換券
/ MORE /
火了80年,他的魅力怎么這么大!
40+部新片陪你清爽過夏天!
這部《梅艷芳》終于要來了!
這群“九零后”學霸又來“演戲”了!
明星代言產品“翻車”,能否一句道歉了之?
《長津湖》殺青,背后這股力量很強大!
分享、贊與在看
只要你點,我們就是好朋友
想了解更多新片動態和影節信息
↓↓↓ 關注我們 ↓↓↓
恐怖蠟像館1 http://www.cityruyi.com/lm-3/lm-2/3317.html- 標簽:在線改圖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他的童年,跟我們都不一樣!
文 | keva 他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危機四伏的革命年代,攜手一眾共產黨人,走南闖北,沖鋒陷陣,探索正確的革命道…
-
官宣!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公布首批入圍片單
1905電影網專稿6月2日,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宣布了第一批入圍的9部影片名單,分別是: 1.《金剛川》導演:管虎/ …
- 電影《守島人》定檔6月18日 劉燁形象令人動容
- 管虎擔任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 李少紅稱贊十強水平
- 《瘋狂丑小鴨2靠譜英雄》發“點映倒計時版”海報
- 《今日影評·電影黨課》演員佟瑞欣帶你解讀紅船精神
- “大女主”古裝劇“遇冷”,如何能掀起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