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對“我妻之死”男主人公多一些共情?新京報快評
據紅星新聞報道,最近,一篇題為《我妻之死》的自媒體文章,在網絡上引發強烈關注
據紅星新聞報道,最近,一篇題為《我妻之死》的自媒體文章,在網絡上引發強烈關注。文章作者以萬字長文,記錄了結婚13年的妻子在加拿大患癌到病逝的全過程。文章發布之后,連日來受到廣泛關注,相關話題也登上熱搜。
但文章隨后也陷入了爭議。有人為這段婚姻是“一段絕對不對等、不公平的婚姻,女人埋頭苦干,男人坐享其成”。作者的妻子在婚姻中承擔了絕大部分生活責任,而丈夫“英語不好,沒有駕照,靠妻子養家”。甚至有文章直指,是這種婚姻生活“累死”了作者妻子。
面對網絡輿論的發酵,該文作者先是自行發文解釋,后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文章和采訪中,關于移民、關于家庭經濟、關于生三胎、關于承擔家務等一系列問題,該文作者都一一做出了回應,詳細記述了自己的家庭付出以及二人多年相伴的點滴細節。
說實話,起初看到《我妻之死》這篇文章,不少人感到非常沉痛。作者的妻子在短時間內經歷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中間經歷了一系列令人費解的醫療操作,最后依然無法挽回生命。一個在異國他鄉打拼多年的家庭,就這么輕易地破碎了。那種悲傷,人們從字里行間應該不難體會得到。
但這么一個悲劇,卻被一些自媒體和網民引入了一種性別敘事:男方和女方是如何不平等,這段婚姻是如何壓榨一位女性,家庭結構是如何扭曲等等,甚至丈夫做菜的口味都被拿出來證明“不稱職”。一些網民用拿放大鏡挑毛發的勁頭,消解了一幕悲劇,將之變成了給家長里短斷案的鬧劇。
這些斷案準確嗎?并不知道,事實上也不那么重要。如果說,《我妻之死》這篇文章有什么“公共意義”,那么應當是對一些醫療操作和醫療倫理的反思。包括文章中自述病人及家屬不愿放棄、醫生卻率先放棄這樣的糾結,這種話題事實上很值得進行一種深入的專業討論。
但遺憾的是,在輿論場上,這篇文章的主題已經變成了“揪出那個壞丈夫”,要他為一場起于“基因突變”的生命悲劇負責。
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損失,很多時候輿論在喪失一種討論復雜議題、進行抽象思考的能力,而是將話題降格化,變成人人都可以插上一嘴的隱私討論。本是私密化的家庭生活,卻要從中挑出一些蛛絲馬跡的證據,用于展開對一個具體的人、對一個剛剛失去親人的家屬進行批判的素材。
這也讓人想到去年的一場悲劇:武漢一位小學生被撞身亡,其母親曾接受媒體采訪時因為妝容而遭遇大量“作秀”的質疑,或許是因為無法承受喪子之痛和網暴的惡意,最后她也墜樓離世。
現在一些網民,似乎總是在尋找一個完美的悲劇主人公:要求他們在經歷了悲痛之后,還要說話滴水不漏,情緒表達適度,既不能不動聲色,也不能過度賣慘,要集理性、善良、妥帖于一體,符合理想型的人設。
這要求太高了,既不現實也沒什么意義。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從一個更加有價值的社會討論來說,人們應該關注的是個人悲劇與公共利益交集的部分,比如去關注醫療程序的細節,去引發生命易逝的悲憫等。
最起碼,也不妨對經歷喪妻之痛的當事人多一些共情、少一些猜測,在一場重大的家庭變故面前,人們能更多展現一種人性的溫暖,這或許也不失為公共理性的進步。
- 標簽:夫妻聊什么話題
- 編輯:王瑾
- 相關文章
-
敦化市中醫院學習《夫妻相處之道
日,敦化市中醫院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政德醫風教育視頻培訓活動,院領導班子、行政科室負責人、工作人員參加活動…
-
婚姻中男女多交流這四個話題感情會越來越好!
夫妻之間產生矛盾主要還是因為缺乏溝通,如果彼此不經常溝通,那肯定會出事,因此,在日常生活,就應該多聊些彼此的興趣愛好,而當對方說…
- 夫妻聊天對話素材夫妻情感調解專家?夫妻如何找話題
- 夫妻增進感情的對話跟女人聊情感話題夫妻睡前溝通的話題
- 夫妻如何找話題情感話題素材模板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 夫妻相處之道16字熱議話題怎么寫?夫妻增進感情的對話
- 當代大學生熱議話題和女生聊天話題大全!深夜男女該聊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