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合資"三板斧" 光束汽車凸顯長城寶馬大智慧
與四十年“一貫制”的中外合資汽車企業不同,首先,光束汽車項目并不直接拿外方車型直接生產,而是共同研發;其次,光束汽車也不建設獨立的銷售渠道,而是沿用股東雙方固有的營銷體系;最后,不采用雙方母公司的名字命名,也就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長馬”或“寶城”等名稱……
顯然,作為國內最成功的自主品牌企業的長城汽車,與全球領先的高檔車企業——寶馬集團之間的合資,并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以往的模式,而是作了大膽創新,開啟中外汽車企業合資新時代,凸顯兩個企業的大智慧!
幾年前,有一個被汽車業界“問壞了”的問題:中國還需要新的品牌嗎?現在看來,當時故作萌態、煞有介事地問這問題的要么“病了”,要么“涼涼”……總之,這些“新的品牌”大都歇菜了。其實,以中國汽車市場容量之大,以中國消費者的包容性之高,無論“新的品牌”,還是新的企業,只要您做得足夠好,就一定是需要的。
光束汽車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在此,借用同樣的句式,我們也提出一個問題:“中國還需要新的合資嗎”?上周,在江蘇張家港,隨著中外合資光束汽車項目的正式啟動,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共同給出肯定的答案。
寶馬集團研發董事傅樂希
作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寶馬集團研發董事傅樂希表示,光束項目的啟動是實現寶馬與長城汽車合資拓展本土化的專業技術和生產,原則為“在中國,為中國,為世界”。他進一步闡釋:“我們已攜手取得了豐碩成果,為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不會止步。我們思維前瞻,計劃長遠。在這一點上,寶馬集團和長城汽車志同道合。 中國電動化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未來大有可為。電動的、智能的汽車將得到市場的歡迎。”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則認為,“此番合作可以稱得上是強強聯合,并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互補與合作雙贏”。他分析:“如今的長城已成為SUV與皮卡領域的領軍企業,而寶馬集團則擁有巨大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儲備”。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斷下行的背景下,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共同投資51億元(各占50%),注冊資金達17億元。在近千畝土地上,雙方共同建設包括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兩條生產線的年產16萬輛汽車的生產基地,預計新增建筑面積約274657平方米,購置生產及檢測設備約460臺(套)。
那么,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的新合資還是一如以往地采用外方品牌,引入外方車型,組建合資企業的營銷網絡這“合資三板斧”嗎?盡管“長馬”或“寶城”等組合聽上去并不拗口,有的寓意還蠻深刻……但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則給出否定的答案。
與四十年“一貫制”的中外合資汽車企業不同,首先,光束汽車項目并不直接拿外方車型直接生產,而是共同研發;其次,光束汽車也不建設獨立的銷售渠道,而是沿用股東雙方固有的營銷體系;最后,不采用雙方母公司的名字命名,也就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長馬”或“寶城”等名稱。
顯然,作為國內最成功的自主品牌企業的長城汽車,與全球領先的高檔車企業——寶馬集團之間的合資,并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以往的模式,而是作了大膽創新,開啟中外汽車企業合資新時代,凸顯兩個企業的大智慧!
就此,也印證了兩個月前,在法蘭克福車展上,魏建軍對媒體所說的,長城和寶馬的合資是前所未有的形式:“之前的合資都是在歐洲有個產品,直接拿去中國生產,這些都是制造上的復制”,他還表示。“我們和寶馬的合資很有價值,我們從產品研發到驗證等,一起研究多個國家的版本打造。當然,對長城的發展來說,我也看到了我們的差距。”(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宇星)
相關閱讀:
立足本土化研發,高標準走向世界 長城寶馬項目動工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