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做法損耗身體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主任委員 陳明
本報記者 任琳賢
編者的話:中醫學是古人同大自然艱苦搏斗以求生存的產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養生智慧。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有些行為嚴重違背了中醫理論,是對身體的極大摧殘。本期,《生命時報》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主委陳明為大家解讀十種耗傷身體的行為。
冷飲甜辣,痰濕內蘊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魚大肉、燒烤火鍋、飲料啤酒、冰淇凌甜點成了餐桌?,但在中醫看來,這種貪食生冷、甜辣的飲食習慣是很不健康的。首先,生冷、冰鎮食品最容易損傷陽氣,尤其是脾胃的陽氣,導致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體會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肌肉無力、思維遲鈍。其次,大量食用甜食會造成內生火熱、痰濕內蘊及肥胖、內分泌失調等諸多問題。很多人會有誤區,認為吃了辣椒、羊肉、火鍋再喝點兒冰鎮飲料,熱的涼的不就中和了?事實上,食物進入身體后所產生的作用對各個臟腑經脈的親和力不同,熱性食物與涼性食物各有歸經,各走其道,其寒熱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為營地誘發各類疾病。推薦大家保持一個比較符合國人腸胃消化特點的飲食習慣:以米面為主,蔬菜為輔,適量攝入肉、蛋、奶及各種水果,做飯少油限鹽,清淡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緊張,陽氣耗散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時,人體的發動機——“陽氣”也必然處于亢奮狀態。清醒狀態下,陽氣的運行分布是偏于體表的,這種外露馳張的狀態維持時間過長就會導致陽氣過度耗散,呈現出一種虛損狀態,昏沉、反應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頻繁感冒等問題接踵而來。因此,平時工作學習要有張有弛,緊張工作后需進行適度身心放松,可以適量做有氧運動,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沒有時間及運動條件,聽聽相聲、放段音樂,讓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經常熬夜,陽不歸根
人體有一種很重要的陽氣,叫“衛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抵抗力。它是人體的“小衛兵”,隨晝夜晨昏變化,按規定路線在人體經脈中“按點兒”運行。籠統地說,人在白天清醒時,衛氣在陽經值班,時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來邪氣;到了晚上,衛氣也隨著人們睡眠開始交接到陰經進入低耗能的“待機充電”狀態,來為白天上崗工作養精蓄銳,F在,很多人手機不離手,還經常熬夜,使得陽經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陽氣耗散,久而久之導致機體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應充分遵循“晝日行于陽,夜行于陰”的生理特點按時起居,盡量做到晚上10點前睡覺,工作學習忙的話可稍稍延后到11點,成年人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據年齡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中午可通過午休,讓陽氣打個小盹兒。
物欲難止,氣血受損
人體氣機運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規律,也受活動及精神狀態影響,F代社會物欲橫流,使人們思慮繁復、欲望過多,這些都會導致陽氣煩勞馳張,易產生內火,火熱邪氣一方面導致陽氣進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會灼傷陰津,造成人體陰陽兩虛!饵S帝內經》描述較為理想的養生狀態應該是“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只有當我們的內心沒有過多欲望和擔憂時,氣機運轉才能真正遵循其規律,保持氣血津液充持盈滿的狀態。建議大家每天在煩勞的工作學習后,抽出一部分時間放空靜坐,以涵養陽氣、濡養津液。
人造賊風,夏月傷寒
一般人們認為秋冬是感冒高發季節,可臨床發現,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為,夏天人為的食寒飲冷、吹空調很容易會“人造傷寒”!饵S帝內經》講“春夏養陽”,這兩個季節天地自然都處于一種陽氣旺盛、外露浮越的狀態。人體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體有限的陽氣多數都跑到外部肌表,處于一種耗散狀態,內部陽氣相對不足。因此,春夏季節,我們更應注重維護保養陽氣,不管是吹冷氣還是喝冷飲、吃生冷食物都要節制,食用生冷食物時,可搭配溫熱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運動不當,損津傷心
現代人對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為美,男士追求肌肉飽滿。所以有人為在短期內迅速減重而進行超過自身負荷的高強度運動,導致身體多處拉傷、扭傷、挫傷。中醫認為,適量運動可鼓動身體內氣血運行,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氣血運行通暢能很好地濡養筋骨脈絡,達到養生目的。但運動講究得當,否則得不償失。怎么判斷運動量是否合適?主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運動過程中不宜過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體陽氣過度亢奮外發,容易感受風寒,同時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陰津、陽氣及心氣相互作用,過量出汗不僅耗傷陽氣、折損津液,也容易損傷心氣。二是運動后如果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或酸軟無力,吃飯沒有胃口,晚上睡眠質量下降等情況,且經1天休息還無法緩解,就預示著運動強度過大,需及時調整。從中醫角度講,推薦八段錦、五行掌、太極拳等功法,這些是比較柔和且符合東方人身體結構特點的鍛煉方式,大家可在網上搜索相關視頻學習。
產后受寒,賊風入侵
中醫認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歲)、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歲)期間,機體陰陽充沛平和,是適合生育的最佳時期。但很多年輕人要等工作穩定、有車有房,各方面條件成熟才要孩子,雙方往往都35歲以上了,此時生育能力開始走下坡路,導致受孕困難。另外,婦女生產后百節空虛,極易招受賊風虛邪,故產后講究避風忌寒,F在醫院手術室全年都是冷氣控溫,手術過程中產婦不可避免地會感受風寒邪氣。很多年輕產婦產后不久就食寒飲冷,吹冷氣,過不了幾個月就會覺得身體“鉆風”。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和飲食習慣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觀存在著體質差異。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產后喝涼水、吃冷食等生活習慣,注意避風休息。同時,遵循生理規律,在合適的年齡孕育。
房事不節,腎陽虧損
現代人性觀念開放,很多人的房事比較頻繁,性生活也逐漸低齡化。中醫認為,腎臟是貯藏人體精氣的重要場所,只有腎精充沛盈滿才能自然而然地達到“精滿而瀉”的狀態,如同水杯中的水過量后會溢出,溢出后杯中的水仍然充沛。在這種人體內部陰陽充盈持滿的狀態下,適量進行房事活動可促進人體生殖機能。而未達年齡過早行房的行為是在水杯尚未盛滿的狀態下往外倒水,會嚴重損耗人體精氣。女子21歲、男子24歲后由于機體陰陽充盛,生理上具備性生活的能力,一般以每周2次房事活動為宜,不宜過頻。
清熱養陰,中醫流弊
現代人對健康很重視,希望通過早期預防保健來維持健康的體魄。為迎合這種消費心理,很多養陰藥被貼上了“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的標簽。實際上,人體最自然健康的狀態是陰陽在一定水平內保持相對平衡,即所謂的“陰平陽秘”。這就像植物的生長既需要陽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進行辨證而單純通過滋陰養陰的方法追求保健養生的思想不符合中醫理論,大家要客觀認識。
濫用西藥,傷伐正氣
抗生素的發現與運用快速解決了臨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發的各類疾病,但也造成了為追求療效與速度而濫用、過量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儲備了青霉素類、頭孢類藥品,喉嚨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從中醫角度看,絕大多數抗生素性質偏寒涼,過量使用會傷伐人體正氣。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感冒輸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隨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癥狀,這是人體正氣被大量寒涼抗生素“誤傷”的結果。因此,大家應慎用抗生素!
- 標簽:性感閃圖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