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從書店之都到閱讀之都
原標題:從書店之都到閱讀之都
——書香中國萬里行走進陜西
日前,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舉辦的“書香中國萬里行·陜西站”啟動,記者隨采訪團走進十三朝古都西安,深入了解該省的全民閱讀建設。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政府財政補貼、租金減免扶持政策的進一步落地,西安的書店數量呈現了爆發式增長。2018年,僅西安市實體書店就增加了843家,書店總數量達1927家,在全國的排名升至第五。今年1月8日,“2018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中,西安市當仁不讓獲得了加冕大會的最重磅且唯一獎項:“2018書店之都”。據悉,該稱號每年只頒發給一個城市。
在國家加強文化建設,提倡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之下,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書店作為文化傳播載體,其轉型發展蘊藏著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的精神品味。在陜西,我們通過實地走訪書店,去解密這座“2018書店之都”的魅力。
書店綜合體的代表
位于西安市高新區的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自去年11月試營以來,這里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周末單日接待1.2萬人左右,成為火爆朋友圈的“網紅書店”,可謂民營書店的佼佼者。
作為言幾又全國所有門店中規格最高的一家,西安言幾又的“火”,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顏值,它由日本知名設計師池貝知子融合大明宮的構造特點,將日式思維與西安古都特質完美融合;其次,空間與藏書量豐富。這里有4500平方米的實體空間,13萬冊的豐富藏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涉及了九大業態和不同風格美學思想的主題陳列,可以說,西安言幾又將審美與文化生活無縫銜接。
然而,提到綜合文化生活空間,西安市的新華書店——曲江書城是首屈一指的。據介紹,曲江書城營業面積1.8萬平方米,總高四層,圖書品種近15萬種,藏書量達60多萬冊。
2017年,西安市把“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作為五年計劃,曲江書城立即做出響應,將紙質閱讀與城市文化、生活美學、文創空間、藝術沙龍等完美融合,打破傳統的閱讀模式,形成“書+文創產品”、“書+咖啡”、“書+互通體驗”的全新模式,打造全新的實體書店。其中包括營造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維度復合式文化生活空間和情景式閱讀氛圍;打造以書+美學產品、文創產品的陳列方式,增加文創產品占比,以美陳引導陳列;整合教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書+旅游”暨“書+研學”全新模式,打造全國首家書店研學基地。
曲江書城副總經理于子皓告訴記者:“曲江書城將以‘文化+’的發展思路,從‘文化+商品’‘文化+服務’‘文化+體驗’‘文化+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打造全面的主題區方案,增加客戶粘性,打造一站式的商業綜合體。”
書店的紅色情結
西安市雁塔區的毓鳳閣書店創立于2019年1月19日,是一家年輕的民營書店。除了具備集人文、創意、美學、生活于一體的功能,這家書店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有一間“紅色會客廳”。這里常常舉辦健康講座、國學講堂、少兒故事會等活動,其中,紅色大講堂非常引人注目。先后舉辦了解讀新黨章、老紅軍講黨課、入黨積極分子及發展對象培訓等多場活動,設立黨建讀物專區,幫助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群眾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了解當下時政熱點……毓鳳閣的高質量、高頻次活動,使“紅色會客廳”家喻戶曉,黨建展示、黨性教育、服務群眾、學習交流、共建共享,“紅色會客廳”的陣地引領作用不斷彰顯。“豐富的活動提高了毓鳳閣書店的知名度和認可度,黨建引領企業發展效果非常明顯。”毓鳳閣書店負責人劉敏榮說。
銅川市的照金,是我國抗戰時期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紅色旅游名鎮。被譽為最美紅色鄉村書店的紅色書屋就在紀念館廣場邊。自2015年10月對外開放以來,紅色書屋吸引了銅川作家協會、太白文藝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國家旅游局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等多家單位捐贈書籍,書籍總量達到9000余冊。作為銅川市第一個主題書吧,紅色書屋既為館內工作人員提供了學習充電的場所,又滿足了社會大眾接受紅色教育的需求。
據介紹,照金未來將“紅色閱讀文化”、“書宿文化”、“美食文化”、“紅色演藝文化”、“書式康養文化”集聚此地,逐步將照金打造成紅色文化主題體驗式教育、“書式”休閑觀光與美宿美食于一體的中國第一家“紅色書香小鎮”。
書店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每一位讀者的精神家園,是城市的精神標識。在陜西,記者看到的是“書店之都”的繁榮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書店+”的業態融合創新。從“書店之都”到“閱讀之都”,陜西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記者了解到,陜西省委、省政府未來還將出臺一系列促進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全民閱讀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勵實體書店在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等方面大膽創新、融合發展,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