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性愛生活  情趣性愛

保持健康要有粗有細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2-13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蘇本利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

生活講究粗中有細,身體健康亦是如此。在關系健康的諸多因素中,“粗”或許能預示出很多問題。

脖子粗心臟差。脖子是連接頭顱與軀干的“生命線”,內有頸椎、淋巴結、氣管、食管、動脈和神經等,是軀干中最細的部位,一旦變粗可能意味著多種健康風險。

近日,北京同仁醫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若糖尿病男性患者頸圍超過43厘米,女性患者超過39厘米,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頸圍正常者增加1.3倍。早在201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頸圍增加與好膽固醇降低、血糖升高相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相對腰圍來說,測量頸圍偏差小,值得關注。頸圍以頸部最細處的水平測量數據為準,通常男性的上限是38厘米,女性為35厘米。頸圍超標反映頸部皮下脂肪蓄積異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半身皮下脂肪過多,脂肪肝、冠心病等與肥胖有關的慢性病容易找上門;呼吸道周圍脂肪沉積多,還會壓迫氣管影響呼吸,出現打鼾、睡眠呼吸暫停,進而導致缺氧,誘發房顫、心律失常、夜間血壓增高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這類人需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將體重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外,如果是頸前或氣管兩側腫塊造成的脖子粗,伴有體重下降、心跳過快或過緩等癥狀,可能是甲狀腺出現了問題,需及時就診。

腰粗易患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對我國超44萬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研究估計,近三成人腰太粗,其中55~64歲者最多,并且近年來腹型肥胖呈年輕化趨勢。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蘇本利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腰圍是指肚臍上方2厘米處水平測量數據,男性上限是85厘米,女性則為80厘米。若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就說明脂肪在內臟沉積過多。這就好比給器官包裹了一層厚厚的油脂,它們游離性特別強,分解進入血液后,易形成高血脂、誘發胰島素抵抗、引發高血糖。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提示,腰圍超過身高的一半,心血管病風險會變高。此外,肥胖者體內普遍有慢性炎癥,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增加癌癥風險。韓國嘉泉大學附屬醫院研究顯示,腰粗會增加18種癌癥發病風險。

蘇本利表示,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營養過剩,睡眠不規律導致內分泌失調,久坐不動導致代謝能力下降等,都是誘發腹型肥胖的重要原因。腰部脂肪比其他處脂肪難減,為避免腰粗,建議大家從青少年時期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科學飲食睡眠,每天鍛煉1小時;成年人則應注意休息,避免壓力大導致的應急激素過多,遠離高油高糖食物和煙酒,同時要經常監測腰圍,超標者要在全身運動減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腹部鍛煉。

指趾粗心肺弱。張海澄告訴記者,手指或腳趾末端有增生、肥厚,膨大的形狀像鼓錘一樣,被稱為杵狀指或錘狀指。杵狀指本身不是疾病,但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表現,需要警惕。例如,支氣管擴張、肺癌、肺纖維化、結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都可能引起慢性缺氧,進而誘發杵狀指。除了心肺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消化系統疾病,酒精中毒,肝硬化,特發性骨關節病等,也可能表現出杵狀指癥狀。因此,張海澄建議,發現不明原因的手指腳趾變粗,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大腿粗能長壽。很多人盲目追求纖細的“筷子腿”,其實腿粗更值得推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研究發現,相較于大腿圍60厘米者,小于46厘米的人死亡率增加3倍,心臟病發病率增加2倍。印度一項研究顯示,大腿粗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小。

蘇本利解釋說,大腿圍之所以能預示疾病風險,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從脂肪分布角度出發。健康人脂肪會優先儲存到皮下,因此腿部略結實但腰不粗的人,身體脂肪分布通常較合理。反之,若腿細腰粗,說明脂肪分布不合理,可能已出現代謝問題,有此體型的女性可能伴隨月經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二是從肌肉角度出發。當消化功能和運動能力出現下降時,腿部肌肉會逐漸萎縮,甚至產生肌少癥,增加跌倒風險。因此大腿的粗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營養和運動狀況,大腿肌肉多、力量充足更有利于延壽。

由于個體差異,腿圍沒有統一的健康指標,只要整體身材勻稱即可,但老年人需要留心腿部有無萎縮。為了防止肌力流失,建議每天堅持運動,適當攝入雞蛋、魚肉、瘦肉等高質量蛋白質。

吃得粗營養好。“國人主食中粗雜糧比例不足7%。”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介紹,據《中國成年居民粗雜糧攝入狀況》,目前我國超八成成年居民全谷物攝入不足,這可能導致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缺失,精米白面攝入過多還不利于慢病控制。

粗糧和細糧主要基于食品加工工藝來區分。和細糧相比,粗糧在加工過程中會保留完整谷粒,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礦物質的含量更高,且升糖速度更慢,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腸癌的患病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50~150克全谷物(包括粗雜糧、全麥、糙米和雜豆等)。要想吃夠粗糧,可參考以下建議: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用全谷物做主食,例如將早餐的白面饅頭換成燕麥片,或在午飯、晚飯時吃全麥掛面、二米飯、雜豆飯等;盡量保證平均每天吃3種以上谷類、薯類或雜豆類食物,每周吃5種以上。

心粗幸福感強。心思過細、思慮過多的敏感者,幸福感通常不強;而那些心比較粗、大大咧咧的人,反倒更容易放松和快樂。日本著名作者、醫學博士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提到,“鈍感力”(遲鈍的能力)應該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要想更容易獲得幸福,對生活就不必太較真。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分析說,敏感者之所以幸福感不強,有以下幾種原因:更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使自己承受額外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敏感者多有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傾向,對事物有苛刻的要求,期待任何細節都要做到極致,否則就會陷入焦慮;易被他人和瑣事奪走注意力,碰到不符合期待的人和事容易耿耿于懷,甚至不受控制地反復解讀,不僅耗費大量不必要的心神,還容易造成人際關系問題。

肖震宇建議,要想獲得更多幸福感,不妨學會分配注意力,抓大放小,對一些瑣事和無關緊要的人,要適當“心粗”和寬容一些。當發現自己過度追求完美或陷入情緒難以自拔時,首先要暫停對細節的糾結,重新思考自己的主要目標,用全局的觀念重新審視事情;或者從觀察者視角看自己,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解決辦法。(本報記者 水 欣)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網站推薦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