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兩性趣談

趣談應用方言趣事作文600趣說中國趣讀中國史漫畫

  姑且不過是非,我們只論人氣

趣談應用方言趣事作文600趣說中國趣讀中國史漫畫

  姑且不過是非,我們只論人氣。不管是人人喊打,還是人人叫好,還是爭議紛紛,總之在2000年的圖書舞臺上,他(她)們或是在圖書本身,或是在由圖書引發的事件上,都不同程度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也給人們增加了一些談資。

  【衛慧,著名新生代女作家。1995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做過記者、編輯、電臺主持、咖啡店女侍、鼓手、廣告文案,自編自導自演過線年國際超市藝術展,現居上海。其作品:《蝴蝶的尖叫》、《水中的》、《像衛慧那樣的瘋狂》、《》、《上海寶貝》等,部分作品譯介到美國、德國、日本。】

  1999年9月,新生代女作家衛慧的《上海寶貝》出版后,在評論界和讀者中引起了陣陣嘩然。人們爭相傳閱,盜版書、跟風書鋪天蓋地,衛慧也在一時間成為了一個符號。作者見面、簽名售書……衛慧飄然于寶貝的成功之中。然而,另一種聲音隨之而來,對該書提出質疑、批評的多認為:作者是在用身體而不是頭腦寫作;書中那種頹廢、荒淫、不求上進、自我放縱的生活方式讓人難以茍同;衛慧將文化上的奴心態粉飾成時尚并招搖過市……

  果然,好景不長。2000年年初,有消息傳來:《上海寶貝》被禁趣說中國。出版該書的春風文藝出版社面臨各方壓力,以社會效益為重,已經自行毀掉了該書版樣和庫存書!對此,布老虎叢書總策劃安波舜說,毀版原因一是該書格調確實低了一些,二是衛慧本人在很多場合的言行影響不太好。她每到一地,在各種媒體面前言行出格,完全不顧及書的形象和作家自身形象。

  雖然出版社自禁發行,但上級部門并沒有就此罷休。5月初,出版社停業整頓。同樣是5月初趣談應用,北京春季書市禁售《上海寶貝》。5月3日上午,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的執法人員專門對正在出售《上海寶貝》一書的展位進行檢查,10分鐘之內共暫扣此書61本。掃黃打非辦公室透露:《上海寶貝》因其內容十幾處夾雜了淫穢情節,已被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通知不準出售。新聞出版署也已將此書列為被禁售書目錄中。

  消息甫一傳出,曾一度脫銷的《上海寶貝》在成都再度受寵,掀起了第二輪熱買趣說中國。而在有些地方,許多零售書攤上不見了寶貝的蹤影,但《衛慧文集》、《衛慧全集》、《衛慧精品集》等盜版書卻被冠冕堂皇地擺在了顯眼位置。顯然老板們都已知道寶貝被禁的消息,但他們都十分聰明地利用該消息為寶貝進行銷售宣傳。更有甚者,某些經營者居然搞起了衛慧專賣 。

  接下來便是此起彼伏的叫罵聲--衛慧成了眾矢之的。衛慧蒙了。更有某些本身不怎么樣的作家落井下石地對衛慧的文章做逐字逐句的所謂點評。衛慧人氣頓時飆升。

  【余秋雨趣讀中國史漫畫,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鄉讀完小學后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方言趣事作文600,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做過幾年學院院長,出版過多部史論專著,寫過幾本散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一是二余論戰。起始于1999年年底,先是新青年余杰質問《余秋雨,你為什么不懺悔》,用犀利的筆鋒詰問余秋雨為何不反思中的所作所為。然后余秋雨撰文《答余杰先生》,用坦誠、平和的語氣回了余杰一封信。信中對余杰文章中的一些問題作了回答,對一些謠傳作了澄清,另外,也指出自己對文章邏輯的看法。此文發表在《中國新聞周刊》上。2000年年初,經四川作家魏明倫的穿針引線分,余秋雨和余杰在成都狀元街四川省川劇院魏明倫住所見面。二余經過寒暄后一度陷入了有點尷尬的氣氛,但是還是慢慢切入正題,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對話。然而此番并沒有化干戈為玉帛,二余之戰余音裊裊,以至于你為什么不懺悔竟成為了2000年的一大流行語。

  二是隨香港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此舉的意義有余秋雨先生的新作歌詞為證: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托我來拜訪趣說中國。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三是宣布封筆。千禧之旅歸來,余秋雨發現,新書尚未付梓,以千禧日記為題的若干種非法出版物已招搖過市。他憤然發表聲明宣布:面對如此神通廣大的盜版集團,我只能停止寫作。 為此,一直關注余秋雨創作的華藝出版社,得知余秋雨將赴歐洲之旅的行程后,專門派人趕赴上海,勸說余秋雨放棄封筆的考慮,記述下歐洲之旅的感受。

  四是《千年一嘆》的熱賣。余秋雨新著《千年一嘆》出版不到一個月,作家出版社已宣布,首印25萬冊銷售一空。如果算上此前此后的各種盜版本,余秋雨的人氣恐怕遠不止這個數字。

  五是歐洲之旅。2000年下半年,剛剛洗去千禧之旅風塵的余秋雨,在鳳凰衛視的力邀下,又踏上了為期半年的歐洲之旅行程。在鳳凰衛視這新一輪的大型活動中,余秋雨再度扮演同樣的角色。

  對于余秋雨的旅行,有人說是文化考察,有人說是作秀,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而封筆一事,未免有些書生意氣趣說中國,在盜版面前,再次體現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古訓。

  2000年伊始,王朔拋出一枚重型炮彈--《我看王朔》。該文羅列出各種言之鑿鑿的證據,把王朔的作品批駁得體無完膚,文風辛辣刻薄,比《我看金庸》有過之而無不及。該文收錄在王朔的新作《無知者無畏》中。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王朔隨筆集《無知者無畏》,在2000年年初的書市、書攤上出盡了風頭,首印22萬冊很快全部出手。雄風不減當年。

  7月以來,王朔又成焦點。先是《美人贈我藥》出版前的一些議論,說王朔這次將罵人的矛頭指向了影視圈,指向了大眾文化方言趣事作文600。后又傳曾在書市熱賣的《美人贈我藥》不是王朔本人寫的。有消息說,圈內盛傳該書非王朔親筆,而是由一撥寫手完成,然后經王朔認可,出版社支付王朔多少多少版稅。此一說法,無疑如一枚炸彈落地,讓人吃驚。渾身都是賣點的王朔,難道開始玩上了出售冠名權的游戲?而且據說,這冠名權的標的超過了40萬元。

  而王朔今年最大的事兒還是加盟網站。雖然文化在中國網站的CEO葉大鷹說我是網站的CEO,王朔只不過是我們網站請來的文學頻道策劃人,但是這個網站還是因為有了王朔而聲名遠播。事實上,文化在中國最早的設想是搞一個讀書網站,所以請來了王朔。這個設想后來進一步擴大到建立一個小型的藝術門戶網站(目前包括文學、音樂、美術和電影),這樣就需要其他門類的專家加盟方言趣事作文600,換句話說,王朔的作用也就不那么大了。據該網站25歲的編輯部主任透露:文學頻道策劃人王朔自5月底參加工作以來,每天準時上下班,每周日加班做話題節目。平時坐單間辦公室,在15英寸彩顯電腦前默默敲鍵,不多說話,中午靠食堂九塊錢的韭菜餡餅打發了事。

  圈內人士分析說,王朔日前出版的《無知者無畏》、《美人贈我藥》等作品,均為闡述觀點的雜文集。因為健康原因,王朔自1998年發表了《看上去很美》以來就一直沒有過小說創作面世。作為一個以文字謀生的職業作家,已年過40的王朔加入網站,是否有捧起鐵飯碗的嫌疑?還是只想在網絡大潮中過把癮?不得而知。

  當黑色七月的浪潮涌動一年又一年,人們對它的關注日漸升溫,變成學生、家長、老師、學校乃至全社會的頭等大事時,尚未成年的中學生們似乎已沒有了其他的生活選擇,只剩下了高考、高考,上大學、上大學……然而,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它的叛逆者,韓寒便是一例。當社會給予了他很高榮譽,大家對他寄予厚望時,正在讀上海市重點中學的17歲的韓寒選擇了退學的道路……

  17歲的韓寒注定要扮演不安分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初中三年,他自稱是在不快樂地混日子和發表文章。1998年因體育加分而進入上海市重點中學--松江二中。1999年,作為高一學生的韓寒以一篇《杯中窺人》問鼎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他的參賽經歷似乎帶有幾分戲劇色彩:一杯水,一個紙團,過半個時辰,紙團沉到杯底,文章卻浮出紙面--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大賽的一等獎。但在時隔不久的學期末,他卻因六門功課高掛紅燈而留級。而他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在《新民晚報》上抨擊現行教育制度……《三重門》正是這一年寫就的。

  作家出版社于今年5月推出了這部小說。出人意料的是,該書在兩個月內銷量達到了23萬余冊。在上海、杭州趣說中國、北京等地舉行的簽名售書活動的場面也異常火爆……一時間,韓寒成了一個話題,一個高材留級生引出的話題,而韓寒現象也成了各種媒介討論的熱點。有人說他是天才少年,有人稱之為少年作家。韓寒對此種稱謂十分反感,曾叮囑一家媒體千萬不要這樣提,媒體答應了,但最終他們的提法是天才少年作家,令韓寒哭笑不得。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韓寒狂得可以。他說,思想品德不及格,總比沒思想好。他說,全面發展導致全面平庸。他說,是不是作家,不是說出來的,前提是必須得有佳作。他還說:我這輩子說的最讓人無從反駁的話就是被子不用疊--本來就是要攤開來睡的--然而這是第一個被人反駁掉的。懂么,這是規矩。我們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規矩。

  韓寒究竟是小混混?還是大金子?在小說《三重門》中,你也許可以找到他的影子。

  【虹影,1962年生于重慶。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讀書方言趣事作文600。出版過數部詩集、小說。現居倫敦。】

  2000年虹影在中國出盡了風頭。先是打官司。一女兩嫁的官司打得她和兩家出版社不亦樂乎。虹影于1998年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長篇小說《十八劫》,又于今年4月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長篇小說《饑餓的女兒》。上海文藝出版社將兩部作品對照后認為,后者是虹影將《十八劫》改名,并增加約兩萬字后的重復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于1998年2月與虹影就《十八劫》簽訂了出版合同,虹影授予上海文藝出版社以圖書形式出版該作品中文本的專有使用權8年,并保證在授權期內,不將該作品另行出版、改編或錄制。上海文藝出版社已向作者支付了稿酬。該社認為,虹影與四川文藝出版社又以中文圖書形式出版該書,構成了對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侵權。于是,上海文藝出版社一紙訴狀將她告上了法庭。雖說最終以庭外和解而告終,但個中曲折卻讓虹影出盡了風頭。

  再就是中華讀書網推出她的個人主頁虹影世紀。通過這個主頁,我會隨時向讀者報告我的創作情況和行蹤,也希望更多的讀者通過這個主頁了解我!虹影為自己的主頁設計了作品大觀、個人寫真集等欄目,全面展現她的作品和她的生活。

  日前又有傳聞說虹影可能憑其《饑餓的女兒》,獲提名角逐明年諾貝爾文學獎。據了解,知悉這一消息的人僅成都就不下3位,他們均一口認定是虹影在蓉城簽名售書期間,親口對其密友講的。而虹影卻否認說過這樣的話。她直言中國人已被諾貝爾獎弄瘋狂了,并稱諾貝爾獎在國外根本不算什么。虹影承認《饑餓的女兒》在瑞典、英國等國家很受歡迎,但她本人反對角逐這樣的提法。

  而《饑餓的女兒》一書官司未了,電視劇改編拍攝權就已簽定,由天津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好點子工作室攝制。另據虹影透露,因執導《英國病人》而蜚聲國際影壇的英國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對虹影的另一部作品產生了濃厚興趣。目前,安東尼·明格拉正與虹影的經紀人進行洽談,欲購買該書的電影版權,此舉是否意味著不久以后中國觀眾就能看到一部中國版的英國病人?

  24歲那年,羅琳在前往倫敦的火車上,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7年后,羅琳把這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的故事推向了世界,哈利·波特成為風靡全球的童話人物。

  作為一位單身母親,羅琳母女的生活極其艱辛。在開始寫作哈利·波特系列兒童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羅琳因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時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里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不過,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報。小說一出版便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大獎頻至,其中包括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隨后,羅琳又分別于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進一步轟動了世界。此后,《哈里·波特》以40種語言在11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迄今為止,《哈里·波特》前三本已在全球創下3500多萬冊的銷量。2000年7月,隨著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杯》的問世,世界范圍的哈利·波特熱持續升溫,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與其他兒童文學作品不同的是,《哈里·波特》的讀者中有40%的是成年人,并且,它還成為大學校園中的新寵。

  2000年10月,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哈里·波特》中文簡體版的問世,《哈里·波特》為中國讀者所熟知,11月,《哈里·波特》中文簡體版首印60萬冊幾乎全部售出,羅琳一時間成為大家眼中的神奇人物。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贛州。1962年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后任中國國際書店翻譯。1971~1974年到干校勞動,后來在皖南山區農村中學任教。1975年回北京,任《中國建設》雜志社法文組組長。1977年調中國作協對外聯絡委員會工作。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1979年發表散文《巴金在巴黎》、中篇小說《寒夜的星辰》。1981年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編劇。創作《絕對信號》(與劉會遠合作)《車站》《野人》等劇作,引起很大反響,并因其新的戲劇觀念和思想內涵而發生爭議。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現代派的戲劇手法,突破了話劇傳統的時間結構,拓寬了戲劇表現空間,探索了新的戲劇觀念包括舞臺觀念。論著《現代小說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提出了新的文學觀,強調小說要揭示現代社會矛盾,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復雜的人性,嘗試新的表現手法等,引起廣泛的注意和爭論。論文《談小說觀和小說技巧》也在1983年引起爭論。另外還出版過小說集《有只鴿子叫紅唇兒》、理論著作《現代戲劇手段初探》、《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和戲劇作品集《高行健戲劇集》等。1987年赴法國,后定居法國,繼續從事創作和繪畫,出版小說《靈山》等作品。】

  北京時間2000年10月12日晚19時,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中文作家高行健被授予這一文學殿堂的最高榮譽,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中國作家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并不了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標準。這表明,諾貝爾文學獎實質上已被用于目的,失去了權威性。

  【李敖,作家,理想主義者。寫過一百多本書,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自人類有史以來,寫之多,被查禁量之大,堪居世界第一。他入獄多年,仍斗志不減。2000年又以競選總統、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等舉動引起轟動。】

  2000年初,風傳李敖欲奪諾貝爾文學獎,因此讓年初出版的《北京法源寺》著實火了一把。但后來,李敖坦承沒有信心獲獎,因為這個獎100年都不頒給中國人,他們絕不會輕易給中國人頒獎。他說: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受地域和的影響太大,偏向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去年文學獎的得主,是申請了27年才得到的,我不可能有這個耐心。李敖同時否認了自己申請參加諾貝爾文學獎的說法。他說:這是我的一些朋友,拿出我的《北京法源寺》給我申請參加這個獎的評選,獲得了提名,最初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李敖是個狂人,他競選總統、控告李、在中央電視臺做一國兩制演講等等,莫不顯示出他生生不息的奮斗氣勢。

  【張平,46歲,祖籍山西。創作有《法撼汾西》、《天網》、《孤兒淚》、《十面埋伏》等作品,1997年出版小說《抉擇》。】

  雖然《抉擇》先后獲得了全國公安題材文學類作品一等獎、全國最佳暢銷書獎、1999年度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等,還被新聞出版署等六部委推薦為建國五十年重點獻禮作品,但當時并未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直到2000年電影《生死抉擇》的問世。

  可以說是電影《生死抉擇》使小說《抉擇》空前轟動。在中國,從上層領導到一介平民,從大城市到小鄉村,一時間談論的話題總是《生死抉擇》趣談應用。到目前為止,《抉擇》已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戲曲、曲藝、連環畫、廣播劇等多種藝術形式。

  11月初,《抉擇》獲茅盾文學獎。這也算是圓了張平一個夢,他的另一部小說《天網》曾參加上屆茅盾文學獎最后5部作品的角逐,結果以一票之差落選。從《法撼汾西》、《天網》到《孤兒淚》、《抉擇》、《十面埋伏》,張平一直堅持近距離表現生活的創作原則:在我們中國作家中,應有更多一些人去關注現實、關注改革、關注當下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如果我們的作家都想同社會和生活保持距離,都想讓自己的作品永久流傳,那我們后輩的閱讀負擔是不是太重了?張平坦言道:我不像有些作家那樣瀟灑,我的每一本書都寫得非常辛苦;我不是編故事的高手,但我卻了解平民百姓的艱難與歡欣。如果說,我寫的東西能夠感動一些人,那是因為他們從中找到了他們自己或是他們的希望。

  【鄧賢,1953年生于四川成都,曾在云南邊疆當知青七年。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天堂之門》等。】

  2000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中國作家鄧賢的長篇紀實新作《流浪金三角》此前剛剛在《當代》雜志2000第3期上發表,單行本也在6月25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之后,該書通過各個渠道廣為流傳,鄧賢名聲大震。

  這部被人們認為是以生命做賭注換來的作品,源于鄧賢1999年的泰國之行。鄧賢說,金三角對于他就像是隱藏在厚厚的夜幕和迷霧后面的寶藏,一想到這種令人陶醉的景象我就感到心跳和氣促。因此,一旦機會擺在面前,他無論如何也不想錯過。作為第一個進入金三角采訪的內地作家,鄧賢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期間,他曾有過7年在云南邊疆做知青的經歷趣讀中國史漫畫,他的一些同學和朋友就是在那個時候走進金三角的。這次深入金三角采訪能夠獲得成功,幾乎全靠了當年知青的信任、理解趣讀中國史漫畫、支持和幫助。談到《流浪金三角》趣說中國,鄧賢不認為該書是一部獵奇之作,他所要探究的,是一個世界性的、關系到人類前途和命運的重大主題。他說:作為一個美國記者,索爾茲伯里可以重走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路,我們中國作家為什么不能把關懷的目光投向全世界?

  10年前,剛剛完成了《中國知青夢》和《大國之魂》的時候,鄧賢就萌發了深入金三角采訪的想法,并曾多次向聯合國有關機構和國外的一些基金會寫信,申請資金支持。但是,所有這些努力全部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10年后,當這個機會突然降臨時,鄧賢決定自費完成這次非同一般的采訪。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鄧賢說,但金三角的確有許多時時讓我牽掛的東西,有許多我永遠無法釋懷的情感。當他以寬廣的胸懷去擁抱這塊傷痕累累的土地和掙扎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命時,我們發現,他已經超越了所有的世俗主題,而寫出了驚心動魄和回腸蕩氣的感覺。

  有人說,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中國作家獨闖金三角的神秘之旅,不僅是一群炎黃子孫漂泊異國他鄉的慘痛歷史,也不僅是人類社會生存難題的一次破解,它所包容的東西可能比我們現在能夠理解的要多得多。也許正是如此,鄧賢才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趣說中國史一共幾冊
  • 編輯:王瑾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